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彦寿《朱熹书院门人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中“书院考”部分考证了与朱子生平有关的书院 67所 :创建 4所 ,修复 3所 ,读书讲学 47所 ,题诗题词 1 3所 (见卷首方氏《序言》)。以笔者管见所及 ,宋代涪州 (今重庆市涪陵区 )北岩书院亦当为朱熹题写诗词的书院之一。北岩书院 ,“在州治大江北岸即伊川注易处 ,因山谷题‘钩深堂’以名。宋嘉定丁丑 ,范仲武请为北岩书院。”( 1 992年巴蜀书社影印清同治九年刻本《涪州志》卷 3《建置志·学校》“钩深书院”条 )清乾隆九年 ( 1 744) ,知州罗克昌复建时更名钩深书院。按 :绍圣间 …  相似文献   

2.
一扬州向为文人荟萃之所。早在南宋理宗时,为纪念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胡瑗(993—1059)即创建安定书院。相继二百多年,至明正德、嘉靖、万历间,扬州书院逐渐兴起。当时,即有:安定书院、资政书院、维扬书院、五贤书院、甘泉书院。资政书院建于明成化间,维扬、五贤、甘泉三书院建于嘉靖间。甘泉书院系嘉靖七年(1528)为纪念理学大师湛若水(号甘泉)而建。嘉靖六年(1527)湛“以大司成考绩北上,道出维扬,其门人不期而至者五十人。居一日,秉贽而谒者又几十人。”于  相似文献   

3.
<正> 张嘉谋是近代我省著名的教育家和修志家。张嘉谋,字中孚,自号梅溪钓徒。南阳人。生于1874年5月14日(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逝于1941年8月5日。他早年曾就学于开封明道书院,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中选拔贡生,接着又中河南乡试举人。后曾主讲于陕州三门书院及淅川之丹江书院。继之主修南阳县志。后在故乡创办新学堂,任宛南中学堂总教习。光绪末年,在开封任河南学务公所议绅,曾先后与李敏修、许子猷、段厚甫、王欢喜等在开封创办中  相似文献   

4.
白鹿洞书院的历史,自李渤创建台榭的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算起,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多年;如从宋初建书院,即公元976年算起,亦有一千多年了。 白鹿洞书院,由于和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教育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闻名天下,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 长期以来,对于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有过许多记载。其中书院志的编辑,则是一项很有价值的历史材料的保存和整理研究工作。纵观历来院志的修辑过程,自宏治七年(公元1494年)第一次修志以后,共有五次重修,一次补编,以及对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毛志的八次重印、补刊。  相似文献   

5.
<正>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南方的一座小城——无锡,因为一座书院的诞生而变得不再沉寂。那一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旧址重建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当年四月十一日,至  相似文献   

6.
<正>书院之名始于我国唐朝,当时为收藏、校勘,整理典籍的处所。唐玄宗开元六年(公元748年)设丽正修书院,十三年(公元725年)改称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辩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这就是当时设置书院的目的,亦即是书院之名的由来,而不是学子肄业的地方。 唐德宗贞元时,李渤隐居于江西庐山白鹿洞,至五代南唐时,就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宋时改称为白鹿洞书院,为藏书与讲学之所,书院具有学校性质。  相似文献   

7.
书院藏书始于唐代书院(通常也称“精舍”或“精庐”)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代的书院主要是校书、藏书的机构。《唐六典》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待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唐代除官方设置的书院外,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也为数甚多。从《全唐诗》的诗题中见到的,有“费君书院”(杨巨源:《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卷三三三)等十一所。见于地方志的有十七所,其中有建置时间可考的,最早应推“张九宗书院”,“在  相似文献   

8.
1902年山西大学堂创办之时,即以原任晋阳书院山长谷如墉(芙塘)为大学堂总办,并接收晋阳书院和令德堂的学员,成立中学专斋。所以,山西大学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明、清的晋阳书院。现在把这个曲折过程略作介绍。一、晋阳——河汾书院明朝,太原设有晋阳书院,是山西的最高学府。万历九年(1530)冬天,山西按察司副使陈讲倡仪取得当时大吏们赞同,利用已经迁走的巡抚衙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近代学校前身之一,始於唐而盛於宋。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唐玄宗置丽正书院,聚文学之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创后世书院之始。晚唐五代,高雅之士隐居山林,或筑庐读书,或建舍讲经,书院之称屡见史载。延至宋代,书院不独为学者名儒讲学论道之所,更是封建朝廷培养士子之处。在末代众多书院中,尤以河南的应天书院、湖南的石鼓书院、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书院最为著名,世称四大书院。(一说有崇阳而无石鼓、本文从《文献通考》等多数史籍之说。)  相似文献   

10.
八十三年来的中国书院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书院研究历来倍受世人关注,1923-2005年83年间,发表有关书院的论文至少有1709篇,出版著作70余部。80余年书院研究史可分初起而兴(1923-1949)、附而不绝(1950-1979)、勃然兴盛(1980-1993、新世纪的新动向(2000-2005)四个阶段,讨论各阶段研究的时代特色、热点问题、研究动向,介绍主要成果,以期促进书院研究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27年6月,国民政府训令江苏、浙江试行大学区制。7月15日,第三中山大学(次年改称浙江大学)在原浙江高等学校(求是书院)的旧址蒲场巷宣告成立,并任命原浙江省教育厅厅长蒋梦麟为校长。  相似文献   

12.
1898年 3月5日(农历二月十三日),生于淮安府山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祖籍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 1910年 春,到辽宁铁岭,入银岗书院读书。秋,到奉天(今沈阳),入第六两等小学堂(后改名东关模范学校)学习。 1913年 春,到天津。8月,考入南开学校。 1917年 9月,赴日本留学。在日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20年 11月,赴法勤工俭学。 1924年 7月回国。11月任  相似文献   

13.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早在宋代,它与嵩阳、岳麓、睢阳并称四大书院。南宋淳熙年间(1179~1182年),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在唐贞元年间(785~804年)是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南唐升元中  相似文献   

14.
赵先生名熙字尧生,别号香宋,四川荣县人。一八六七年(清同治六年丁卯)九月十三日,生于荣县北郊的宋坝。家世务农,祖父国璧,父晓楼,均就乡居课蒙为业,两兄劳动,母亲织土布种蔬菜以佐家用。先生幼聪颖,五岁便从父亲读论语、孟子、诗经皆能成诵。十二年遍读左传、戴记诸书,开始作诗文。一八八四年十七岁入泮,暂遵亲意,在乡塾教书。终以山县见闻不广,亟谋外出深造。家贫无钱,老母卖了她仅有的嫁时空心银镯一只,作路  相似文献   

15.
双峰一中的前身双峰书院始创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她是湘乡中十六里(今双峰县境)文化传播的中心,曾氏家族与书院有着极深的渊源。曾国藩在《先大夫置祭费记》一文中于"宗器"下写道"竹亭府君砚池一个……国藩昔侍亲侧,见先大夫逢三八课日,则晨起洗砚,谓效法邑中耆宿彭薄墅先生之所为也。手抄文二本,亦肄业双峰书  相似文献   

16.
刘师培、章梫等撰汪宗沂传均记汪氏曾任敬敷书院山长,清代硃卷士人履历也载有汪氏主讲敬敷书院的信息,唯时间不够确切。结合史料可考知,汪氏辞幕返乡后,先后主讲碧阳书院(1887—1889)、紫阳书院(1890—1894)、中江书院(1895—1897),最后短暂掌教敬敷书院(1898—1900)。从汪氏返乡主讲书院时考查,先后任敬敷书院山长的有桂迓衡、崔国因、崔澄、赵曾重、黄体芳、余诚格等,可为考证汪宗沂主讲时间提供依据。后期于荫霖在书院山长外另聘学长,苏求庄、胡元吉、阮强等学长为书院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历代潮州的祀韩书院——以碑刻资料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代书院教学与祠庙祭祀密不可分。自南宋以来,韩愈被视为开启潮州教育的榜样及儒学正统之集大成者,成为潮州书院最重要的祭祀对象。淳祐三年(1243),潮州量早的一所书院韩山书院就是在城南郊外的韩祠(庙)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随后,祀韩文化随潮州政区的分拆、发展而逐步向各个属县扩散。  相似文献   

18.
清末,湖北两湖书院的创办及改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这一过程中,洋务派大官僚张之洞所起的作用是令人瞩目的。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张之洞(1837——1909年)从1889年起,任湖广总督,督鄂长达十七年之久。任湖广总督伊始,即在武汉设立了两湖书院。经悉心经营,该书院声名卓著,与张之洞在两广任内设立的广雅书院并称为清末的两所著名的新式书院。张之洞设立两湖书院的原因,具体可归结以下几个方面:(一)、湖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湖北地处长江上  相似文献   

19.
遂宁张九宗书院是我国古代早期书院之一,在中国书院史和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界对该书院建立时间的考订,还存在歧见。本文认为,张九宗书院并非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九年(635),而是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也可能是贞元之前。  相似文献   

20.
论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史上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书院"始于唐代,经过五代、北宋的发展,至南宋达到鼎盛时期.江万里肄业于白鹿洞书院,又入太学上舍深造.进士及第后,历任州、府、路和中央部院长官,直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其间任过教授、国子监祭酒、侍读、侍讲和书院山长,对官学和书院教育有深厚的实践经验.江万里在南宋书院发展历史上的主要贡献是:(1)以白鹿洞书院为楷模,创办了"白鹭洲书院"、"宗濂精舍"、"道源书院"等全国一流书院;(2)大力提倡教育兴国,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仅吉州继文天祥后,又有17名学子荣登进士科状元,至明清共有2 728名学子进士及第,故吉州享誉"南宋进士的摇篮".江万里十分重视书院教育,并为我们留下了可贵的历史借鉴:(1)重视思想教育,是南宋书院教学的灵魂;(2)提倡学术研究,要求书院既出人才又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