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话语”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何谓“话语”,在使用该词之前有必要对其能指与所指加以考察。脱胎于语言学的“话语”,经过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洗礼,意涵越来越丰富,因此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对其进行理解和把握。经历了从语言到“话语”的转变之后,西方“话语”研究派生出话语理论和话语分析两个分支。话语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并且跨越了不同的学科领域,话语分析则经历了从主流话语分析到批判话语分析再到积极话语分析的发展轨迹。在此将对西方“话语”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进行考察,以揭开“话语”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分析”是“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代表人物弗洛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基础,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宏大理论视野,将传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个体心理分析发展为社会心理分析,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共同心理问题的表征、本质与救治路径。“社会心理分析”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应用,也是对“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扬弃和发展,这一理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包括思想资源的整合性、理论成果的交叉性、价值意义的现实性。对其理论特质的学术梳理,可以拓展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研究的视野,促进我国心理学科走出西方文化霸权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创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亦可为构建积极健康、理性和平的社会心态给予启示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框架,以英语情景剧的剧本为核心语料,从评价系统理论所涉及的评价资源的各个层面,并充分考虑情景及文化因素进行话语分析;发现了情景剧中的男女语言的评价意义资源的分布,对比了男女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差异;研究表明评价意义的性别差异有别于传统社会语言学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成果,这将有利于丰富关于语言与性别理论,也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超越西方“人本主义”话语的实践悖论和中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情怀,继承和接续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人民”底色,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彰显和中国共产党“人民初心”的实践表达。其中,“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主线相互贯通,将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思想维度互补,时间跨度涵盖,发展向度承继;“以人民为中心”立足“人民”逻辑,批判西方“物本”逻辑潜隐的发展界限、人的异化难题以及资本的基因缺陷,保障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和生态权益,推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间关系的真正和解。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的根本动力、人民共享的根本目标和人民评判的检验标准,贯穿于脱贫攻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意义是符号学研究变奏曲中永恒的主旋律。罗兰·巴特以意义为中心的文化批评具有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背景,并在其后结构主义转向和符号学历险中绵延着“空无”符号这一伏脉。《符号帝国》是对权力与意识形态神话的批判解构。具有断裂特征的语言、作者不在的文本、中心为空的文化等典型“空无”符号的意义,在文化建构的意义欢愉场中瓦解、消亡、狂欢,极具“自由”之义。对意义背后的社会文化剖析,体现了巴特对人之自由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现代性思想内容,但是缺乏对文化哲学视角下的现代性问题的研究.韦伯将理性精神置于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在文化哲学视角下揭示了资本主义何以在西方确立,从而在工具合理性的基础上揭示和诊断有关现代性的一系列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流派又借助韦伯的工具理性概念,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批判内容从文化哲学角度作了进一步扩展,从而挖掘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进行精要的概述和评说.首先在宏观上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演变作简要回顾,然后以几个内在相通的显著特征--注重文本形式、偏向内在心理、探求读者接受、突出文化批判等为视角,对20世纪西方文论作梳理归纳,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流派进行富有创见的点评与剖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历史叙事的手法,注重各流派演变的历史过程与历史影响,力求以通俗的语言勾勒出20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清晰历史脉络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8.
张伟 《东方论坛》2002,(5):78-81
西方左翼蓝领文化理论研究历来相当活跃 ,从马尔库塞敏锐地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现代艺术以审美的方式对异化了的“单向度的人”的揭示和批判 ,到葛兰西提出文化霸权理论、詹姆逊提出政治无意识理论、吉登斯提出中间偏左的第三条道路等 ,都是对西方蓝领文化的集中概括。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应当以当代马克思主义为理论资源 ,吸收西方蓝领文化理论精华 ,具体分析蓝领文化文本 ,为深入把握社会中下层文化根基 ,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极端到折衷的形式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主义批评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文学批评最重要的批评流派,这些形式主义批评流派都以文学文本的语言结构形式为批评客体,以此探索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从俄国形式主义到新批评再到结构主义,对文学语言形式的探索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深入、不断综合.俄国形式主义以文本形式为绝对中心,排斥一切形式之外的因素;新批评较之采取相对折衷的态度,虽提出文本中心论,但并不完全摒弃历史的范式,承认作为语境的历史文化知识对于文学批评的必要性;结构主义批评由于直接受到了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研究焦点由文本扩展到潜藏在文本之后的宏观文学传统及读者的"文学能力",研究视角大大拓宽,研究立场也比新批评更加包容.  相似文献   

10.
西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涵盖范围很广,可以包含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学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论文从理论研究的缘起、代表性的流派人物和著作、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西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了一次总体综述,同时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进行了比较,阐述了西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对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