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0年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关于郭象及其《庄子注》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相关研究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学界探讨的重点集中于郭象《庄子注》的著作权问题、诠释方法、玄学观、纵向比较研究及其影响等几个方面。但总体来看,郭象《庄子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向秀、郭象《庄子注》公案一直是魏晋思想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由于文献不足征,尚未形成共识。在诸多研究之中,王叔岷《〈庄子〉向郭注异同考》用对比研究法将其当时发现的所有向秀注佚文与郭象注文进行对比,以揭示二者关系。然王文以罗列材料为主,没有对所列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不能清晰地揭示出二者的关系,且其归类有不尽合理之处,实有继续研究的必要。通过对王文所列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向、郭所用《庄子》版本不同,注书体例稍异,且文字完全相同者所占比例不高,更有郭注纠正向注的例证,故郭注当是对向注"述而广之",而非"定点文句而已"。  相似文献   

4.
5.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如何在日渐同质化的形势下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成了一个时代的课题。作为旨在整理中国传统美学遗产的中国美学史学科的建构与书写,也面临着同样的情景。为此,我们特约了长期从事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相关专家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这里刊发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大都围绕中国美学史学科建构与书写的切实需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上展开探讨。各自的观点不尽相同,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更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运用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方法,将郭象“独化于玄冥之境”的文字还原成图象后,可见其本意为:每个个体依据自己的本性运动变化,叫作“独化”;无数个体运动轨迹交织形成的关系网络,构成了无限复杂、时刻变动的现象世界。如果探究其变化的终极动因,无论从外部还是从内部展开,都将面临模糊不清的景象,叫作“玄冥”或“玄冥之境”。从本末体用角度看,万物个性的集合,可视为现象世界的“本体”,故可将郭象玄学称之为“性本体论”。其目的是否定天命论(宇宙本原论)与君权神授,将人性的需求(自然)作为社会体制(名教)存在的基础,以此确立臣民的政治主体地位,为魏晋士族社会的“自治”理论与实践,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香"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并不"吃香",而事实上"香"却扮演着重要的审美角色。"香"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的"待遇"与它自身扮演的审美角色并不相称,因而考察、探讨"香"的美学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以《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涉及"香"的文论为考察中心,通过深入考察和探讨,"香"的美学意义可归纳为:(1)作为客观物品的"香...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与中国当代美学知识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西方美学史》既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想象和价值诉求,又参与了中国当代美学学科知识的建构。在时代意图与学术理性、政治意识与个人感受之间,它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力量,实现对西方美学史的马克思主义阐释。但在真知灼见和历史叙述的从容背后,也有难以言说的压抑和痛苦,有文本的矛盾和缝隙。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史著作的写作学术积累丰厚,但因为多种原因也导致其写作的六种主要局限。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学史著作进行较为全面的回顾、清理、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寻求中国美学和中国美学史写作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人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渊源流长的中国美学史进行了自我的阐释,构建中国美学历史的发展规律,描绘中国美学独特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12.
《周易》贲卦中蕴涵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事物经过文饰可以更美;文饰需要有一个限度,朴素与自然是文饰的最高境界;贲卦卦爻的层层推进,显示了美由淡而浓而淡、由质而文而质的变化过程。中国美学的历程基本上沿着贲卦指引的方向前进,虽几经曲折,但最终还是得以实现并走向深入,这是贲卦对中国美学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既要忠实于历史,又要立足于现实.忠实于历史,就要精确地阐释具体范畴在当时的生活和艺术活动中的精确涵义,反对过度阐释,反对六经注我.立足于现实,是因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克罗齐语),只有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才会引起我们的关注,才会让我们感同身受,才会有深切的体验,才能具有理论价值.一切在当代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思想,都不会产生共鸣,因而无法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可从认知逻辑找到根本问题的得失所在。30年研究表明,上世纪80-90年代的思想认知逻辑模式,曾为中国美学史奠定了高水平的学术起点,但随着学术背景和研究的深入,这种认知逻辑日渐暴露出认知维度单一的局限。2000年以来,从文化认知逻辑切入中国美学史研究,成为崭新的路径,此一路径以其多元视角切入、思想内容的深邃丰富和隐喻系统的对应补充,不仅标示了未来中国美学史着重创造性的“自己讲述自己”的学术品格,而且也预示了与国际美学在文化诠释方面可实现深层接轨的开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魏晋玄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这一研究领域的开创人和重要奠基者。冯友兰的魏晋玄学研究具有开展早、持续长、成果多、影响大等显著的特点,尤其是在郭象玄学、玄学方法论、玄学的派别和发展阶段、魏晋玄学的精神特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关于中西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必然涉及的三重视角:一是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独立研究。探讨从自身文化氛围中产生出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等;二是以对方审美理论的问题视角作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三是用现代的音乐美学理论言说方式对历代音乐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性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范式不断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美学之思和思的方式的辨正关系.美学之思具有永恒性和超越性,思的方式即美学范式具有暂时性和保守性.美学范式的转变体现为美学理论、方法、观念及意识形态等等综合因素的不断更新和调适,也激发更多的美学人产生对美学史研究范式的思考和追寻.  相似文献   

18.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沃尔夫冈·韦尔施(Wolfgang Welseh)曾以不遗余力地鼓吹"后现代主义"而蜚声学界,同样,也以倡导"重构美学"而备受学界敬仰.  相似文献   

19.
虽然朱光潜著述中几乎没有提及"日丹诺夫"这个名字,但日丹诺夫主义与朱光潜的关系是考察1949年后朱光潜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视角.两者关系的历程宛如一出多幕剧,朱光潜首先用日丹诺夫主义来自我批判,然后用它来批判别人,在撰写<西方美学史>俄国"自然派"篇章时又悄悄地疏离了日丹诺夫,从而使这出关系剧一步步演绎到了最高潮.日丹诺夫与朱光潜构成如此纠缠的关系,正是朱光潜内心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语境中矛盾与蹉跎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美学已经在多向度、多层次上得到学界的充分探究,但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史书写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有所欠缺。审视20世纪中国美学复杂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生态,研究者主要运用了知识型与思想型两种书写范式,从而使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书写呈现丰富的样态。知识型书写范式专注于美学知识的内在发展和美学体系内部逻辑化建构的书写方式,强调美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整体性与谱系性,并可以划分为具体美学家的美学思想和美学理论美学学术论争古今美学关系等三种类型。思想型书写范式将美学视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强调美学症候式研究方法与意识形态效应,将美学的内部研究外部研究进行有效整合,包括现代性角度主题史方式审美理想史范式美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跨文化视野等若干类型。但是,在美学史研究和书写上依然存在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涉及20世纪中国美学原始文献处理问题、中国美学史书写的逻辑思路问题、中国美学精神提炼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为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和书写提供新的理论增长点,推动当代中国美学在世界美学的交流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