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看张謇产学结合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向来把教育与实业之间看作是父母双亲一样的密切关系。从张謇所创的全国独立设置的第一所纺织高等学校,为纺织企业培养纺织技术和管理人才,创建民办高等教育新体制,并将校址选择于工厂邻近,便于厂校交流,有利于进行实践教学,就可看出其产学结合的思想。尽管产学研相结合是现代用语和新概念,但在一个世纪前,张謇就有了这一思想,并成为他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近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謇既是近代最具代表性的实业家,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张謇创立了中国的私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同时构建了早期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特别是对南通早期的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张謇的基本教育理念是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强调“学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重视“基础类、师范类、社会类”全方位教育。以此为指导,张謇在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为近代南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张謇的慈善活动对比他在实业领域的成就而言知名度较小,但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却非常深远。对张謇慈善活动的研究与其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探讨是当今南通地方史研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张謇的慈善活动分为以创办传统慈善机构为主的早期和建立新式慈善机构为主的中晚期,张謇投身慈善活动的思想同时结合了中国传统儒家"仁爱"思想和西方博爱思想,并在其慈善活动中有具体体现。张謇的慈善活动总体而言历时长、涉及领域广、模式新,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张謇的慈善活动不仅造福了当时的南通社会、推动了南通的近代化进程,更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謇创办的南通纺织专门学校是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院校。同时,又开辟了企业办高校的新途径,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刍形。张謇在办学的探索中,构建了我国近代高等工科教育的思想,培养了我国第一批优秀纺织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我国近代纺织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他一生中,不仅在政治上产生过一定影响,在兴办实业、发展民族资本方面,作出过贡献,而且办了许多教育事业,提出了不少颇有远见的教育观点和主张。过去研究张謇,侧重于政治与实业方面,对他的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不够。本文拟通过通州师范学校的创办及其早期发展情况的初步分析,反映张謇教育思想的某些侧面,以期对研究张謇、研究我国近代师范教育起参考的作用,对今天搞好师范教育也有所借鉴。 (一) 张謇是我国最早倡议师范教育者之一,并亲自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我国近代之有师范教育,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9)创办的南洋公学,其所设的四院中就有师  相似文献   

6.
甲戌年(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张謇应邀赴东南重镇江宁任发审局记室,十余年的游幕生涯由此发端。令张謇庆幸的是,在获孙云锦识拔的同时,又懈了对他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吴长庆。在学业上,张謇先后考入钟山、惜阴书院,接受著名学者李联王秀、薛时雨,尤其是张裕钊的指点。人生有许多稍纵即逝的机遇,张謇恰于是年把握住了上述机遇,自此开始了全方位的发展。甲戌年日记是张謇该年份游幕问业的忠实记录,保留有许多鲜人为知的珍贵资料,给日记注释将有助于解读张謇最终成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的早期成长轨迹,其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张謇在“教育救国”的艰苦探索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德育。他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出发,从救亡图存、强国富民的高度提出了“首重道德,次则学术”,“爱国爱群,爱亲爱己”,“忠实不欺,力求精进”等一系列重要的德育思想。突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艰苦创业教育,强化竞争精神教育是张謇德育思想的三个鲜明的时代特征。张謇的德育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謇开创我国纺织教育的先河,本文阐述了张謇历尽艰辛创办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的历程,培养急需人才的办学目的;力求忠实精进的办学宗旨,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课程设置以及注重实践环节的教育特色,张謇办学所体现的纺织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办学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师范教育,是张謇创办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基点,又为他心力所注。张謇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通州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师范教育思想。对张謇师范教育思想的研究实际上从他在世时已经开始,尤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张謇在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史上的地位、张謇创办师范教育的原因、张謇师范教育思想主要内容、张謇师范教育思想评价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张謇水利著说颇多,以《张謇全集》(2012年版)为数字化资源,对张謇涉水利的时序变化、地域变化、人物共现、情感倾向、教育主张等方面进行数字人文分析,勾勒出张謇家国情怀的水利人生画像,开辟了文献利用新用途和名人研究新路径。在时序变化方面,可以将张謇水利人生分为黄河治理、治淮导淮、水利教育和回乡保坍4个时期;在地域变化方面,梳理出张謇在南通时期思考治水和实践治水、郑州开封时期疏塞并举治黄,南京北京时期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在人物共现方面,发现张謇善借名人力量实现水利抱负,但收效甚微;在水利情感倾向方面,刻画出张謇先后经历了“满腔热情、忧郁南归”“忧国忧民、务实理性”“雄心勃勃、锐意改革”“辞归故里、热忱家乡”4个情感变化过程;在水利教育方面,概括出张謇“以德为先、重视实践、严谨治学”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1.
张謇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拓者。因为是早期,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他的现代性探索起了极大的制约作用。他力追“西用”,而又驻足“中体”,他以欧美的器用形制和“唐虞三代”的伦理社会相嫁接,构思在南通推行现代化的理想模式。但是,这个“儒家千年王国”的现代化理想模式只是一个“乌托邦”。张謇的事业在他的价值理想激励中成长,但也在他的价值理想导引下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与张謇对中国早期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体现了领先于时代的战略管理思想。两者的战略计划都注重产业群体的全面扩展,但张之洞采用的是不相关多元化战略,而张謇则采用的是相关多元化战略;受身分和个人经历的制约,战略执行中的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差异;尽管战略执行结果不尽人意,但是,张之洞和张謇都成功地建立了近代工业体系,其战略管理思想促进了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张謇在淮南垦殖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20多年中,在淮南盐场出现的垦殖大潮,是中国农业近代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张謇是淮南垦殖的开拓者、垦殖大潮中的主流派、新型垦殖模式的设计师.淮南垦殖具有的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两重性,是张謇将西方农业近代化模式引入垦殖的结果,这是淮南垦殖成为中国农业近代化发展史上丰碑的根本原因,也是张謇在淮南垦殖中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张謇的史料研究方面,目前最权威的《张季子九录》和《张謇全集》在编辑之时,因疏于考证和校订,致使对一些文稿的成文时间标注失实。文章以张謇有关文教事业的文稿、演说辞等为范围,进行考订,期有裨于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张克威是中国著名的农学家、农业教育家 ,早年留学美国 ,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回国投笔从戎 ,参加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前后 ,开始筹办沈阳农学院 ,从此他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高等农业教育事业上。他思路开阔 ,敢于创新 ,在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张克威的教育思想与办学经验有五个主要方面 :积极创办多科性农业大学 ;延揽人才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注重对学生理想教育 ,培养高素质人才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推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 ;发扬学术民主 ,培养勤奋求实校风。为此 ,“文化大革命”以前 ,沈阳农学院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誉。  相似文献   

16.
张謇被称为"中国近代两位水利导师"之一,淮河的治导是张謇费心力最多的水利问题。以张謇导淮为契机,中国开始逐步培养专业水利人才;张謇导淮时所设北洋政府导淮局(后改为全国水利局)是国家级流域管理机构雏形;区别于传统的治水,张謇导淮把工程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结合,形成了中国早期近代型水利工程设计的思路;在中国水利史上,张謇导淮上承传统官僚治水、经世致用之学治水,下启近代专家治水、科学治水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社会历史演进的过程中,孙中山和张謇都作了不懈的努力一个不屈不挠地追求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理想,成为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个则立足现实,努力开拓,致力于实业、教育,热衷于立宪、自治和社会改革.然而,他们都同时融入了向资本主义目标不断演进这一历史过程,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8.
张謇一生经历了江岸坍塌、海潮肆虐、淮河水涌、数灾齐发和疫情夺命等多种灾情。张謇为抗灾救灾采取了呼号请命、筹措经费、培养人才、吁请协同、综合施治等举措。张謇抗灾救灾的诸多认知、理念及做法,对当下和将来的抗灾防疫富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必须坚持以民为天、人民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信息公开、准确透明;坚持化危为机、增强信心。张謇的抗灾救灾精神值得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