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森 《金色年华》2008,(8):20-20
美国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以偷盗为生却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们的雇主都是银行和零售商。他们的法定名称是“抵押收回执行人”,而美国百姓却习惯叫他们“回收人”。  相似文献   

2.
孙蝶平 《老年人》2012,(11):42-43
司徒雷登是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外交官,但他热爱中国,一生大部分时间以中国为家。司徒雷登在中国办了27年教育,是燕京大学的创办人。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燕大之父司徒雷登的父亲是在中国的美国传教士。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于杭州,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与创建杭州育英书院,1908年被委派到南京金陵神学院任希腊文教授。  相似文献   

3.
司徒雷登(JohnLeighton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南美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4.
周宁 《中外书摘》2007,(1):33-35
17世纪传教士到中国,传播科技是为了传教;中国容许传教,是因为传教士传播科技。双方两者间微妙的平衡,成为福音得以进入中国的基本条件。但是,这种平衡复杂敏感得难以维持。传教士过分传播科技,不仅会破坏天主教的神学基础,还会使中国人与传教士不知不觉中忽略了教义与教务;过分传播宗教,没有科技的保护他们就无法居留中国,中国当局也会因为他们教众过多、势力太大威胁到政教安全而禁止或驱逐他们。以科学传宗教。科学在世界观本质上是与基督教相矛盾的。此时在欧洲已经出现科学与神学的矛盾,在中国传播科学,迟早会自毁传教的信仰基础。更何况此时的中国,没有福音的土壤,未必就有科学的土壤。传教士的传教地位岌岌可危,科学地位也岌岌可危。中国的学术传统,儒家世界观,僧道势力,民族心理与民间知识道德基础,既不能容纳基督教,也不能容纳科学。在中国,传教事业纠缠在科技与宗教、基督教与中国传统、西方教会与朝廷等等矛盾关系中,这些矛盾随时可能触发,将传教士们多少年含辛茹苦、小心翼翼取得的成就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5.
高峰 《当代老年》2013,(9):36-37
明妮·魏特琳,生于1886年9月27日,卒于1941年6月14日。系美国基督会在华女传教士。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912年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同年受美国基督会派遣到中国,担任安徽合肥基督会三青女中校长。1916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成立时,她担任教育系主任。1919年至1922年,她曾经担任代理校长。  相似文献   

6.
西医传入中国始于1835年美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的眼科医院,后来改为博济医院。1866年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医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西医专科学校。我国第一位西医女医生张竹君,就是南华医学堂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0,(11):46-46
费佩德,一个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传教士,其所拍摄的大量杭州老照片大致可分为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西湖周边包括山林、运河、钱塘江等自然风景的照片;其次是介绍杭州城里学校、佛寺、道观、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着"基督教的美国"与"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之间的文明碰撞.在与帝国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互动中,美国传教士始终以实现新教在奥斯曼帝国最大程度的传播为目标,其宗教关怀下掩盖着谋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本质.美国传教士的活动对奥斯曼帝国具有一定影响,它在促进帝国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助长了帝国境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帝国的解体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9.
在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中,有一位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勃沙特。进入新时期,为寻找勃沙特其人,还费了不少周折。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访原红六军团军团长肖克将军时,肖克向索尔兹伯里介绍了传教士勃沙特帮助红军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学生活》2003,(9):88-88
18~19世纪,随着西方传教士的东渡,近代气象科学传入了中国。  相似文献   

11.
抗战胜利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取代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头号强国,原子弹的威力使许多人吓破了胆。随着美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迅速增长,逐步成为在华利益最大的宗主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了完全依傍美国,派大批专家、实习生和大学生到美国去留学。与此同时,大批的美国战争剩余物资进入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1,(22):4-4
美国市场上满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但中国以及亚洲国家具有标志性的筷子,却有数以百万计是产自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个小镇阿梅里克斯。去年11月佐治亚筷子生产公司成立,目前公司日产筷子达200万支。该厂的筷子主要销往中国。公司老板对企业今后的发展颇有信心,预言更多的机会还会到来,他正在酝酿制造中国牙签。  相似文献   

13.
《当代老年》2011,(6):F0003-F0003
民以食为天,“食”是生活最低标准,同时又是最高追求160多年来,从建国初期的生活贫困已发展成如今的不但吃饱.更要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的饮食状态。单看中国百姓餐桌上食品的变化,就能折射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体味出社会历史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有活力的社会学系之一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创建与一位美国传教士约翰·步济时(John S.Burgess,1883~1949)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张胜男  黄吟 《现代交际》2010,(9):188-188
当今中国,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元智能”理论主要应用于美国中小学母语教育中,而中国许多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与英美国家中小学学生的母语学习状况相似,因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诗经》、《史记》说“中国”我国古代文化典籍《诗经》最早出现"中国"一词。《诗经·大雅·民劳》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意即首先爱护帝王所在国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全国各地。《集解》记载,"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古代,汉族居住的地区,亦称华...  相似文献   

17.
冯克力 《中外书摘》2008,(11):73-75
天地间的女孩这张照片刊于《图片中国百年史》,只附有一行说明:“外国教会在上海王家堂圣母院开设的女塾,专收教内女生。”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学,起自英国军事入侵取得了不平等条约的特权之后。1844年,英国“东方女子教育会”派遣阿尔德塞女士在宁波开设的女子学塾,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第一所女子学校。其后,又有十一所女子学校先后在五口和香港开设。  相似文献   

18.
从去年春起,中国制造的玩具、牙膏、轮胎、宠物口粮、食品等遭到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口诛笔伐。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更发表报告称,中国是违反美国食品安全标准最严重的国家。一时间“中国制造”似乎成为“危险不可靠”的同义词。“中国制造”遇到不小的信任危机。对此,我们面。临着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似乎成了“问题产品”,造成世界范围的信任危机产生,使中国贸易大国的形象受损;二是中国制造业损失较大,大批企业员工失业,甚至发生企业负责人张树鸿自杀事件等等;三是暴露政府公关意识缺失,陷于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尔街日报》9月13日文章称,投资者们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将步日本的后尘。就像当年的日本一样,中国尝试依靠高额投资和出口实现产值增长,快速赶超美国。  相似文献   

20.
李辉 《中外书摘》2007,(8):38-41
亨利·R.卢斯(Henry R.Luce),1923年在纽约创办了《时代》周刊,创建了一个世界性的媒体帝国;他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后代,从1898年4月到1912年秋天,在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中国一直是他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纽带,是他的梦想中的重要场景。他以他的方式,延续着父辈与中国的特殊关联,延续着父辈宗教的、教育的梦想。正是有着这样的个人渊源和历史背景,《时代》与中国的故事才由他开始,也在他身后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