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在整理探析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观照汲取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典籍《圣经》,鲁迅在主体精神上认同其合理层面,并对耶稣有着深刻的认识。鲁迅从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从人性的角度审视耶稣,把他"道成肉身"救赎世人反而被钉杀在十字架上的宗教行为看作是一个被庸众杀害的革命者的惨痛事件,并在内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发出鲁迅自己现实生活中"爱"与"恨"的情感,并以沉重的笔触凝结于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图像时代的符号和象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图像时代,图像的符号和象征意义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图像符号的拜物教表现为一个符号的操控过程,也是一种符号的编码结果。图像象征的出现是形象和意义逐渐协调的产物。考虑图像的象征意义,需要分析其所具有的直接意义和间接(象征)意义。在社会的象征意义上,图像实际上浓缩了社会史或文化史的某些环节,成为记录、展示、反省、解释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产生于20世纪20-40年代.在其形成过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们特别阐释并发挥了它与西方基督教神学的内在联系,诸如梁宗岱、卞之琳、穆旦等人的现代主义诗学都与基督教思想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基督教神学对"象征""暗示""隐喻"等的运用,与中国现代主义诗学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中国现代主义诗学家大多深受西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有的本人就是基督徒.他们从基督教神学中汲取营养,并结合传统诗学资源,从而建构了具有自己民族审美特色的现代主义诗学.  相似文献   

4.
吕方芳 《理论界》2013,(10):100-102
18-19世纪的德国,基督教信仰被法国启蒙运动批判得体无完肤,却在德国相对虔诚保守的土壤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无论是康德还是黑格尔、费希特、谢林,都面对同一个问题,那就是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黑格尔并非用理性来取代信仰,而是辩证说明二者关系.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黑格尔神学可以说是其哲学思想的滥觞,在走向辩证思想和其整体真理观之前,黑格尔历经了希腊式的情感主义、康德道德主义和神秘主义.在“爱”和“生命”等神秘主义范畴中,黑格尔克服了对立的局限走向了合一.黑格尔早期神学的自我扬弃也代表了自我的否定.黑格尔的几篇早期神学著作,从《民众宗教与基督教》、《基督教的权威性》以及《耶稣传》等著作中,可以看出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路线及其对后来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符号、象征、象征符号,以及品牌的象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修辞格中的象征,使用得最多,意义却最混乱,且符号与象征二词常被混用,因此,清楚地定义符号,象征,以及说清两者重合的区域极有必要.这两者的混乱,不仅是在中文中,在西文中由于文化历史原因,更加混乱.再加上翻译者无法加以甄别,因此近年来的学术翻译中,在汉语中原先尚比较清楚的分界,变得更加模糊.因此,不得不从中西两个根源上加以清理.最后,从符号学角度,讨论了象征形成中的"使用原则",以及当代消费文化中,品牌商标象征化的文化符号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荚是道德的象征",是康德在第三批判中提出的新的美学定义或命题,其实就是美学学科的一种新的理论形态.第三批判由"美学一目的论"二重结构组合起来,其组合的内部线索,许多专家感到难以理解与把握.其实,康德在三大批判中设计的两套原理:"构成性原理-范导性原理"与"决定的判断力-反省的判断力",把先验体系置于最高层面上统辖起来.其中"反省判断力"别具一格.处于先验体系最高的视点上,以"道德目的论/道德神学"的超感性存在与普遍立法-对形式感性立法,通向"美是道德的象征",并转折向下与感性的"形式的合目的性"衔接起来,从而沟通"美学-目的论"(或"自由-自然"),使三大批判体系最后达到和谐统一.这便是"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先验体系中的构架性意义和作用.亦是美学学科新形态的确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象征手法的视角对莎士比亚作品《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象征、背景象征和物体象征进行探讨。结论是 ,它们在刻划人物真实、丰富性方面、在表达和深化作品主题、加强结构及增强诗剧意境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贺昌 《江汉论坛》2004,(5):103-105
20世纪40年代,汉语象征诗学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转变.以"新生代"诗人为代表的新诗创作真正确立起了"现实-象征-玄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汉语诗学形态,这一构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象征艺术的真正本性,而对这一新的诗学形态作出全面的论证和总结的正是"新生代"诗人之一的袁可嘉.  相似文献   

9.
刘林 《东岳论丛》2012,33(5):26-30
19世纪初英国浪漫派诗人和批评家柯勒律治的“象征优于讽喻”论,标举象征而贬斥讽喻,试图用象征来取代讽喻的传统地位.但他笔下的象征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在向崇高的转化上,在“半透明性”的表达方式上,都和讽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用圣经历史阐释当代历史时,象征也同样具有圣经讽喻的历史预言性和道德训诫性.象征与讽喻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追溯到柯勒律治形而上学理论中反复论述的不同事物之间“有区别而非完全分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来自拉美的美国人通常被称为“西裔”,其基本问题是文化认同问题:美国人不承认“西裔”是地道的美国人,反过来,拉美人也不认为“西裔’’是真正的拉美人。这就是梅斯蒂索(简单地说,即混血)现象。西裔神学即建立在对这种现象的反思之上。西裔神学将西裔与耶稣相联系,认为耶稣也是一个梅斯蒂索,因此梅斯蒂索具有神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起,海外的中国学研究发生了一场范式上的革命,表现在以象征资本理论为分析框架来研究中国社会开始形成一股热潮,并且据此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象征资本理论自身的不足正反两个方面,并从方法论的角度证明,这一源于西方的新型范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与象征关系的认知符号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学界的看法虽无甚分歧,但其分析大都显得不够系统和明晰.文章拟从"联想"的认知心理学意义着手,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隐喻与象征的关系,并基于皮尔士(Charles A.Pierce)的动态符号观对隐喻和象征分别作出符号学的定义,此定义可将隐喻和象征纳入统一的符号学解释框架之中,因而可使二者的关系更加系统化、明晰化.  相似文献   

13.
孙武军 《西域研究》2015,(2):92-112,145,140
双翼日盘图像最早出现于古代埃及,经过赫梯、米坦尼、腓尼基、亚述文明的传播过渡,最终在米底亚王国落脚。双翼日盘作为阿胡拉·马兹达神的象征表现依次出现在米底亚王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帕提亚王朝。萨珊、粟特的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出现了新变,形象单一。从波斯到粟特,再到中国,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抽象化到具象化,从符号化到偶像化。双翼日盘及其他形式的阿胡拉·马兹达象征图像作为神权的象征与世俗王权的关系极其密切。  相似文献   

14.
程万里 《学术论坛》2012,35(12):5-9
宗庙作为祖先崇拜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种族兴盛与存亡的象征,是资格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是血缘政治的象征。宗庙制度在周代被通过"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从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都有非常详细和严密的规定。同样的策略也被后代的统治者所沿用,把建立宗庙制度作为礼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彰显国家权力的归属。宗庙祭祀内容包括灵位、祖先的神像、坟墓等。而宋以后,皇家制作用于典礼和祭祀的帝王图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定制,主要表现为卷轴绢本的朝服像,不仅历代沿续,视如一朝一代的典章记录,同时亦作为家国大事,变成宗庙制度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帝王图像被与礼制、宗教、国家祭祀以及皇家帝系象征性地联系起来,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帝王图像的存在是帝王权力世袭合法性的重要见证;其次,帝王图像作为祭祖活动中的媒介,被通过仪式性表演使得帝王权力获取民众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5.
象征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人类自诞生伊始,就有了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客观事理和主观认识的习惯。在文学作品中,象征是以象征意象来暗示表现抽象的意义。艺术家将透过生活表面现象所领悟到的形而上哲思作为艺术表达的最高目的。作家们运用超实主义创作方法,精心营构出蕴义丰富的象征意象世界。20世纪是象征型艺术的世纪,西方现代派作品中具有鲜明的表意性,这反映了西方精神危机下现代人的焦虑状态,也表现了西方现代派艺术家们的形而上探求。  相似文献   

16.
英美语言文学中"玫瑰"一词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玫瑰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深受普通人和艺术家们的青睐.随着语言的发展,玫瑰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由玫瑰构成的习语和派生词具有了深层的比喻义和引申义.与玫瑰相关的修辞很多,它既可用于比喻具体的物象,也常用于隐喻某些抽象的概念和意义.但无论玫瑰被赋予何种寓意,它始终不能脱离玫瑰本质的属性.作为一种象征,玫瑰给人更多阐释的可能性.它既可以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约定俗成的公共象征,也可以是独辟蹊径的私人象征.纷繁的象征意义使玫瑰更具有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17.
"耶稣之死"的故事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曾经被加以不同的解读,有的是对源文本的复制,有的服从阶级革命的时代目的,其中鲁迅的解读特别富有存在主义的个体体认色彩,这一体认导致对耶稣之死的有意误读,鲁迅的误读是对源文本的更富创造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主义"图像表象"的身体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通过直觉、灵感、想象等创造出与现代都市生活在本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的象征图像,这种图像表象是一种身体的活动,是对世界上生活-身体(lived-body)存在方式的一种表达.从身体维度来审视现代主义"图像表象",不仅可以揭橥这种图像表象活动是一种由艺术家亲历参与的图像意识行为,从而把握现代主义艺术"意义"发生的深层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明了现代主义为何把艺术表现的"情境性"、"事件性"推到极端的缘由.  相似文献   

19.
林云柯 《理论界》2012,(8):124-125
象征社会属于神学阶段,人们凭借对形象的信仰理解世界;寓言社会属于道德伦理阶段,人们在诠释理念之下生存,但是又在试图寻找漏洞:规则既是规定性的又是解释性的;隐喻社会属于意识形态阶段,生存本身的可能性脱离意义被突出出来,只存在对死亡本身的畏惧。现代性社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寓言的内爆使得符号只能进行自我指涉。  相似文献   

20.
合法性与"孙中山"政治象征符号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法性是夺取政权与实施统治的重要基础,民国时期,国民党曾竭力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此寻求夺取政权与统治的合法性。政治象征是指具有政治意义的象征符号,同时也包括仪式行为与话语等,它们是政治意义、价值观念与社会情感的表现形式。国民党塑造、建构孙中山政治象征以服务于其政党需求,这是一项繁复的工程,本文仅就国民党对孙中山生前的神化及孙逝世后的官方定位展开考察,从孙中山定位的转化看国民党运用政治象征符号来寻求合法性的权力技术,以深化民国政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