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毛泽东在领导人民军队进行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的培育,逐步形成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艰苦奋斗、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三大民主等一整套优良作风。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促进了官兵团结、军民团结和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锤炼部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建立了新型官兵关系,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毛泽东精心培育的这些人民军队优良作风,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保持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实现了我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2.
小丘 《社区》2014,(35):55-55
我和同学在结束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交流学习后,开启了我们的美国之旅,途经了美西的九大州、美东的五大州、黄石国家森林公园、优胜美地国家森林公园、大提顿国家森林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此外,在旧金山,我们感受到了华人街的中国韵味;在洛杉矶,我们感受到了迪士尼的梦幻精彩,感受到了环球影城的奇妙万分,感受到了斯坦福大学的悠久历史;在拉斯维加斯,我们感受到了赌城的歌舞升平;在纽约,我们感受到了国际都市的繁华辉煌,感受到了华尔街的商业气息,感受到了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的学术氛围,感受到了自由女神的友好微笑;在费城,我们感受到了自由钟的正义之风;在华盛顿,我们感受到了白宫的平和庄重,感受到了各种纪念堂的庄严与惋惜……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他们以非凡的才智和胆识、无比的胸襟和气度分别领导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作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社区》2005,(6):23-23
李家街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的西北部,近几年来,街道把创建学习型社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创建工作,提高了居民的综合素质,推动了街道三个文明建设。为抓好学习型社区建设,街道成立了由党工委一把手为主任的中心学习组,中心组除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还增加了电脑、外语、法律、行政管理等学习内容。街道还成立了由23个驻街单位党委书记参加的社区学习协调委员会,在社区成立了学习协调分会,在楼院成立了学习小组,在家庭成立了读书互助组,开办了36个社区外语角,建立了街道、社区、楼院、家庭读书网络,并层层签…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扩大了统一战线,赢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发展了三民主义,指导了两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实现,取得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凌农业科技示范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凌示范区经过5年的实践,通过"政府牵动、项目带动、企业拉动、专家推动"的思路和办法,探索出了"杨凌模式、金坤模式、展会模式、基地模式"等四种有效的示范模式,打造了杨凌品牌,创新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增加了农民收入,推进了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苏南率先发展在于传承了吴文化精细唯美、务实争先、尚文重礼、兼容并蓄的合理内核;苏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新发展,形成了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开放大气、亲商豁达的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精神;苏南文化促进了苏南模式形成、改革、创新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苏南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和谐结构,注重了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和谐,促进了苏南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国之初,上海旅馆存在着种种问题,亟待整顿与改造,政府主要对旅馆的建筑空间、经营主体、从业人员、消费内容、流动主顾五个方面,采取了整饬风气、整顿重组、改革陋规、改造思想、改善卫生、公私合营六种措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整顿与改造。从当时整顿和改造的效果而言,通过政府之努力,最终控制住了这一"半公共"空间:不仅维护了社会治安、改善了社会风气,而且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爱国爱岗情愫,同时也改变了旅馆业经营的萧条状况,促进了旅馆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万振德 《老友》2012,(6):39-39
每天清晨和傍晚,在江西进贤县的公园、广场、小区大院,舞曲回旋,鼓声阵阵,有跳国标舞的、玩木兰扇的、扭秧歌的、打腰鼓的、拉二胡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扮靓了进贤城乡,彰显了社会的和谐、生活的祥和。家住岚湖社区的老干部章荣芳说:"自从参加了社区组织的老年歌舞团,我的生活更加丰富了。身体也更好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建立学习团体、发挥学生领导能力项目所进行的个案研究,通过学生自行设计、计划、组织、安排、实施和评估,成功地冲破了教学时间、地点、效率和角色的束缚,将课堂搬到了宿舍楼,搬到了社区,搬到了需要学生服务的地方,既不受地点的限制也不受传统上课时间的限制,使学生的角色从学生变成了自己的先生,锻炼了领导能力,增强了社区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相似文献   

11.
法治建设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呼声中得到了一致的认同,但由于我国传统和现实的因素制约,在建设法治类型上产生了分歧。在借鉴西方法治建设的同时,我国的法治建设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兼顾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的目标,推进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人治、法治、德治有社会治理形态和国家治理手段两种意义.作为社会治理形态,它们与人的发展形态相适应;作为国家治理手段,法治和德治可以兼通结合于人治和法治社会形态.我国封建社会建立了"德主刑辅”的治理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建设成"法主德辅”的法治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3.
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是法治与德治正确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立法或其他方法,实现法律与道德的直接、间接和弹性结合,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尤其是切实加强和完善德育、法制教育等,加速法律的道德化,从而使反映德治要求的法治与法治严格制约下的德治彼此渗透,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4.
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创新和完善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念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合理思想 ,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 ;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中 ,必须始终注意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 ,二者并举 ,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晚年提出法治国家理论,作为对早期理想国家观念的修正,但柏氏的法治观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没有脱离人治的窠臼。亚里士多德从不同的人性观和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柏拉图的法治思想,提出了良法之治的观点,为现代法治奠定了基础。主要从二者法治观念所预设的认识论和人性论前提之不同,梳理法治理论在二者之间从理念论到经验主义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16.
礼治与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以此为核心建立的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治国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也是不同的,在现代国家,法治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的水平和程度。中国是个崇尚礼治的国家,深入人心的是礼教。因此,如何在礼治传统深厚的国度里实现法治的转换,如何将中国悠久的礼治传统的负面性转化为现代法治建设的积极因素,是中国实现法治的首要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也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治概念是法治理论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前提.对法治概念性质的不同理解,内在地包含着对法治建设内容的不同规定,甚至内在地规定着法治建设的不同模式.从性质上讲,不能把"法治"概念局限在法律自身范围之内而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纯粹的法学概念,法治内在地包含着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政治原则,甚至包含着对法律的热忱和信仰.法治应该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因而法治建设也就是一个融政治建设、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8.
法治并非只能与自由主义相结合,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现阶段的目的来看,中国的法治类型是一种效能型法治,其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增强国家能力以实现民族复兴. 这一目的从隐到显地体现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重要文件之中. 从清末民初,即中国变法时代的开始,就已预示了未来中国在变法运动中的法治之路不是自由型法治,而是效能型法治. 这是因为中国的变法运动对国家能力的需要远远大于对个人自由的需要. 当实现富强中国的目标之后,中国特色法治文明的未来发展则应当走效能与自由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帅国文 《南都学坛》2001,21(1):83-85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文提出了以中西文化差异性来否定法治必要性、紧迫性的观点。在法治不足、人治有余而又迫切需要法治之时,我们应该呼唤法治而不是排挤它,更不应借口文化差异、国情不同而否定它。在法治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现象。但它如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总有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比较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法治、兼容法治。  相似文献   

20.
法治作为一个历史概念,既具有普适性,又具有地方性。对源自西方的法治概念作中国情势解读,它在组成形态上包含私法之治、私法的公法之治、公法之治三部分。法治视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的使命,实质上就是要在行政领域实现行政法治;作为互动的另一面,行政体制改革应当从观念变革和法律制度完善两个方面对法治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