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正宗”派为代表的“四王”统治画坛近两个世纪 ,使得整个画坛毫无生气 ,日趋死板、庸俗。“扬州八怪”为摆脱保守 ,大胆创新 ,勇于实践 ,拜自然为师 ,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开创了中国近、现代画的新风 ,受世人称赞  相似文献   

2.
王骥德是中国戏剧批评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的主要理论著作为《曲律》,内容丰富,见解精辟,文笔清丽,是我国古代戏剧批评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王骥德活动于明代万历年间,这正是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和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学术争鸣颇为热烈之时,他在与两派成员长期交往、反复辩难的过程中,比较深刻地认识到两家的得失,并在这个基础上博采众长,形成一个相当完整的戏剧理论体系。王氏《曲律》,实际上是对于沈、汤二家争论的总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刘月新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与接受美学同属西方现代美学史上的两个重要美学流派,前者所指的是以阿多诺与马尔库塞为代表的后期法兰克福学派美学。后者以尧斯和伊瑟尔为代表。这两个学派之间是否存在渊源关系,难以找到确切的材料来证明,我们只知...  相似文献   

4.
1920年井田制辩论: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文史哲》2003,(3):32-38
192 0年井田制辩论不仅在经济史上有重要意义 ,更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代表着唯物史观派与史料派的初次交锋。辩论根源于治史理念上的歧异 :史观派的胡汉民、廖仲恺视史实重建为中心任务 ,史料派的胡适以史料整理为首要工作。针对井田制问题 ,双方的立论角度和研究门径截然异趣 :前者侧重于井田制的经济史分析 ,努力借取西方社会科学的成果和方法 ;后者着眼于井田的史料沿革 ,谨守广搜精考、穷源毕流的清儒成法。作为方法之争的井田制辩论 ,史观派最终占了上风。其后史观、史料两派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5.
黄剑 《云梦学刊》2000,(5):64-66
清代是词的复兴时期,而以王夫之、王闿运为代表的湘籍词作家在清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杜贵墀作为以王闿运为首的湖湘词派的重要成员,其词不仅在创作技巧上,而且在内容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后,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出现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思想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经济思想之间的斗争,干预与放任是其相互冲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过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认为中国还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创造阶段,不存在私人垄断的  相似文献   

7.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及表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琰光 《理论界》2008,(3):154-155
舒伯特作为浪漫乐派的先驱和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总共谱写了千余首作品,其中半数以上是艺术歌曲,可见他在艺术歌曲领域里的成就之大。后人评价他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以歌曲创作而著称于世的作曲家,称之为"歌曲之王",大家公认他作为浪漫主义乐派开拓者的伟大历史功绩。本文对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知性与理性的问题,是黑格尔以后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黑格尔提出过知性逻辑与理性逻辑的区别,他的逻辑就是理性逻辑,甚至他的整个哲学可以称为理性哲学,理性是他的整个哲学的突出特征.在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对理性有各种理解.大陆理性派(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所说的理性,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其典范则是数学、几何学的知识.理性派否认人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初级阶段,在感性与理性两者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随着印章拍卖的兴起,名家篆刻、印章逐渐为藏家所关注,市场行情也在不断攀升。决定印章价值的因素开派人物篆刻作品名家篆刻印章与书画同理,一些在篆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开派人物和具有代表性人物的篆刻作品,其价值往往要高于其他篆刻家的作品。如吴让之、吴昌硕、齐白石,以及新浙派代表人物王福庵,和有"元朱文第一"之称的陈巨来等人的作品,对篆刻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篆刻史上具有相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设若从批评家的认知结构和职业取向来考察,历来的文学批评和批评家主要有以下三类:学者型批评、作家型批评、专门家或职业批评家的批评。三类批评之中,显然不应低估后者在批评史上的中坚作用。著名批评史家郭绍虞说过,文学批评发展到“为批评的批评”的产生,“才发挥了批评的力量,文学批评的意义和价值就在这一点。”(《中国文学批评史》第1—2页)例如我国以笺疏派、诗话派、评点派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1.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参与论战,有力地批判了玄学派和科学派的观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向中国思想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学理层面梳理这次论战中的思想流变,不但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了解,亦可以从特定角度考察近现代思潮与中国历史进程的联系与互动。  相似文献   

12.
胡风派研究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个案,但关于胡风派的命名、构成及其相应的精神内涵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当代文学史上的胡风派不仅是一个具有同人倾向的文学群体,他们还代表了五四以后的一种文学追求和文学信仰,体现了一种相同的精神品格。胡风派虽然在1955年以后命运多舛、各自飘零,但这个群体实际上形散而神不散,他们历经劫难而不改初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考察胡风派经过炼狱的人生姿态和精神走向,对于深入了解一个时代的文学和文化大有裨益;探究胡风派文人的思想、经历、人格和精神坚守的深层原因,检阅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以此反思一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人格,对当下知识分子的精神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晓平  罗伟玲 《学术界》2012,(1):88-100,284
本文着重讨论了四种道德学派即:以休谟和斯密为代表的道德感派、以儒家为代表的良知派、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的最大幸福派和以康德为代表的自由意志派。并从两个方面对道德进行划分:从动机上把道德分为理性的和情感的,从层次上把道德分为功利的和道义的;进而将道德哲学的四大分野即情感主义、理性主义、功利论和道义论纳入一个统一的层次结构。与此同时,对儒家伦理和西方伦理做了较为深入的比较,揭示出二者之间的不同发展路径和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曾长期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的西化派和以现代新儒家为主要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鼎足而三的局面。就文化观念的层面而言,西化派与新儒家之间的对立似乎表现的更为鲜明。半个多世纪以来,由大陆而港台而海外,两大文化派别之间的相互批评和论争可以说从未停止过。这种论争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对于文化与民族关系的不同认识。新儒家的有关思想凸显了文化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是否有自己的生态思想,或者马克思是否是一个生态学家,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研究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前提性问题。基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不同解读。主要包括:以阿格尔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否定派,以帕森斯、佩珀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辩护派,以奥康纳、福斯特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建派。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读中,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价值已经得到深刻的挖掘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王弼是魏晋玄学中重要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只活了24岁,但他对中国哲学的贡献是极为突出的,这方面,哲学史家多有论述。王弼很少谈艺术和美,但他有关宇宙本体和人的思维方式的言论对中国美学的建构影响极为深远。在中国美学史上他应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有些美学史论著不提王弼,这是不妥当的。一、以无为本“有无之争”是魏晋玄学的基本问题之一,玄学家们大致可分为“贵无”、“崇有”二派,“贵无”派的代表人物是王弼,其他还有何晏、嵇康、阮籍、张湛等,“崇有”派的代表人物为郭象、向秀等。王弼是坚决主张宇宙本体是“无”的,他…  相似文献   

17.
许由在《庄子》中共出现8次,其中内篇2次.在浩如烟海的《庄子》注解中,围绕“许由”是何形象,形成三派主要观点:一是以司马迁为代表的“贬唐尧而崇许由”派,他们认为许由是适性自由的隐者或贤者,属道家形象;二是以郭象为代表的“劣许而优尧”派,他们认为许由形象似儒家,但其境界不如圣人;三是以德清为代表的“以佛释庄”派,他们认为许由是佛教破我执之先锋,是真人而真知者.  相似文献   

18.
科玄论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的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论战。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认为人生观的问题是科学无法解决的。以丁文江、胡适等为代表的科学派主张“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全部”。这场论战从学理上看,表现为科学与哲学关系争论,而从社会历史进程看,是以传统伦理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与以现代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科学派和玄学派各  相似文献   

19.
南宋乾道、淳熙年间(1165—1189)是理学传播的黄金时期,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胡宏、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以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学派,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相对宽松的学术与思想环境是其获得重大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非主流派的学术与政治地位使理学得以从学理层面最大限度地完善了儒家学说的理论体系,为最后获得主流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走向现代化的当今中国,家国一体的传统伦理资源一直是中国伦理思考与实践的喉中之梗,去之不行,消化不易,如何将这种传统资源进行现代转化,既是一个课题,又是一个难题.关于这个问题,甚至更为宽泛的传统文化问题,近代以来存在着西化派、保守派和创造性转化派(以下简称"转化派")之争,西化派以胡适为代表,主张全盘西化;保守派以辜鸿铭、吴宓等为代表,坚持国粹主义;创造性转化在学理上由张岱年先生提出,以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