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映两性关系的性意识包含性自我意识、性伦理意识和性道德意识三种基本形式,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对其不合逻辑的认知和评价,过去由于受传统性道德的深重影响而主要表现为泛性道德的偏向,现在由于受到另类性言论和主张的严重干扰又出现泛性自由的偏向。这两种偏向在当代中国社会同时存在致使不少人在性意识的认知和评价上陷入说不清道不明和左不是,右不是的两难悖境。为此,需要在把握三种性意识不同的内涵和共有的边界的基础上,根据伦理优先的原则建构性意识的应有逻辑。  相似文献   

2.
刘璠 《理论界》2009,(12):207-208
性道德素养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必备的品质。当前大学生性道德表现出诸多错位和缺位现象:性道德知识缺乏、性观念偏离、性行为表现出功利性、性交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漠视爱情的责任性、性爱行为缺乏自律等。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视野中,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找准着力点,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构建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律教育有机结合的全方位性教育模式,发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优势。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色情与青少年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性道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色情的传播,使得一些青少年的性伦理观念淡薄,并导致了青少年性犯罪案件的比例不断攀升。为此,在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青少年网络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列入其中。加强青少年网络性道德教育,使其有能力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的侵害,应该着力建设好校园网,在学校开展网络教学,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网络交往,使青少年完成网络道德的品质养成和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4.
雷湘竹 《学术论坛》2005,42(9):179-182
文章重点探讨大学生性道德的导向与目标,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性道德教育应以追求“真”“善”“美”为导向,以培育自主、负责、真爱的性道德观为具体目标。提出自主是负责、真爱的基础;负责的性态度是真爱实现的条件;实现真爱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目标与核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高知识储备和高素质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国家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其教育问题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但大学生性教育问题尤其是性道德教育在我国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界对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原因分析,是大学生性道德教育学术探讨中的热点问题,学界对该问题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大学生性道德的现状和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意义上,这种研究体系是不完善的,因为对大学生进行性道德教育的原因不仅包括现实依据,还应具备理论支撑。大学生作为"现实的人",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可以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入手,从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和人的价值理论中探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观念导向的人性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发挥对高校大学生性教育的正确引导作用,积极探寻解决大学生性观念、性道德问题的具体思路和途径,为有效解决困扰大学生的性思想、性行为、性道德提供载体和平台。  相似文献   

7.
廉秀君  曹琳 《理论界》2005,(4):129-130
本文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性道德状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社会与个人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华 《东岳论丛》2005,26(4):69-71
和谐社会是以道德建设为基础的社会,个人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石。个人道德建设存在层次性,表现为不同社会角色的人应该追求不同层次的最低道德标准,并鼓励他们向更高的道德层次发展。个人道德建设就是在核心道德价值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社会角色提出要求,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达到“和而不同”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性观念、性道德、性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性道德状况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在现实和理论上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其作出明确的划分是相当困难的。法理学家们为此作出种种努力,但都不尽如人意。从理论上区分法律与道德的关键在于将道德二分为信仰性道德和规范性道德,并把道德限定在私人信仰的领域,把规范性道德逐步纳入法律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西方消极文化的渗入和人们思想的不断开放,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性观念、性行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性观念向现代性观念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新旧文化的碰撞和高校性教育的缺失,当代大学生的性道德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高校要通过开展性责任教育、恋爱观和贞操观教育以及性道德认知和意志能力教育等,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性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同时,在性道德教育中,还应把握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规律和性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性道德教育的和谐机制。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律与意志自由--兼论道德自律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意志自由是道德自律的基本前提.在现代社会中,个人拥有平等的自由权利既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也是社会道德秩序的根本依据和核心内容.与西方国家不同,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忽视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在当前中国社会还没有普遍确立起真正的法权人格和道德实践主体的社会条件下,我们在强调道德自律的同时,必须高扬人的自由,致力于培育理性的社会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婚前性道德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亢丽娟 《理论界》2005,(4):132-134
近年来,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性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我国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日益开放。人们对婚前性行为、未婚同居的行为越来越宽容,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道德秩序进行反思。被整个社会都宽容的行为或观念,就不能仅以“道德不道德”几个字来评判了。而要解决婚前性行为问题,惟有教育引导,提高认知水平和完善人格素质才属良策。  相似文献   

14.
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意志在根本上是人的存在问题.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其能够追问自身的存在意义.对自由意志的思考意味着人开始走向了对人自身的绝对尊严、绝对权利和绝对责任的自觉确认与自觉承担.近世西方以自由意志和个体选择作为道德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从伦理精神本性上来说是正当合理的.但是,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悖反关系,即:道德"应该"既以自由意志为前提又需要克服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的这种悖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个体与社会本体的二律背反处境.在生活世界中,道德"应该"的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受偶然性情景和存在性事实的影响,也与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相联系.自由意志作为道德"应该"既是绝对的,又是历史的.自由意志与道德"应该"形成的划界关系乃为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旸 《人文杂志》2012,(5):187-189
德性是人在实践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以道德为核心的、具有价值特征和生命力量的内在精神品质。德性需要可以被理解为人对自身道德内在精神品质的依赖和要求。重视尊重德性需要的内容及其形成方式所具有的时代性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德性源发的生命性和自我性,任何道德内容的展现及其德性的形成都包含着与个体生命发展逻辑相一致的个人的选择和谋划,是个人追求美好和幸福生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传媒自由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理念。传媒自由理念本身就预设了其价值合理性及道德责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传媒自由已经背离了自由的真实含义,忘记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因此,传媒伦理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学界与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传媒伦理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研究如何运用普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解决传媒领域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传媒职业道德的学问。作为一种规范的传媒伦理具有两个向度,一个是自律的个人德性的向度;一个是他律的传媒制度伦理的向度。因此,传媒伦理建设也应该围绕着这两个向度展开。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性道德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 《理论界》2005,(4):136-137
现实生活中青年大学生的性道德不同程度问题的出现,向人们尤其是德育工作者发出了警示,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性道德教育不容迟疑,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也是防止大学生性罪错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责任自由与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化时代,科学家的个人自由应该是一种责任自由。责任自由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其中,内在自由即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是责任自由实现的根本。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具体体现在认识论、道德论和政治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曹峰 《新疆社科论坛》2011,(4):78-82,90
康德从幸福较之道德是一个变动不居的主观感受性的自然层次概念出发,给予了幸福必须要以道德的普遍法则为基础才能体现人的理性、自由之尊严的价值定向,同时,康德以德福一致的合理希望为根据,为实现幸福构造了一个理性信仰。康德的幸福观对当前我国建设幸福社会的启示:建设幸福社会应该以建构幸福文化为先导;建设幸福社会应该以建构一些普遍的法则为基础;建设幸福社会应该注意建构一种坚实的共同社会信仰。  相似文献   

20.
邹海贵 《江汉论坛》2012,(10):89-93
自由内部的二元性: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构成了政治现代性发展的内在张力。自由理念构成正义的道德基础,消极自由关联市场正义,积极自由诉求社会(分配)正义。消极自由具有抽象性、形式性和保守性,片面坚持消极自由必然导致对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漠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是统一的。积极自由是实质自由,积极自由的价值理念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以及现代社会救助(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了道德正当性证明。现代社会救助(保障)制度作为一种底线正义,反映了人类对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