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增加了诗歌《荒原》的美感,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理解该诗歌的难度。托马斯·艾略特在《荒原》中主要采用了两种陌生化手段,一种是语言技巧,另一种是非语言技巧。语言技巧包括在诗歌中插入异国语言、运用童谣和打油诗以及设置人物提问。非语言技巧包括引用典故和对照。探究这些语言技巧和非语言技巧,可以突破陌生化手法给该诗歌设置的理解障碍,更好地欣赏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美感。  相似文献   

2.
使用认知诗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玄学派诗人邓恩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进行研究。邓恩对意象和隐喻娴熟的运用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须进行反复思考和推理,这是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来源。意象和隐喻的"陌生化"制造出独特的玄学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陌生化"表现手法广泛地运用于诗歌创作和翻译活动,往往造成读者欣赏诗歌时的认知困惑。"陌生化"手法在诗歌的语言、形式、意象和思维等各层面的具有多元表现。在关联顺应模式关照下来进行陌生化翻译,能在把握好"陌生化"翻译的"度"和协调译文的"陌生化"的可接受性平衡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由此及彼的间接性的语言描述方式,是"以其所知而喻其所不知",是一种语言行为。而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诗歌中大量隐喻的使用与节奏、韵律、意象、句法等其他诗歌语言成分共同使诗歌语言产生"陌生化"的效果,创造出诗歌特有的审美价值。隐喻是诗歌丰富意蕴的表现手段,是诗歌含混美的创造手段,隐喻是诗歌的实质。隐喻所指的含混性和开放性,为读者的解读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5.
偏离是对诗性语言进行陌生化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弗罗斯特的诗歌《停马在雪夜林边》的语言层面的偏离例如句法、语义偏离和语言层面之外的其他偏离例如视角、意象图式的偏离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偏离达到陌生化的效果继而得到一种审美效果,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诗性语言和美感。  相似文献   

6.
穆旦是中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人物。20世纪40年代战乱的社会现实使得诗人内心充满痛苦,同时自觉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诗歌表现技巧并与中国新诗发展成果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形式,其形式创新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陌生化句式和现代化的意象三个方面。他的创新大大丰富了新诗语言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7.
九叶派诗歌陌生化的多重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一种对日常语言加工、变形、扭曲的艺术手法。九叶诗派诗歌中的"陌生化"手段,重新构造了对对象的感觉,扩大了读者认知诗歌的难度和广度,不断给读者以新鲜感觉。文章从诗歌的话语、形象和意蕴三个维度研究九叶派诗歌内含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8.
艾略特在诗歌中通过运用异国语、构建独特的意象、引用典故等陌生化手法,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独特感受,并激发读者思考,让读者更充分地理解诗人写作的真正意图,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美感渲染下的“死神”——浅析《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我不能等待死神》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写下的著名诗篇。女诗人以柔美吐折的方式表达了爱情失意后的无限感伤和领悟真理的欣喜,实现了对死亡的超越。意象“陌生化”和语言“亲近化”技巧的有机结合、独特的诗歌形式(韵律、破折号等)让读者获得新奇审美体验的同时,也阐释了女诗人自己重要的美学观:美和真理一致并永恒。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具有“含混”特色说明她的诗歌具有陌生化特点。从陌生化的视角对她的宗教诗歌进行解读,包括修饰语的陌生化,意象的陌生化,主题的陌生化和观点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不仅表现在语言层面上,也表现在叙事技巧上。小说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其独特性在于人物有限叙事视角的采用使描写对象陌生化,即使读者习以为常的事物或事件经过艺术处理,或放大或变形,由审美的自在之物转变成审美对象,唤回了读者对生活的原初感受,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物,进而获得新鲜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2.
诗歌中的意象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在中国传统诗歌乃至西方诗歌中,意象关和朦胧美是诗歌吸引读者的重要特征.在译文中保留诗歌形式中的意象和朦胧美,其翻译难度不言而喻,文章从意象和朦胧美的角度来探讨诗歌翻译实践中保持原诗歌形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概念,"陌生化"要求文学语言能够让人们在语言本身,或词语本身上停留。陌生是对习以为常的打破,在日常状态里我们忽视,在文学语言里我们停留。诗歌是艺术的艺术,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语言的张力,这种张力是语言的陌生化带给读者的,它能够压制住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指,释放能指,感受语言的多种意味带来的想象和遐想。  相似文献   

14.
40年代郑敏创作自觉地参与了现代主义诗歌建构,她的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具体表现为凝定的智性化意象、戏剧化结构、心理现实创作方法和陌生化语言形式等几个方面,体现出中西诗学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意象叠加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意象叠加可分为“复叠”和“叠指”两种。叠加不仅是意象组合的重要方式,也是使诗歌语言简洁凝练,含蓄蕴藉的积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意象叠加和意象并置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技巧,美国意象派领袖人物埃茨拉.庞德不断模仿这些技巧进行诗歌创作和翻译,他的模仿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意象并置成为庞德诗歌语言的一大特色。由于庞德的大力提倡和推崇,意象并置这一技巧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得到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7.
穆旦诗歌语言复杂、多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诗歌词汇的超常规组合。这种超常规组合体现为三个特征:一是矛盾词汇的配对使用,穆旦借此隐喻生命循环中种种矛盾境况;二是词汇语法功能的转换,穆旦诗歌中的名词、动词、副词等语法功能都出现了转换,这是语言"陌生化"的重要技巧之一,诗人通过语言的陌生化,寻找语言的深层结构,呈现世界的"本相";三是抽象词与具象词嵌合,这种组合方式体现了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思维方式,体现了新批评派诗学观念。穆旦利用词汇的超常规组合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语码体系,提升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为了区别文学作品与非文学作品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旨在定义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文章解析了文学作品通过陌生化而产生的艺术魅力,即陌生化可以唤醒读者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反应,使读者用新奇的思维去思考世间的事物。陌生化可以通过对时间或意象的扭曲处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小说和诗歌不同的体裁特性决定了两者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小说的叙事性决定了"谁在写"、"谁在讲"、"谁在看"的语言特征;诗歌的抒情性也决定了韵律、意象、陌生化和修辞等语言手段的使用.这种语言使用上的差异许能解释诗歌"死亡"和小说兴盛的文学现状,给当下文学创作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意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审美特征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论述了诗歌意象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及相关处理技巧,并进一步对各种技巧之得失进行了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