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有关于大学生勤工俭学管理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三个方面:勤工俭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使用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建立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系统为主;大学生维权方面现有研究主要指出应该完善立法以从根本上解决勤工俭学过程中的劳动纠纷问题;大学生勤工俭学过程中存在功利心过重、影响学业等问题。通过总结众多学者关于勤工俭学这一问题已有的研究结果,期望能给研究学校勤工俭学管理的学者以启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中,李富春和蔡畅足一对受人钦慕的模范夫妻。 1920年1月,蔡畅兄妹及母亲葛健豪随胞兄蔡和森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当时,李富春也在这年底来到法国勤工俭学。在一次留法学生的聚会上,年轻的李富春邂逅了手捧传单的蔡畅,被蔡畅青春焕发的神采迷住了。  相似文献   

3.
仁悟 《老年世界》2013,(17):4-6
“油印博士” 1920年12月,邓小平远涉重洋,到法国勤工俭学。从此,他便走上了漫长、曲折而又光辉的救国救民之路。  相似文献   

4.
李洪岩 《青少年研究》2013,(1):58-59,62
本文以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岗位为例,对勤工俭学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勤工俭学不仅仅是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上的困难,更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提高学生服务意识、时间观念和责任心以及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团队意识等方面,对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6年,23岁的成都妹子白歆惠大专毕业后,就在本地一家私企做了文员。平淡的白领生活让她觉得很无聊,于是,她想到了创业。手里攥着大学时勤工俭学得来的一小笔款子,她开始物色能够投资的项目。  相似文献   

6.
一 1921年年末,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李隆郅(后改名李能至、李立三)遭法国当局驱逐回国后,在上海由陈独秀、陈公培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被派回湖南工作。毛泽东对这个旧日朋友十分欢迎,派他前往江西安源路矿从事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0,(4):61-61
我同学的简历都做得很漂亮,还特别全,他们把自己的证书、以前写的作品都复印了,还加了个好看的封皮,这样做一本简历要五六块钱,对于我这样勤工俭学的学生来说是负担不起的,我怎么才能做出一份物美价廉的简历呢?  相似文献   

8.
周广昌 《老人世界》2013,(10):24-24
我的老家河北安国县(现安国市)南马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1948年,我在本村上小学四年级时,为了解决学校经费短缺问题,由我和三位年龄较大的同学搞起了勤工俭学。那时,我村是个七百多户的大村,每逢农历“一”“六”开集市。  相似文献   

9.
1918年8月,毛泽东为筹备留法勤工俭学工作,在同学蔡和森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初他住在位于地安门豆腐池胡同9号的老师杨昌济家。不久,毛泽东就与蔡和森、萧子升、熊光楚、罗章龙等人一起搬进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东夹道7号,8个人挤住在一块,“隆然高炕,大被同眠”,过起“北漂”的生活。好在这里距离杨昌济家不远,师生可以保持联系。  相似文献   

10.
胡天锦 《老年人》2006,(7):43-43
周恩来青年时代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总支部。我旅居法国时,最大的心愿就是瞻仰周恩来在巴黎的旧居,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一些情况。于是,特意选择在周总理逝世纪念日这天前往。这天,我和女儿驱车来到巴黎东南部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922 ̄1924年,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和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就住在这条街17号的一家旅馆里。戈德弗鲁瓦旅馆乳白色的外墙上,嵌有一块墨绿色大理石纪念碑,碑的正中镶着周恩来的半身铜像,下面刻着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周恩来”3个中文金字,并有法文说明。这块纪念碑是法国政府于1979年10月设…  相似文献   

11.
陈毅19岁就登轮出国赴法勤工俭学。二十余年浪迹天涯.走南闯北。直到40岁才成立家室。其间。他并非完全没有谈情说爱的机缘和内心的向往.只是因为险恶的客观环境使他在投身革命时不得不作出牺牲。所以,他在选择终身伴侣时的审慎态度也变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阿红 《金色年华》2011,(5):32-35
2010年6月,深圳、重庆、天津等城市的地铁上,循环播放着这样一部由几十张照片组成的公益短片:一位衣着破旧的母亲,骑着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地拾破烂。夕阳下,母亲用力踩三轮车的背影感动了无数看客。照片的作者名叫冯英龙,短片的主人公是他的母亲于化玲,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自从丈夫得了重病后,为了供两个孩子读书,于化玲便开始了她九年的拾荒生涯。冯英龙一度曾以母亲的工作为耻,直到他亲自走进母亲的拾荒生活,才感受到母亲的不易。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勤工俭学,将积攒的每一分钱用来为弟弟支付学费。一家人抱团取暖,共同完成了各自的梦想。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一天”拍成照片,上传到腾讯网上,他要晒一晒他拾荒的母亲,和他从未说出口的感恩之情。这组照片被放在了腾讯网最显眼的位置,被人们称为2010年最感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以画说世     
志愿者以其关注社会、爱心奉献的公益精神广受赞誉。然而.有些大学生却利用人们对志愿者的好感.打着志愿者的旗号.行“钟点工”之实.明码标价:服务5-50元/小时.甚至200元/小时。其实。勤工俭学并不丢人.何必要顺便损害“志愿者”的名声呢?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人民。积极承当社会责任,九江移动在暑假为灾区学子提供了暑期勤工俭学就业岗位.获得了学生的好评。近年暑假来临之际。九江移动特地为在九江各大高校来自四川灾区的学子提供暑期勤工俭学就业岗位。为期1个多月  相似文献   

15.
晓红 《职业》2014,(1):43-45
彭鹏从读高一开始,每年寒暑假都到饭店勤工俭学。时间久了,他发现餐饮业一个怪现象:对开饭店的老板而言,最难伺候的不是顾客,而是厨师!但凡"吃得开"的厨师,都有点"这山望着那山高",跳槽似乎是厨师尤其是大厨的"职业病"。大学毕业后,彭鹏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厨师资源,他突然有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当厨师经纪人!  相似文献   

16.
蒋经国怎么会留苏不归? 近代中国有过多次留学运动。辛亥革命前,大批爱国青年赴日,企图学习日本维新致强经验;五四运动后,大批爱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企图直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少爱国青年赴苏,企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相似文献   

17.
论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的特点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勤工俭学活动缘起于20世纪初,兴盛于新中国成立之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勤工俭学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后,勤工俭学活动明显减少,活动规模和形式有明显变化,发挥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在新时期,大学生勤工俭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方芳 《职业》2009,(14)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岗位,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部分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生活问题.然而,如何进一步完善勤工俭学工作,成为高职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人生苦短,要工作得好,生活得好,就要学会看淡一切,保持清醒与乐观的精神状态。"留日十年,摸爬滚打全无敌1992年,17岁的朱迅只身扛着15万元人民币学费的债务到日本亚细亚大学经营学部留学。朱迅是个不服输的女孩,在异国他乡,决心奋发努力去偿还债务并完成学业。在日本,朱迅坚持勤工俭学。她开始到饭店刷碗、端盘子。可是,她无法与人沟通,客人点菜她听不懂,端盘子在人流中  相似文献   

20.
《职业》1999,(5)
本刊讯在校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杭州技工学校学生会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在寒暑假期间开展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组织工作有序,参与人数多,点面结合,实践形式丰富,重视自我教育,成效突出。学生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