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了政党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经由教科书表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被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由“新时期”开启的社会转型,使原有的理论规范日渐缺乏解释力,在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实质的理论探讨中,出现了三种颇具影响的命名观点。命名观点歧异的原因在于研究者所依据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不同。就文化内涵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名问题为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凸显了类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之间的紧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不少哲学工作者都在探讨如何建构马克主义哲学体系的问题,并力图科学表述和建构新的哲学体系作为哲学教学改革和实现哲学现代化的突破口.这种努力无疑是对我们沿用了几十年的苏联教科书体系的一种反思.有些哲学工作者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并力图反映当代哲学研究的成果,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元理论问题.早在第二国际时期,梅林和普列汉诺夫等人就制订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阐释方向.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正统"阐释提出了质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确立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获得了一个"权威性"定论.这一时期,一些苏联哲学家针对"教科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中国,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的讨论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哲学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无论以何种方式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都要以经典文本为依据.这涉及到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思想的阶段性、异质性和批判继承性,以及如何在整体意义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公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列宁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并进一步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且提供了若干体系雏形。苏联哲学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列宁、德波林等人的论述,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建构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基本上是科学的,但不是严格根据建构哲学的科学体系的原则来建构的,因而有不少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常见的哲学教科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阐释,往往局限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围内,很少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拓展。我觉得哲学教科书的表述应该改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努力阐发马克思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见《马思选集》第一卷第18页)这一思想具有的历史唯物主义意义。  相似文献   

6.
(1)主体性原则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一条十分主要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显著标志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实质和创造本性的集中体现。这一原则贯彻和体现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中,就形成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换言之,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就是社会历史领域的  相似文献   

7.
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和建构之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是改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改革和建构应依据以下 4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 ,应正确处理阐释体系与创新体系的关系 ;第二 ,应正确处理有“体”与无“定体”之间的关系 ;第三 ,应正确处理“一体”与“多态”之间的关系 ;第四 ,应正确处理整体与分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后革命时代”与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现实困境,一些学者认定“面向学者写作”的“学院化”方式乃是维护这一群体学术尊严的唯一路径.反观改革开放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其理论思维存在两个“教条”,即对“传统教科书批判”与“坚守”存在论变革的思维路向.这样“重新理解马克思”的结果却是离射入“人民的园地”的理论诉求存在较大差距,乃至以“学术生产”的名义逃逸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留给后继者们的“使命”.要改变这种阐释模式,就必须以“化理论为方法”与“顶层设计”的双重意识规划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是一个在哲学上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概念,它是在反对形而上学,提倡实证科学的时代氛围中确立的。在马克思的哲学视野中,物质必须联系于主体、联系于人的实践活动来理解,而不是如传统哲学教科书所说的,是独立于人的一种存在。只有正确解读马克思的物质概念,才能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髓,从而正确把握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1845年马克思写成《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初步形成了他的新唯物主义的新世界观。《提纲》中包含的“新世界观”之“新”,首先是哲学新视域,即从旧哲学的“解释视域”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视域”的根本转变;其次是哲学新体系,即初步形成了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再次是哲学新特点,即新唯物主义体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