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对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决策究竟起于何时,学术界一直观点各异。结合郑成功军政生涯开始的特殊经历和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作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和南明隆武皇帝驻跸地的福建延平,极有可能就是郑成功受命收复台湾的源起之所。  相似文献   

2.
林和胜 《中华魂》2012,(15):64-64
中华杰出郑成功,收复台湾盖世崇。伟绩经天民塑像,丰功纬地众修宫。论坛刊物论无断,讲座广播讲未终。四海华人歌国姓,五洲华裔颂英雄。  相似文献   

3.
今年二月一日是我国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二十周年。1661年,郑成功应台湾人民的要求率师东渡,经过九个月的英勇战斗,荷兰侵略者遭到毁灭性的打击,1632年二月一日被迫投降。从此,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三十八年的台湾,终于重归祖国的怀抱。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斗争,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几百年来,郑成功的英雄业绩,一直受到我国人民的敬仰。  相似文献   

4.
三百二十年前,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和他率领的爱国军队,在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支持下,战胜了荷兰侵略者,收复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为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在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一致要求实现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今天,我们来纪念这一永远值得怀念的英雄史事,具有重大的意义和鼓舞作用。 郑成功驱荷复台之所以取得辉煌的胜利,是由于它不仅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与其正确对待高山族的态度以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分不开。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6.
明朝末年闽南海盗郑芝龙为朝廷招抚,积功至福建地方最高武官,着意培养长子郑成功学习儒家文化。郑成功21岁时由南安县入南京太学,进一步接受了传统思想的教育,其人生观、价值观当确立于是时。此后他一反其父所为,坚决抗清,在东南积极从事武装斗争。西元1659年郑成功率大军北伐,经东海入长江,进围南京,终功败垂成。一般均认为郑成功轻敌,中清廷守城官员的缓兵之计。而他只在南京的北面和西面围城,致使清之援军不断从东、南两面源源进入城内,这应也是他南都之役败北的原因。其所以仅布军于南京城之北、之西,亦缘于其水军特点。自清代迄今,记叙或研究郑成功的论著之有失误,皆与不谙南京地理有关,故本文详考此役的地名。  相似文献   

7.
郑成功作为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母也备受中日学界关注.以中日"郑成功文学"为研究对象可以发现,在民族文化语境影响下,中日两国对郑母的身份认同呈现出实像与虚像交织的特点,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变迁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差异.其中,作为日本代言人的女性形象为日本"郑成功文学"所特有,而自立的女性形象和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则是中日"郑成功文学"共有的形象特征.中日"郑成功文学"中郑母形象的形成体现了明显的时代、政治及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8.
郑成功在清朝初年以非凡的见识和勇气在东南沿海领导反清复明的斗争,后率军队渡海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成为伟大的民族英雄,其指导思想源于他对儒学的独特理解。分析郑成功儒学思想中的《春秋》大义、忠孝节义、经世致用、王道仁政等观念,阐释郑成功抗清复台的思想根源及其复杂的人生经历,可以看出郑成功儒学思想对台湾民众有深刻影响,在近代台湾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日本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成功妙对     
孙铭 《老友》2010,(5):53-53
民族英雄郑成功从小酷爱读书,他的父亲郑芝龙却想让他习武。有一次,郑成功随父亲乘船扬帆游览,船内笛箫弹唱热闹非凡。郑成功却躲在一角落里看书。其父不悦,指着旁边一只摇橹的舢板,出一上联让他对:  相似文献   

10.
台湾原住民类别的界定以日据时期为界,可划分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为明清时期的民间与政治性分类,其施动者主要是文人政客,类别的结果显得杂乱无章,随意性强,缺乏系统性,没有科学凭据;后一阶段是日据以来的学术性分类,其分类者是学有专长的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类别的依据为语言、文化、体质等民族特征。学术意涵浓厚。  相似文献   

11.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他一生的英雄业绩 ,包括抗清与收复台湾两大部分。其收复台湾的英雄业绩 ,一是表现在捍卫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二是为缩小台湾与大陆的差距奠定了基础 ,三是鼓舞和支持了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国民政府收复台湾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中山先生为中国的独立奋斗了一生。囿于实际情况,他曾考虑将台湾作为反清活动的一个据点。国民政府建立后,鉴于日本占领台湾的现状,加强了与台湾的民间联系。在二次大战中,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美英承诺在日本战败后将台湾归还中国。台湾资源调查委员会筹划收复台湾的具体工作。1945年,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13.
14.
郭沫若的剧本《郑成功》以古为今用的原则,在借鉴大量历史素材的基础上,将历史经验重新激活作为应对现实的方法。该剧以跨文体的形式,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进行形象化表达,同时,着重强调高山族和黑人等群体在反殖民斗争中的作用,以呼应20世纪60年代民族解放与黑人解放的历史诉求,从历史价值的层面还原历史的真实。该剧既为历史剧,也是时事剧,是针对20世纪60年代初的国际局势而作。一方面,它是基于冷战语境,就两岸问题对西方封锁中国的一次回应。另一方面,该剧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蒋介石试图骚扰大陆沿海的图谋的一次具体应对,具有战争动员的现实诉求和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黄健 《今日南国》2009,(6):63-63
说到台湾木雕,不能不提苗栗县三义乡。三义乡早年盛产樟木,全乡50%以上的居民以木雕业为生,这里不但有闻名宝岛的木雕街,而且还建有台湾唯一一座木雕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木雕之乡。从阿里山到高雄的路上,我们应邀参观了台湾三义木雕博物馆和木雕市场。  相似文献   

16.
台湾寺庙管理导入ISO认证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入ISO认证于寺庙管理,可以促进台湾寺庙朝良善风俗之发展。经由深度访谈途径,将访谈结果,以卡方检定与因素分析汇整出寺庙管理问题。另分析已通过ISO认证的四个宗教团体案例,引用ISO管理制度模型,提出一套适合台湾寺庙管理之规则,以期能提升宗教团体素质,促进台湾寺庙朝良善风俗管理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沈葆桢对祖国有四大贡献 ,一是创办船政 ,二是创建海军 ,另外两件则是保卫台湾、开发台湾。中国历史上保卫和开发台湾的第一位功臣是郑成功 ,第二位功臣当属沈葆桢  相似文献   

18.
Hua Yi Metamorphosis by Lin Shu and his son of Japanese Jianghu times confused Zheng Chenggong with Zheng Cai for three times. The author makes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Chenggong and Zheng Cai by referring to Shijing Genealogy of Family Zheng compiled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t also points out the reasons of the mistakes and corrects the various false judgments of their relationship recorded in the Sino-Japanese documentation of the southern Ming Dynasty. The study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Chenggong and Zheng Cai  相似文献   

19.
名人旅游是我国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文化效应、历史情节和政治意涵,深受广大旅游市场,特别是高端、公务和海外华人旅游市场青睐。根据对国内名人旅游资源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名人与旅游的关系、名人旅游资源评价、保护和规划开发4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名人旅游资源的特点、类型、功能、开发模式和存在弊端。在此基础上,对享誉海内外的郑成功主题旅游资源进行整理,主要包括故居、庙宇、陵墓、遗迹、人造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认为两岸共同开发郑成功旅游产品,将提升海峡两岸旅游合作的层次,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具有重大意义;最后从整理研究相关史迹、活化名人无形资产、整合区域旅游资源、设计旅游开发模式、规划旅游线路产品、构建文化品牌系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两岸合办节庆活动8个方面,提出了郑成功主题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上曾经先后三次收复台湾,虽然它们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但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对其加以总结吸取,对于今天中国的统一大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首先,中国的分裂与统一是一种历史进程,应当遵循一定的历史规律;其次,中国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国家实力,以维护国家利益,一个贫弱的中国是十分危险的;第三,在追求国家的统一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在追求统一的过程中,要坚持政治和军事的两手,以政治手段为主,军事手段为辅;第五,要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上的国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