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10月18日晚上,上海虹口体育馆成了欢乐的海洋。’93上海科技节在这里拉开了帷幕,第三届上海市科技精英们走上领奖台时,全场沸腾起来。远道而来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李远哲博士,在如雷的掌声中紧紧握住了李国欣的手,向这位我国空间电源的学科带头人致贺。 紫红色丝绒垫上,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鹰正展开了双翼,李国欣在空间电源领域拚搏驰骋了26年以后,取得了“科技精英”这一殊荣。在他的人生篇章里,奏出的弦律一曲比一曲响亮。他已6次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奖,2次立功。从火箭、导弹直到“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资源一号”地球资源卫星,他主持研制的心脏——电源系统,进入了国内领先的行列,为我国宇航界所瞩目。 1981年,他出任航天部新宇电源厂总工程师时,才刚刚跨进不惑之年。几年后,这位航空航天部老总们刮目相看的小弟弟,受到部级通令嘉奖,并成为当时部里最年轻的研究员。1990年4月,他已是国防科工委军用电池产业组成员,后来又当选为上海市太阳能协会的理事长。  相似文献   

2.
徐福祥的信条:待人以诚、坚定的信念和永远灵动的“悟”性1991年2月1日,春节。凌晨,喧闹了一夜的上海,仍在徐徐地弥漫着爆竹的硝烟,人们都睡了,在静静的梦乡里有新年就要到来的种种喜悦、奋进、或者遗憾。忽然,闵行区一幢住宅楼里却急速地响起了电话铃声。辞旧的吉祥话吗?似乎太晚了一些,拜年的礼仪吗?又显得过早。只有电话的主人才会警觉这种时刻电话铃响的特殊含义,他就是当时“风云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徐福祥。“‘风云一号’失控了!”电话的这一头,对于这来自国家西北卫星测控中心急切而又含着命令的声音,心际为之颤抖。…  相似文献   

3.
他敏锐地捕捉每一个新闻契机顾执中是上海市浦东南汇县周浦镇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幼年时代,他家为了躲债,除夕之夜,常常东躲西藏。而童年的顾执中为了维持生活,他抱着家中仅存的一点东西出入高柜台的当铺,这种难堪的生活给顾执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这就是他后来充满着对旧社会的仇恨去从事新闻工作的原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名牧师介绍他到教会学校中西中学去读书,在那里他苦读了五年,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后来他又获得了到外国监牢、水上巡捕房等地方去教外国人学上海话的机会,他有条件接触外国人,英语说…  相似文献   

4.
他年轻时最想当一个外交家,却不料把卫星送上了天。在月收入2000多元和年薪40万元的数字之差面前,他平静如水。他编的“十好歌”在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型号研制队伍里人人皆知。超凡的记忆,常常搞得年轻学子们说:汗颜。想当外交家,却干上了卫星的行当50年代的西子湖畔一所部队小学校里,有一个不起眼儿的小男孩,叫叶培建。40年过去以后,这个不起眼的小男孩已经成为一名出色的卫星专家。用叶培建自己的话说,他孩提时代,跑不快,跳不高,往往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时,总是排不上“大王”和“二王”,甚至“三王”都排…  相似文献   

5.
禾苗 《人才开发》2001,(4):26-28
他非常贫穷,当年因为无钱上大学而含泪将录取通知书撕得粉碎,且走上了打工之路;他又非常富有,几年后他不仅靠自己的努力再度跨进了大学校门.用打工挣来的钱供给自己的大学生活,而且还在读书之际靠着自己的奋斗,养活着兄弟姊妹。  相似文献   

6.
陈润吾祖籍江苏,1949年出生。同年随其父赴台,在台湾度过了俭朴贫寒的青少年时期。1973年,陈润吾从台湾来到美国,闯荡硅谷,迄今已有29年。这29年中,硅谷从默默无闻到名重全球,陈润吾自己也从白手起家,到功业有成。他所经历的创业之路,相信对于现在或将来有志于闯荡海外的年轻人来说,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在硅谷经受磨练陈润吾是23岁那年,在台湾念完大三,带着一年的学费来到美国的。到了假期,与其他华人留学生一样,陈润吾开始打工积攒学费。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在餐馆洗碗,直洗得满手都是裂开的口子。干完餐馆的活儿,再去糖果店…  相似文献   

7.
葛立宏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希望他目标宏远,长大后干成大事。 多年以后,葛立宏果然不曾辜负父亲的期望,成为蜚声世界的儿童口腔科专家。 49岁的葛立宏,回首自己前半生的时候,并未因达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目标而自喜,令他最欣慰的是,他从事的是自己最喜爱的事业,他的整个生命都在为那些最可爱的孩子们而燃烧。 父亲的眼泪 葛立宏的年龄恰巧够得上老三届。1951年,他出生于河北宣化,父亲是个基层干部。小的时候,因为爷爷、奶奶住在乡下,孝顺的父亲为了让老人能有个伴儿,把两岁的小立宏送到乡下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跟老人生…  相似文献   

8.
结缘航天唱起《东方红》在1970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浩瀚的宇宙中,一颗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卫星从天边缓缓划过,而且那还是一颗会唱歌的星。37岁的闵桂荣和着来自天上、但却发自内心的音乐,唱起了那首《东方红》。就在《东方红》太空唱响的7年前,年仅30岁的闵桂荣拿下了苏联科学院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刚完成学位答辩,闵桂荣就归心似箭,马上收拾行囊,返回阔别三年半的祖国。回国后,闵桂荣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担航空发动机传热问题的研究工作。那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竟会和卫星打上交道,并且一辈子与之如影相随。1965…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亚特兰大有一个药剂师叫潘伯顿,他开了一家药店,他的工作主要就是配一些药剂。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想研制一种可以提神清脑的药,于是就用有提神作用的桉树叶作为材料,又加入了一些其它的药品,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相似文献   

10.
埃里克·凯斯特从没向别人提起过他所经历的别样哈佛生活。 他的哈佛学习经历如同噩梦一般。考试时险些作弊,入学第一天仅穿一条四角短裤把自己锁在宿舍外,毕业后朋友都找到了工作而自己却待业在家。  相似文献   

11.
作为猎人的父亲,猎获了很多猎物。但是,多年来他一直认为,自己尚未找到能够说服自己的价值证明,猎人的身份是可疑的。  相似文献   

12.
辰辰 《人才开发》2002,(3):45-45
尽管42岁的克里斯托弗·希巴坚持说自己如同常人一样也是要睡觉的,但是很难想象,象他这样一位在多个学术领域有深入研究,并同时任职于三个部门的人,怎么还能有时间来休息。  相似文献   

13.
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布鲁斯爵士──据说 是位很难采访到的客人,他在北京的日程安排以 分秒计算,这使得我们的专访一下子变得珍贵和 紧张起来。 因为唱歌而与剑桥结缘 2000年10月 12日中午,友谊宫前略显简陋的 啤酒花园。秋风习习,强烈而没有遮挡的阳光照耀 着坐在白色塑料靠背椅子上的布鲁斯爵士以及在一 旁作陪的英国大学联合会主席。 布鲁斯爵士看上去大约60来岁的样子,瘦瘦 的,高高的,浑身上下透着绅士味、学者味。对于 笔者的提问,爵士回答得十分简洁,就像是演算一 道道简便的数学算式;而他说话的声音则高扬而 清…  相似文献   

14.
私营企业涉足卫星发射业务,而且是跨国卫星发射,在他成功之前恐怕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南德集团的牟其中不仅想了,而且干了,还成功了。认识牟其中先生多年了。两年前他曾告诉我承德的目标是航空和航天。对于前者,人们看到他对俄飞机贸易的成功现实;可是对于后者,我真没敢相信。。C里还直想,老牟又在想入补补了。直到去年5月,他的办公厅主任告诉我卫星发射失败的消息,我还以为是托词呢。牟其中早已成为新闻人物。每每有人谈及他.总是褒贬不一。通过与他的接触.再看到他“想入非非”的事情成为现实,我对他的印象愈加深刻:…  相似文献   

15.
乌克兰专家鲁登科称芜湖近10年来的变化,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也或多或少体会了芜湖人民的生活:工地上勤劳的建筑工人总是忙碌着,街上永远看不到玩耍的孩子……而最难忘的芜湖经历是与江泽民的会面。  相似文献   

16.
人物     
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执委、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的陈奇伟先生1956年出生于广东朝阳,后移居香港;1977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圣荷西大学;1979年加入可口可乐公司,先后担任可口可乐中太平洋区财务经理、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执行副总裁、总裁;2002年晋升为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可口可乐公司有史以来担任最高职务的华人。迄今,他所领导的可口可乐公司已在华投资逾11亿美元,他的脚步也几乎踏遍了神州大地……凭努力和勤奋走上“最高点”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连陈奇伟本人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7.
李成义 《人才瞭望》2009,(10):56-56
启功先生是大家熟悉的权威文物鉴定家、著名画家、当代书法泰斗和国学大师。但他青年时期的工作经历却一波三折,他愣是逆着别人赶自己往下走的路知难而上,最终走出了一段“高处不要就去更高处”的阳光大道。  相似文献   

18.
去年到上海采访,听到一个很神的故事。 说有一年美国驻上海总领馆一辆高级轿车的发动机出了毛病,全上海找不到能修的地方。正当车主发愁的时候,一个叫陶巍的青年出现了。只见他拿一把螺丝刀在发动机上听声音,一会儿便找到了“病结”,并说出简单的“治愈”方法。美国人哪里相信,这不是在闹着玩吗?无奈之下,让他一试也不妨。谁料,他的一个小动作竟然解决了大问题,美国人着实大吃一惊。从此让陶巍修车的老外越来越多,各种高级进口车在他手里都能玩得转。美国人彻底服了,总领馆的车都包给他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授权他的修车厂为通…  相似文献   

19.
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人物叫班·符特生,曾经是美国乔治亚州政府秘书长。他不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在他24岁那年,一次事故使他永远失去了双腿,因此只能靠轮椅行走。他靠自己的意志战胜厄运、自强不息的故事,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但是,即使在美国,也很少有人知道,正是这个人,给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巨大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20.
回顾自己十多年来的工作历程,经历了不同的工作岗位,从企业到机关、从贫困山区走向省会城市,应该说是三次成功的公选考试使我的人生轨迹得以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