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笛卡尔在"我思"中洞见到的自我存在或"我是"是其形而上学大厦的基石.笛卡尔的"我思"哲学把普遍理性的观点和自我的独立思考的原则统一起来,恰恰是这种统一而不是割裂深刻地代表了科学的现代精神.如果我们把笛卡儿关于自我存在的形而上学的认识论证明转换成形而上学的实践证明,那么笛卡尔提出的哲学问题以及他所提供的解决哲学问题的基本方案就是成功的,并且是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2.
于奇智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15-137+206-207
法国理性主义认识论始于笛卡尔。“笛卡尔我思”既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又是哲学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统合几何学与代数学、整合哲学与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这一使命将他及其继承者带往“普遍学”的领地,进而使现当代哲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图景。巴什拉创立的理性主义认识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超越,是一种非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或历史认识论;“我们思”联结理性主义的“我”与“你”并给予我们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存关系网,终将替代“我思”;想象与认识的融合意味着诗学与科学认识论共生融合。维耶曼的新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承袭笛卡尔、巴什拉等开创的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以跨学科思想为导向,使哲学与科学更加综合统一。哲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诸学科之间的筑桥活动,以达成哲学体系的普遍化图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的"科学发展逻辑"是对30年思维史内在规律的逻辑学揭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在机理反思性研究的"精神现象学"。其中包括:从抽象到具体层次性升迁的理论生长逻辑;以生产力系统和经济体制系统内在矛盾关系为内涵的辩证矛盾的发生和展开逻辑;以实践为基础的思维史与改革史相统一的认识论逻辑。这样的逻辑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与"经济理性"和"科学理性"相区别的"市场经济和谐"思维路向.是中华民族当代改革智慧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4.
当代生态危机的出现 ,从认识根源上首先要归咎于机械自然观。笛卡尔为这种机械自然观提供了哲学基础 ,牛顿力学的巨大成功又为这种自然观向科学和社会领域的扩散起到了示范效应。尤其是经济学中至今存在这种阴影  相似文献   

5.
学界普遍将笛卡尔视为近代哲学关于“启蒙”、“现代”、“科学理性”思想的开启者。本文从分析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及“心物二元论”等观点出发,结合促进笛卡尔理论产生的“三个梦境”,揭示出笛卡尔思想中的“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6.
德国浪漫派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刚 《学术月刊》2012,(2):55-62
亚里士多德把哲学理解为"Sophia",它不但是一种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知识(即科学),而且是一种能够贯穿理论和实践的能力(即智慧)。康德为哲学规定的主要任务是"Kri-tik",即借助于理性而对现存一切事物进行审查和反思,而亚里士多德所主张的科学、智慧及其统一则被康德看作是一个只能无限趋近的理想。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影响下,以施莱格尔和诺瓦利斯为代表的德国浪漫派哲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德国浪漫派一方面主张哲学应当克服时代精神的分裂状态,回到古典的无所不包的"Sophia",另一方面又把批判的矛盾指向哲学自身。在施莱格尔看来,哲学的任务不在于给出答案,而在于不断提问的过程。这种观点被后来的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继承,在实际上加剧了哲学与科学(智慧)之间的分裂。相比之下,诺瓦利斯并没有把"答案"与"提问"绝对对立起来,他认为,个别哲学遭遇的困境应该在一种"百科全书"的知识体系中遭到扬弃,而这个思想恰恰与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谢林和黑格尔)的理想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
传统科学哲学力主"拒斥形而上学"导致了相对主义的思想泛滥,不仅危及科学哲学而且也危及哲学本身,但却不曾受到认真的学术反思。正在兴起的科学哲学史研究倡导"另一种科学哲学",即强调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同在与并存,也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本文基于康德哲学的基本立场,从"科学哲学史作为另一种科学哲学"这一命题所蕴含的"科学-哲学并行"旨意,可以论证或讨论科学与哲学的统一,哲学与世界的统一,从而考量几个前提性的元哲学问题:哲学可能就是知识的观念化,从事哲学研究就是将实证知识提升为普遍观念,哲学史也就是科学变革哲学的历史。倾听科学话语可能是我们救治哲学观念迷茫和时代精神错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试论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宪毅  邢润川 《齐鲁学刊》2002,1(4):105-112
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是涉及自然科学本质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自然科学具有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原因和依据在于 ,自然科学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反映与创造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性的统一、自然科学家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这些原因和依据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都是自然科学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共同决定自然科学的性质、功能和价值。自然科学所具有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深入研究、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自然科学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及其二者的辨证关系 ,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重要目的是要做到坚持和发展的和谐统一,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维护好以之为对象所进行的研究的科学本性。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为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打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理解和研究带来了诸多困惑与误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向前迈进的理性诉求,也是我们维护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科学本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0.
郑文彬 《学术研究》2004,4(10):28-32
笛卡尔的命题开主体为万物立法之近代先河 ,开科学思维 (主客体截然分离 )之近代先河 ,为近代科学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近代科学思想 ,将一切视为主体思维研究之对象 ,给予量化和确定性定义的思想 (对象性思维方式 ) ,大大促进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进步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从考察笛卡尔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笛卡尔哲学的出发点、方法及对当时及后世科学、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来论证它的进步意义和革命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邱若宏 《天府新论》2006,1(5):119-124
辛亥革命时期的科学思潮包含着多重轨迹:一是揭橥“科学救国”旗帜,颂扬科学伟大功能;二是提倡科技教育,主张推广实用技艺;三是宣传科学常识和无神论思想,反对宗教迷信和愚昧;四是以科学公理推导革命,强调革命为求公理。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中蕴藏着极富价值的创新精神,它是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与巨大的政治智慧相统一的科学创新精神,是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相统一的科学创新精神,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科学创新精神,是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运用马克思主义与运用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相统一的科学创新精神,是解放思想、突破种种僵化模式的开拓性与实事求是、允许多维试验的探索性相统一的科学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论科学精神     
吕前昌 《江汉论坛》2002,2(1):52-54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社会上一些伪科学之所以仍能蛊惑愚弄民众,科学精神的缺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含义有许多方面:从本体上,就是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以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从方法论上,就是崇尚怀疑和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从内涵上,是科学的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与人文意义、精神价值的统一;从方式上,是在分工的基础上达到团结协作;从目的上,是科学的手段性和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小品”的倡导者看来,“科学”与“小品文”的“联姻”,完全能够产生一种新颖、独特的文体。而“联姻”的关键在于,科普作家如何处理好“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使之成为以科学为骨肉而使其具有文学的形态:首先,处理好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关系;其次,处理好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再者,处理好语言的解说性与诗意美。总之,科学小品应该兼具科学性、文学性与趣味性的融合,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读者,并为读者所喜爱、所激赏。  相似文献   

15.
创新从总体上看,首先具有强烈的科学性,它必须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依据;另一方面,创新也具有明显的人文关怀。它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宋宏福 《学术论坛》2002,42(6):93-97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主要方式。在人类的审美创造实践中 ,科学与艺术作为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在美学基础上得到了融合和统一 ,具有更深层面的审美共性。文章主要探讨了科学与艺术的审美创造本质、形式美法则以及科学创造与艺术创造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鸿昆 《东岳论丛》2001,22(3):92-94
科学作为人类有效地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以个别存在物为直接对象 ,以存在物的一般存在状态为目标 ,借助科学假设及其验证跨越经验对象和超验目标之间的鸿沟 ,获得对其对象的认识。科学的这样一种一般认识过程和方法自始至终都受着经验的严格制约 ,同时也为超验的目标所引导。这表明 ,科学是基于经验而超越经验的 ,是一种经验的超验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被马克思恩格斯指认为"真正的实证科学"。但是,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形成和构成中,哲学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替代的。唯物史观阐述现实的起点是经过唯物主义中介后的"我思",因而其作为起点的必然性和确定性得到了笛卡尔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的支持。黑格尔的辩证法为唯物史观提供了考察社会历史的方法和整理资料的概念框架。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提出了主观自由与客观自由和解的时代使命,这一使命也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在这些思想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自己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解,并使之成为唯物史观考察的终极目标。反过来,此目标也赋予唯物史观以批判性。因此,唯物史观并不是对于社会历史现象的单纯经验总结、描述和抽象,而是基于哲学所形成的对于经验的人类社会历史及其产生过程的概念式掌握。  相似文献   

19.
邹顺宏 《理论界》2008,(4):102-104
费耶阿本德作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主要代表之一,其反唯科学主义思想促进了对科学进行激进炙思和批判的后现代科学观进路。通过对其思想的发展轨迹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考察与评析,本文期望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出其后现代科学观的困境与迷误。同时,通过分析现代科学观的历史局限以及对后现代科学观的反科学主义谬误进行合理的辩证批判,我们可以获得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历史启示和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彭启福 《学术界》2004,(3):202-209
伽达默尔对诠释学真理的阐发和张扬,旨在昭示现代科学及其方法的局限性,而不是简单地否定现代科学及其所追寻的科学真理.诠释学真理既不是科学真理在精神科学领域的拓展和延伸,也不是科学真理的简单否定物或替代品.诠释学真理与科学真理的异质性主要表现有二1)科学真理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与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相关;而诠释学真理是本体论意义上的真理,与主体自身的存在方式相关.2)科学真理表现为知识型真理,旨在从对个别事物的认识上升到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知识;而诠释学真理则属于智慧型真理,它必须超越知识层面,实现文本的一般含义与读者个别情境的统一,创生出文本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