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云超担任过常德市京剧团团长。他出生于京剧世家,7岁学艺,12岁登台,在上海、苏州一带,曾先后与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盖叫天,尚小云、荀慧生、高盛麟、李少春等名家同台演出。年轻时,他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高雪樵为师,攻文武老生。对红生戏颇有建树,有“活关公”的美称。在那云超的家里,悬挂着不少名家赠送的墨宝,诸如“梨园骄子”,“粉墨忠臣”,“献一身绝技,红半世梨园”等,这些都是对他艺术成就的赞誉。在京剧舞台上他摸爬滚打了半个多世纪,演绎过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生故事。他热爱舞台,钟情艺术,听不得别人有不…  相似文献   

2.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京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200多年来,它曾以其丰富多彩的剧目、绚烂华丽的服装、高难优美的动作和韵味十足的唱腔吸引了一代代中外观众,还因为它和任何一种艺术一样,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并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中国历朝历代的重大社会变化或重要习俗,几乎无一不在京剧舞台上有所表现;各个历史时期居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角色期待,几乎无一不在京剧舞台上得到宣扬。而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两性之间关系基调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则更在京剧中得到充分反映。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有可能把京剧作为社会生活的缩影,把京剧的历史作为一部了解中国两性之间关系变化的社会史来研究。本文将通过对京剧中某些旦角角色使用的道具———跷———的功能分析,来说明京剧艺术丰富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3.
每逢天长市铜城镇京剧票友会的活动日。总能见到一位背着装有京胡的布袋、提着茶杯的白发老人。早早来到镇文化站,瞧他那急切的神情,一看就知道老人是一位忠实的京剧戏迷。不错,他正是该镇一生酷爱京剧艺术的82岁退休老职工、镇京剧票友会会员姚公德老先生。  相似文献   

4.
蓬桑 《老年人》2004,(1):24-26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儿子,也是当今活跃于京剧舞台的“第一花脸”名家,获得过戏剧最高奖“梅花奖”。他的嗓音宽厚洪亮,演技炉火纯青,在京剧传统表现技法的唱、念、做、打诸方面功力深厚。他擅长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成功地塑造了包拯、曹操、魏征、于  相似文献   

5.
丑角位于京剧的五个行当之尾,也很少在京剧中独挑大梁,但是在京剧中却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它就像那饭菜中的盐,缺少它就淡然无味。它妙趣横生、活泼自然、诙谐明朗,观众对其喜爱有加。"无丑不成戏"是众所周知的,这也说明了丑角在京剧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华 《老年世界》2006,(16):34-34
京剧艺术的第一个基本特征是它的“综合性”主要指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在戏里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例如,《贵妃醉酒》里的歌与舞就密不可分京剧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广义的综合性就是多样性,京剧剧目的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的与现代的、伦理的与爱情的、现实的与神话的故事都有。  相似文献   

7.
鉴赏者说     
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是偶然,更是幸运,正是在那个年代,五六岁大的王元化先生被喜爱京剧的外祖母带去一同看戏。就这样,耳濡目染,年岁渐长,当年懵懂无知,看完热闹就昏昏欲睡的孩童慢慢爱上了京剧——这样,才有了今天的《清园谈戏录》(王元化:《清园谈戏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相似文献   

8.
京剧在二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被尊称为"国粹"。它从表演、写意、虚实等不同的方面,以超脱舞台局限,使京剧达到了至真至善的境地。如今,京剧逐渐走向下坡路,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所以京剧要不断的弘扬,要不断的创新,促进其生命力的不断增长。所以追回京剧昔日的光环,让京剧渐渐地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使京剧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努力。这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人生在世,闲来陶冶雅趣,去向多多,而欣赏京剧更让人大快朵颐。京剧是虚拟表演,喜怒哀乐尽在一举手、一投足和一个眼神、一句唱腔中。比如说《贵妃醉酒》吧,这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拿手好戏,演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相约,在百花亭饮酒赏花。但明皇于中途爽约,驾转西宫,贵妃顿生幽怨,借酒浇愁,不觉酩酊大醉,最后悻悻回宫。情节并不复杂,可是把一个深宫贵妃的种种情态和从得意到失宠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的年底,我在一个朋友家见到一张尚未装裱的条幅。条幅的内容比较常见,但字体透出的韵味不同寻常。整体布局严谨,字字流畅灵动。横撇竖捺,一招一式处处彰显着作者深厚的书法艺术功底。从此,这位未曾谋面的增富先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石海 《老年人》2007,(10):38-39
湘籍著名女作家丁玲,曾经在北大荒生活过12年。她是戴着“反党集团头目”和“大右派”的帽子来到北大荒的。在那段身处逆境的岁月里,丁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非凡毅力,以一种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在风雪荒原与北大荒人同欢乐、共艰苦,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给北大荒人留下了深深思念和敬仰。  相似文献   

12.
提起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在六七十年代,可以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由于她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成功地饰演了李铁梅,所以,老百姓常常把她与铁梅混为一体。那时的刘长瑜20多岁,正青春靓丽,本来就长得十分漂亮的她,又成了一个公众人物,所以,观众总把她列为中国当今四大美人或八大美人。那个年代,谁要是认识刘长瑜,那是很荣幸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养老已成为老年人最为关注的事情。精神养老自然离不开文化生活,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国,戏剧这一自古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更是被老年人所钟爱。生活中,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爱好戏曲的老年人总是占绝大多数,在炊烟袅袅的山村农家,在繁华都市的公园、社区,总能看到老年戏迷拉着京胡、二胡,扯开嗓子,摇头晃脑地唱着京剧、湘剧、花鼓戏。有的老人一边走路一边嘴里还不忘哼着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与刁德一的对唱,甚至在一起聊天时,也离不开谈论京剧大师梅兰芳,湘剧名家徐绍清,花鼓戏名旦肖重奎等。  相似文献   

14.
阳春三月杏花怒放,如霞似锦,是观赏杏花的大好季节。杏是原产于我国的古老树种,遍布全国各地。历代文人墨客咏杏花、赏杏花的诗文留下了不少,围绕杏花的诗文里也蕴涵了深厚的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15.
冯轩 《老年世界》2014,(15):21-21
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4日,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艺术团举办“民族歌舞进军营”活动,走进位于呼和浩特的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在无伴奏合唱《四海》和《红旗颂》中拉开帷幕。艺术团为这次进军营活动特意赶排了具有浓郁部队题材的舞蹈作品《洗衣歌》,展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双人舞《额吉》触动了战士们思念母亲、思念亲人和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令许多战士热泪盈眶;京剧《沙家浜》选段《军民鱼水情》,充分展示了“民拥军,军爱民”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6.
唱戏乐无穷     
汗青 《当代老年》2014,(3):48-48
父亲从小就是个戏迷,尤其喜欢京剧,退休之后,父亲经常“抑扬顿挫”地吊吊嗓子,唱上几段京剧,在自娱自乐中感受艺术和养生结合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7.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他虽然已去世多年,但在京剧艺术上的成就,至今仍是空前的。梅兰芳出道于清末民初,开始起红于京、沪时,各大戏班都把他视为一棵摇钱树而争相邀请,甚至为此打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18.
他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走了……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  相似文献   

19.
经过陕北"肃反"运动后,毛泽东对年仅23岁的习仲勋深为赏识。在之后的革命岁月直至建国后,毛泽东不遗余力培养习仲勋,并不断予以重任,两人在彼此的交往中留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情意……  相似文献   

20.
京剧《打渔杀家》是马派创始人马连良先生的名作之一。"打渔"和"杀家"原是《庆顶珠》中的两折,又名《讨渔税》。后来这两折戏并成了一折,就叫《打渔杀家》。这出戏从萧恩想和女儿平静地度过晚年到终于被逼和官府豪绅决裂的过程,塑造了渔民萧恩的反抗形象,折射出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堪称经典。而马先生带给我们的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让《打渔杀家》也成为京剧历史上美学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