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柯燕 《西北人口》2007,28(3):79-83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宏观层面构建了澳门居民客观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该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系统,包括物质福利、教育、健康等11个与生活质量直接相关的领域,反映了澳门经济、社会、环境的整体发展面貌和居民生活质量状况,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内涵。  相似文献   

2.
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申利侠郎秀云(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复旦大学社科部上海200437)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生活质量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上人们生活条件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方位的...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建设中“利用尽量少的资源,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最小,使人们生活得更为舒适”。人口作为生产与消费统一体,是可持续发展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人口问题便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心问题。其中,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口数量过多,素质太差,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会给资源和环境产生压力,从而阻碍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合理人口分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社会生活质量的预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社会生活质量的预测与分析厉复魁社会生活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标志,也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因此,科学地研究和预测生活质量的提高问题,就成为研究和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内容。建国以来,吉林省居民的生活状况就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但在改革开...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关于生活质量的研究,已构成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究其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其一,我国十几年来推行了一系列具体改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如何评估这些变化,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因为生活质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结果和“产出”。其二,生活质量评估,有助于了解管理和决策所需了解的各种情况的变化,为国家或地区进一步制订社会发展和社会福利政策等提供新的重要依据。无疑,生活质量评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生活质量研究在我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6.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正因为如此,政府决策行为容易只关心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发展问题,其后果不仅社会发展迟滞,也同时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堵塞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正是各国政府日益重视社会发展问题的现实原因.社会发展的核心是生活质量,或者说,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程度,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并构成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人口环境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欣 《西北人口》2004,(2):16-18
可待续发展是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涉及许多方面,但人作为社会发展最可宝贵的动力资源,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要素。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等即人口环境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其他要素及整体的实现。结合当前中国人口现状,作者认为,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创建良好的人口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相似文献   

8.
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养老面临着挑战,社会养老难以一蹴而就,因此,居家式社区养老是社会转型期养老方式的最佳选择。居家式社区养老与社区建设密切相关,互相促进。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我国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具体情况,利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吉林大学"我国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养老公共服务需求研究"长春市部分的调研数据,采用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流行病学学组会议提出的分等加权综合评分法,对长春市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老年人口划分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分别从经济生活、医疗健康生活、家庭与社会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进行老年人口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长春市老年人口整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女性老年人生活质量略低于男性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降低。通过实证分析,综合把握长春市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现状,明确影响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发现阻碍老年人口生活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就改善长春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罗芳  曾荣青  王慧艳 《西北人口》2007,28(2):45-47,50
社会城市化是城市化一个重要方面,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经济激烈的转型中,社会城市化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社会城市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强调在城市建设中要“以人为本”、加大对社会城市化的重视,并提出“以人为本”城市化的相应对策。本文强调城市化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包括城市居民、流动人口和农民在内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城市文明,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吴帆  谭琳 《南方人口》2004,19(1):21-27
在家庭生活趋于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家庭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的基础,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以,从家庭的视角,深入理解和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特征和任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意义重大,可以为制定和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发展老龄产业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老龄产业发展面临有效需求不足,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和行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应采取完善老龄产业发展环境、解决老龄产业结构性矛盾、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确定优先发展领域、创新灵活多样的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官产学研”产业协同发展机制等措施,加快老龄产业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982-201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年龄别死亡概率的考察显示,近30年来我国老年人口的死亡概率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降低,表明我国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年龄内涵正在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老年人口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能力与机会,从而使得后世代的老年人往往比前世代的老年人"更健康"、"更年轻",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对老年人的传统定义.此外,中国老年人口死亡概率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说明对中国来讲,要完成死亡模式的根本转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充分认识这些差异性的基础上重新定义老年,将使得我们对老龄社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将有助于我们重构未来常态化老龄社会的公共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人口老龄化使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长,呈现出老龄化+少子化的人口结构新常态。江苏省老龄化比例为20.57%,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老龄化区域和城乡差异也更加显著。兴化地区地处苏北农村,呈现小城市大农村结构,经济欠发达,城乡人群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本研究目标人群为兴化城乡老年人群,通过调查城乡老年人群人口社会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特征和相关性,为政府和社会对老龄化事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依据。总计305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参与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群已婚、与子女住、文化程度、退休和自觉家庭经济情况良好等人口社会学特征维度好于农村人群(P≤0.01);而农村丧偶、独居、没有工作和自觉家庭经济情况差等维度高于城市人群(P≤0.01);男性老年人群文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P<0.01);冠心病患病构成比上,农村老年人群显著高于城市老年人群(P<0.01),男性老年人群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老年人群患高脂血症构成比显著高于男性(P<0.01)。结果提示,兴化地区城乡老年人群生活质量差异显著,但城乡老年人群在躯体健康和疾病防治中的差异已经明显缩小,说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变化与人口社会学特征相关联。在经济持续发展和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新常态下,社会和家庭应更多地关注和改善老年人群,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群的生存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京市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早期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北京市人口分年龄、性别资料和出生、死亡等数据预测到,未来50年内,人口老龄化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2050年达到预测的最高水平,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4%,高出全国水平7个百分点。半个世纪之后,人口老龄化将会继续加重,将给社会经济带来更加明显的影响,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正处于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的转折时期,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物价上涨的条件下,客观上要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随之做出及时的调整,以确保低保对象的实际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从吉林省城市低保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尽管低保标准、保障能力随着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但滞后于CPI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D Xu 《人口研究》1984,(5):1-4
Population is very closely linked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The quantity, quality,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d movement of a population can help or hinder the rat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 developed country with low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 low percentage of employable people needs an increase in population in order to keep up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for an underdeveloped country with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and a high percentage of employable people, any increase in population will be detrimental to its economy. Man is a producer as well as a consumer, and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rate of production and the rate of consumption, a certain poulation level must be maintained. The status of the economy determines the appropriate level. Population policy must be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1) it must be based on the socie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2) since economy and population are closely related, they must both be worked on at the same time; and 3) both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opulation must also be worked on at the same time.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society properly can bring about rapid improvement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at society.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退休年龄是否应该调整?——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诣 《西北人口》2006,(5):32-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医疗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带来沉重的压力。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19世纪50年代制定的,退休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退休年龄,因而是否应该调整退休年龄也成为目前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我国应该提高退休年龄;但是,推延退休也面临一些矛盾,因此有学者提出目前应维持现行退休年龄。本文对正反两方面观点分别进行归纳梳理并介绍了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9.
健康投入的快速增长将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人口均衡发展的视角,研究发现,健康投入对老龄化的影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口数量方面,还体现于老年人口的结构,诸如年龄、性别、城乡状况等方面,进而会使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出现规模老龄化、高龄老龄化、性别失衡老龄化以及农村健康不安全老龄化等新的特征,我国老龄化问题亦将由数量压迫型向数量增长和结构失衡并存型转变。而对老年人口实施健康和人力资源管理,推进城乡健康公平则是应对未来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已然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新疆作为多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其老龄化问题有其自身特征,进行区域性的老龄化结构问题研究能够了解新疆老龄化的现状和具体问题,为解决区域性的老龄化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新疆地方性社会的长治久安。基于新疆第四、五和六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新疆老年人口结构存在区域性不平衡、汉族老龄化进程快于少数民族、老龄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老龄妇女问题较为突出和老年公共文化需求等方面的问题。文章提出推进区域老年经济产业发展、对汉族老龄化进行政策干预、推进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发展老龄妇女养老服务事业和老年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