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永以教坊曲调的改造 ,歌妓之民歌俗曲的改造和自创曲调为其创制新声的三大来源 ,在词的体制、题材、语汇、声韵与技巧诸方面广有突破。柳词能俗能雅 ,能淡能艳 ,能细能豪 ,风格多样。柳永的新声创作成就卓著 ,影响广远 ,开拓了宋词创作的新时代 ,直接推动了宋词的繁荣 ,是词学发展史上的一大元勋  相似文献   

2.
论柳永对词境的开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是中国古代抒情文学的重要形式。“词以境界为最上”。开拓词境是柳永在词的创作上的重要贡献。柳永冲破了晚唐五代词多写男女情爱与闺阁园庭的狭小范围,把词笔投向关塞山河、通都大邑、历史兴亡之中,这就使其词呈现出高远深邃、雄阔浑厚的境界,为宋词的声色大开建立了最初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柳永为宋词大家,其着笔慢词,善用赋法,对后世词曲的创作影响深远。柳永"以赋为词",与苏轼"以诗为词"一样,于词贡献甚大。柳永变小令为慢词长调,启迪和影响了一代词风。柳永擅"以赋为词",分别汲取"大赋"、"小赋"和"骈赋"之法,兼采众长、融合并用,在词的文体特质、抒情手段和语言魅力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方式,开创一代词风。  相似文献   

4.
从柳、周、姜词结构看宋婉约词的雅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法的雅化是宋词雅化的重要部分,词家为之作出的努力贯穿着宋词发展全过程,为今天的人们诠释雅化过程提供了一种高技术含量的解释。柳永、周邦彦、姜夔是三位最具代表性的婉约词大家,他们各自不同的合目的意识,赋予各自的创作行为以独特的雅俗含义,即柳永率而言情的民曲个性、周邦彦婉而言情的文人词个性和姜夔独具超越性的雅士词个性  相似文献   

5.
柳永的文学贡献及其成功之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词的题材、语言、体式和平民风格等方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柳永对于宋词的重大贡献 ,又从时代环境、个人遭遇、个性心理等方面 ,深入地分析和揭示了柳永在文学上获得重大成功的几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宋词发展史上,柳永是一位有重要艺术贡献的词人。在内容题材上.他善写繁华富庶的都市风光;在情感上,他怜惜女性同情弱者;他敢爱敢恨,直抒胸臆,在词的艺术加工上可谓是匠心独运.信手拈来。在语言上,广用口语,俚语入词。也成就了“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繁盛景象。本文通过对柳永词作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其词在内容、词体和手法上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8.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柳,苏虽然都有思归之意,但归因与归宿并不相同。诱发柳永归去的是往昔的梦,他向往的是温柔富贵之乡;促使苏轼归去的是自然之道,其理想至境是超然物外。因此,他们对词体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柳永的秋暮词多长调,非此不能尽其缠绵婉致,苏轼的晴雨词多小令,非此不足显其蕴藉空灵。  相似文献   

9.
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 ,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阐释“柳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体发展的轨道、创作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评价  相似文献   

10.
对柳永生平考证中一些问题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永是北宋初期的著名词人,是开有宋一代词风的大家,他的歌词对当时和后世都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可惜《宋史》无传,对其家世生平知之不多,能见到的仅是一些地方志书和宋人笔记中的零星记载,且传闻异词,互有抵牾,为研究宋词带来不少困难。近三十年来,经学者们的探索、考证,对他的家庭身世已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诸如唐圭璋先生的《柳永事迹新证》、高熙曾先生的《柳永遗事考辨》、吴熊和先生的《从宋代官制考证柳永生平仕履》、罗慷烈先生的《柳永词考辨  相似文献   

11.
宋代宗室词人赵长卿,缘于时代风尚、地域文化以及个人心性诸因素,曾经创作了许多俗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词的平民化、世俗化与散曲化的发展趋向.论其文学源流,则远祧敦煌曲子词,近师柳永、黄庭坚,既有承传,也有新变,大体形成了柔婉、明快二者兼容的俗词特色,进而对元代散曲起到了某种开启先声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文学史自当为其确立一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柳永的《雨淋铃》是宋词小脍炙人口的名篇,周邦彦的《浪淘沙慢》也是一首“精绽悠扬,千古绝调”。这两首词的词牌、写作背景虽不相同,但其主题、结构、写作方法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这两首词都抒发“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但是这两首词的风格迥然不同。柳词径直坦露,周词  相似文献   

13.
柳永词新解     
柳永的词向来被视为粉艳狎邪、市井俚俗。本文联系柳永的个性特征与人生遭际,揭示了其词背后隐含着的“春女善怀”的寂寞与“秋士易感”的情怀,从而对柳永其人其词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词史的流变中,温庭筠、柳永、苏轼、周邦彦、姜白石等五人具有里程碑的地位。他们因其所处词史地位不同、时代环境不同、社会角色不同、作词目的不同等,各自创作出了不同审美特点的词作  相似文献   

15.
秦观词散论     
秦观写婉约词不是对柳永的模仿,而是豪放派门下冲出来的婉约派。其词使宋代慢词由俗变雅,是宋词发展中的一块里程碑。其长调“体制淡雅,骨气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小令含蓄朦胧,托物寄意,把绝句技巧融入其中。以虚带实的写景,层层加深的抒情,移情、激句的结合是其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16.
在唐宋词史流变的历程中,虽然作家众多,作品繁富,但是真正具有里程碑地位的词人并不多,柳永无疑是其中之一。他的词既保留了对唐五代的继承,又体现了对唐五代的创新。纵观柳永《乐章集》,在二百多首词中,慢词比例达到十之七八。为了与慢词长调的体制变化相适应,柳永创造性地运用了层层铺叙的手法。即用“传统的‘直陈其事’的赋法和明白易懂的语言倾吐自己的心清和观感,随物赋形,因宜适度”①。 柳词在铺叙方面的总特征我们可用前人的三段评论加以概括:“叙事闲暇,有首有尾。”②“喜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界处能平,状难…  相似文献   

17.
词从一开始就改变了诗歌教化致用的传统功能,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性。词中所写多为女性,抑或从男性的视觉来感知女性,作家的创作心态趋于内敛。宋词注重感性心态的细腻描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秦观,还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其词作都可说是作者感性心态的一种自然流露。宋词中大量出现的凄凉感、寂寞感、孤独感,当是作者心态走向的新形式和新发展。词中的物象,常常成为主体情感观照的一种新表象,它不是以描述外在物象为审美目标和归趋目的,而是借助变形化了的新表象去显示主体的心态、情感和情绪的需要。宋代词人在感性心态描述上的成就,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词是配合唐以来新兴燕乐的音乐文学。唐人称它为曲子词,意即配合乐曲的歌词。词发展到宋代成为“一代之文学”(王国维《人间词话》),它通过歌妓“言语似娇莺,一声声堪听”(柳永《昼夜乐》)的歌唱,得到了广泛传播。那么,歌妓传播宋词有什么特点,是本文所讨论的问题。 一、双向互动.共同推动宋词 的发展 北来歌妓唱词侑酒与文人填词听曲为一体的宴乐之风形成了两层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是词与佐觞的歌妓之间的亲缘关系。即没有“传唱四方”的词,歌妓便失去了歌以佐觞的特定伎艺;没有歌妓,词曲就不可能为人们充分欣赏,也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19.
柳永词之传播与接受在明代迅速复苏,其词史地位亦得到大幅提升。此期柳永词因其言婉情真而被众多词籍大量著录,传播之势大盛,但雅派词籍的没落也反映出明人词学趣味的单一与偏执。柳永词的接受则显、隐双线并行,不但其绮语真情得到众多士人的推崇,其内在的平民化、通俗化艺术趣味与审美追求亦得到深度认同与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新的层面讨论阐述了柳永词在宋初文学精神的影响下 ,其“赋笔为词”远绍两汉义归雅颂的理性精神 ,并与由汉大赋蜕变而来的宋代文赋呈合流之势 ,从而揭示了柳永“赋笔为词”在词中“宋调”形成的过程中对后世开山意义之一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