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凉山彝族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家支外部文化过去已有不少论著涉及,而家支内部文化则很少论及,就凉山彝族血缘关系家支和部落联盟关系 家支以及姓氏与家支关系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时期凉山彝族毕摩浅析李宗放毕摩是彝族宗教活动中沟通神、鬼、人的中介者,使用法铃、神扇、法签、神枝等法器进行招魂、安魂、开路、超度、敬神、禳灾除祟、祛病驱鬼、择吉、算命等活动,为打冤家、婚姻、疾病、狩猎、出行等占卜吉凶祸福,主持财产、口角和盗窃...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的凉山彝族家支,是传统彝族家支的异化,是族群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果,为恶劣的生态环境和内卷化的社会环境合力形成。造成其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家权力的缺失,使得地方和国家间的联系发生中断,凉山彝区处于无政府状态,为传统家支的异化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族的“家支问题”,是当前凉山彝区在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两个基本点的实践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我在1986——1987年先后写了两篇有关凉山彝族“家支问题”的文章,主张用“宗族”来概括“家支”,并对宗族的特性、社会功能及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用,谈了一些刍见。但对宗族的现代命运问题,则语焉不详。而这个问题,是实践向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族存在的必然性,在现实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族存在的实践根据,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否允许宗族的存在,等等。对这些事关宗族现代命运的问题,从社会科学角度进行探讨,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前提及现实社会主义与宗族的关系,不仅能为当地党和政府抓好这个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并且有助于发展社会科学本身。为此,笔者拟以谫陋所知,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和同道切磋。以下分三个问题来谈。  相似文献   

5.
对凉山彝族“家支”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川、滇两省大、小凉山彝族的“家支”,到底是属于什么性质?这是长期以来学术界聚讼纷纭的问题,迄今仍有异议。要研讨“家支”的性质,必须讲清三个层次:一是“家支”的概念;二是解放前“家支”的性质和作用;三是民主改革以后“家支”的性质和作用。这三个层次是密切相关的。而弄清“家支”的概念,则是解开后两个层次的一把钥匙。或者说,如果弄清了什么叫“家支”的问题,则后两个层次的问题就不难迎刃而解。限于篇幅,本文就“家支”的概念谈几点个人的刍见,以求正于读者。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国内学者,特别是四川的学者,正在对“家支”问题展开研究,但对它的性质、作用以及我们应有的政策等,都还存在着分歧意见。这是当前对凉山彝区社会发展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之一。对它进行理论研究,为当地党和政府抓好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决策依据,是社会科学应当力求发挥的先导作用和反馈作用。为此,本文就凉山彝族宗族“家支”制度研究中的三个问题略抒己见,向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7.
家支是凉山彝族以血缘为纽带,按照父系继嗣原则而组成的共同体。本文就家支形成及发展提出肤浅的看法,希冀能抛砖引玉,有助于对家支问题的研究。 一、家支的形成与发展 1.人口的发展与群体的裂变 本文借助于人口发展与群体裂变间的互动关系来认识家支的起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家支的形成以祖先崇拜为表象,其实质是资源竞争环境中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及在与自然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生存模式,凉山彝族家支制度的某些方面与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大相径庭,因此引起了较多的争论。家支在独特的资源配置方式驱使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权力结构,国家正式权力希望家支非正式权力符合现代价值规范,而家支非正式权力期待国家正式权力能够最大限度调和彝族传统文化诉求。家支的权力结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普世价值,也显示了其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做适应性的转型。正确认识其权力组织形式对理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秩序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创造、发明、传承的文化借助教育来作用于人,教育的本质是人"文化化"和"文明化"的过程。教育在文化传承中进行,文化与教育有密切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的民族文化发生了变迁,这种变迁了的文化对教育会产生哪些影响?文化变迁和教育有怎样的关系?教育如何引领文化变迁走上发展性的道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就很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一、“四十八家”运动名称及事件来由 在本世纪20年代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里,爆发过一个震闻遐迩的“四十八家”运动。所谓“四十八家”运动,即旨在“推翻奴隶制、过渡封建制”的运动,它影响之大,涉及地区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为凉山彝区前所未有。那么,“四十八家”名称及运动起因是怎样来的呢?这个问题,过去有人曾从某侧面提及。笔者土生土长于当年“四十八家”运动的发祥地界(喜德县李子乡吉木德村),父辈们曾参与或目击这次运动。笔者曾带着种种问题,多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凉山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也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准备围绕这一问题,谈两点:一点谈谈凉山在十年改革开放中,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作了那些探索,走出了怎样的路子。另一点谈谈在凉山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美酒源远流长,文化绚丽多彩,在中国各民族酒的文化中,彝族酒文化是一枝独具特色,散发着“令人难忘的奇香”的鲜花。彝族的“坛坛酒”是以玉米、高梁、荞籽等杂粮配以多种草药酿制而成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较高。不但能充饥解渴,抵御寒冷,还能舒筋活血,维护身体健康。同时,酒在彝族人民政治、宗教、民俗、审美等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功用。研究彝族酒文化,也是发掘彝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彝族女性在家支生活中承担着许多的责任,并被寄予生育传承的厚望,然而她们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应有的地位。在家支文化中包含着对女性的矛盾情结:既被需要,又被排斥;既被赞美,又被贬抑;既被神化,又被丑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她们的地位和处境有所改善,但是要获得更加充分的权利和更加平等的地位,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及发展的物质依托。在凉山旅游资源开发中 ,人文旅游资源是重头戏。合理开发和利用彝族传统文化是凉山旅游成败的关键。而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彝族民间文艺。  相似文献   

15.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文明民族,有自己传统的数学文化。发掘这宗传统文化,有益于彝族学生的智力开发,有益于促进彝族社区双语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凉山彝族酒文化 ,是彝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折射出了彝族人民的历史、文化、风俗、性格和生活方式 ,同时也反映了酒给彝族人民带来的喜怒哀乐等。本文着重从凉山彝族人民的饮酒礼俗入手 ,探讨酒在彝族人民生活中的民俗意义及其功能特性 ,以展示凉山彝族酒文化的优良民俗风彩。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云南小凉山彝族家支的构成以及在当代的变迁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买卖婚是私有制社会形态的产物,身价钱是买卖婚的重要标志。现今,彝区社会形态已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而彝族婚姻却没有走出身价钱这个误区。本文针对“身价钱”这个彝区婚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其历史流存到现状的深刻分析,点出了身价钱在凉山彝族婚姻中百害而无一益的事实。并对改变这种陋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彝族家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性质,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矛盾中,作为社会有机体一种组织形式的彝族家支也在作出适应性调整,优化其结构和运行机制来应对新的形势。家支并不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与传统决裂、快速消解,受彝族人生存哲学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家支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不断转型。  相似文献   

20.
略论凉山彝族民间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奴隶制下的凉山彝族社会,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组织和司法行政机关,人们之间发生的纠纷主要靠社会中德高望重的德古、苏易按照习惯法进行调解。这种民调解方式在凉山有着很深厚的群众基础,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它源于奴隶社会,也存在消极的因素,我们应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积极引导,使其和国家法律、法规相融合,为建设和谐、稳定的凉山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