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陈旧与落后严重制约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而相关法律和政策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为深刻的原因。对产业结构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科学地进行引导和调整,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任务之一。在分析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东北产业结构发展缺乏法律和制度导向的现实,建议制定一部在东北各省区统一适用的《东北产业调节法》,来引导和促进东北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产业结构调整是每一个力图使经济增长的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 ,也是西部开发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而以前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是适应性的调整为主 ,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西部地区要解决好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的调整。从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国际和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体制的改革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东北问题根源于深层次的体制、结构问题,其表现为基于历史路径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耦合与不完善的市场机制的摩擦运动.解决东北问题必须从系统的角度人手,即协同地解决所有制结构问题、产业结构问题以及市场机制问题.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建构区域的内生发展能力,即实现市场主体的自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市场的深化.已进行的东北振兴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目前东北尚未实现区域的内生发展.在全面振兴阶段,都市圈建设、企业集群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机制效率是建构东北内生发展能力的三大挈领性战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过程的必然产物,是长期以来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的过程,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体制的过程,是实现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本着着眼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的现实利益、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建设市场体系的原则,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市场导向与发挥区域优势的关系和政府引导与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关系,加强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6.
体制创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思路有转变观念论、政策倾斜论、民营经济发展论和体制创新论.东北老工业基地二十多年调整与改造的经验表明,体制创新是振兴东北的关键,而体制创新的核心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其目标就是实现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混合发展.其中,必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这是混合发展的中心环节.只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尽快形成新体制、新机制,并在新思路的指导下,才能走出一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在金融上有一种不同于常规的制度安排风险投资予以支持。阐述了目前东北地区风险投资发展滞后的现状,从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牵动效应的角度提出东北地区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的必要性。在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风险投资可行性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由于自身原有体制积累的几个突出问题,如运作模式、资本来源结构、人才建设及传统产业投资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些关键性问题的分析,认为在现今的条件下,想要用行政命令手段来实现产业结构调优化,是行不通的。只有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确定适当的产业调整方针,不断推进改革进程,尽快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才能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9.
发展"两型"产业是构建"两型"社会的核心。现阶段地方政府在"两型"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地位举足轻重,产业结构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本文以娄底市为例,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保障和政策措施,方可顺利推进两型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煤电产业是煤城淮北的主导产业,这种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直接相关,它具有高度刚性;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有效的产业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培育接续和替代产业;产业结构优化,主要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发展高技术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德国鲁尔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政府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政府行为的视角对德国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历史考察,指出鲁尔区衰退的实质是其结构性危机。德国政府在其改造的三个时期中始终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煤钢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到70年代的着重发展新兴产业,再到八九十年代侧重于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优势来发展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德国政府从组织安排、基础设施、法律和财政支持等方面给予其保证。这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国外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主导产业是依赖不可再生资源的采掘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休斯敦、鲁尔、洛林三座矿业城市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做法,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我国矿业城市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应注重政企互动,结构调整要与就业接续相结合、与体制创新相结合、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引起产业结构失调的体制根源包括城乡分离体制、产品市场与要素市场转轨不同步、涉及居民消费的改革政策不配套、地方分权制等.文章最后为推进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区产业结构趋同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顽疾。它直接导致企业普遍缺乏规模经济 ,重复建设严重 ,并进而造成整个国家范围内的产品过剩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经济的抗波动性差 ,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大起大落。通过分析我国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法律制度以及契约精神的缺失或失效 ,导出我国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成因 ,并试图给出治理这一顽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要以地区振兴作为根本目标,把着力点放在扩大就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和推进城镇化上,所有这些都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潜力,提供强劲的技能型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发育农村要素市场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赖于市场化了的要素结构的调整优化。要素结构调整在前,产业结构调整在后。发育农村要素市场,还有利于提高农村要素的利用率和生产率,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农村要素市场发育滞后于城市,是导致城乡差别较大的重要原因。农村要素市场发育之所以滞后于城市,是源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资本原始积累与城乡二元体制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城乡二元体制,强制性压低农村要素价格,由此形成的要素价格剪刀差,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发育农村要素市场的关键,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因势利导地改革城乡二元体制,在城乡一体化基础上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  相似文献   

17.
以1995~2004 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东北三省1995~2004年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从产值结构的比较、就业结构的比较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产业结构的的技术经济分析等三大方面对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村改革在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生产责任制,以市场取向的流通体制和城乡一体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一些重大经济关系仍未得到调整.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流通市场化、农村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依靠科技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成功的关键文/中共射阳县委副书记魏乃明近年来,全国各地普遍掀起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热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调整过程中,科技推广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上不适应,科技队伍还是计划经济时配备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期以来,农村产业是单一的农业,而农业又是种植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虽然农村产业结构开始走向多样化,农民收入明显提高。但农业比较利益仍偏低,农村产业结构仍呈不稳定性,亟待调整。对此,就农村产业结构演化趋势及农村现代化问题,作点粗浅探讨。 一、生产和交换方式的伟大变革 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在“一大二公”的体制下生活。由于这种体制的高度集中统一,伴随的是社会劳动的直接分配,这里包括国家的和集体的直接分配形式。在国家的直接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