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 从血泊中看到了什么清独裁者捏造了种种罪名,一个个无辜的人倒在血泊之中。从这些血案里,不仅看到了罪名、屠刀、鲜血,如果进一步观察,还可以看到一些可憎、可怜、可叹的东西。让我们分析一下: (1) 屠夫仁慈伪善面孔文字狱是清独裁者一手制造的大量血案,但是满手鲜血淋漓的屠夫还把自己打扮成仁  相似文献   

2.
正值清代封建统治处于所谓“乾隆盛世”,在“天子脚下”却出现了一部批判封建制度的《红楼梦》。尽管当时歧视小说的传统偏见很深,清初文字狱引起的恐怖余悸犹存,这部小说还是在社会各阶层中发生了空前未有的影响。特别是百二十回本刊行后,广大知识分子乃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13,(11):46-47
提起文字狱,我们中国人并不陌生。在清代,简单的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足以引起牢狱之灾。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在西方也有文字狱。我们看下面英国的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4.
廉洁清政是关系到社会兴衰、国家存亡的大问题,也是社会对其官僚队伍的基本要求。古往今来,莫不如此。在中国古代.明君贤相、清官廉吏不乏其人。仅以封建盛世来说,汉代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唐代的“贞观之治、一开元盛世”、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既有皇帝的清明勤政,又有辅臣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论家、诗人翁方纲所经历的乾隆、嘉庆两代皇帝都重视学问、褒奖学术,而官方所谓学问主要指知识积累的广泛性。“学人之诗”的提倡以对“盛世”的认同为前提,又与科举考试中恢复试帖诗相关。同时,既为作诗者提供了大兴文字狱时世之下的避祸之道,也不失为作诗的避俗避熟之道,更顺应了最高统治者对“学问”和“诗教”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文字狱是专制社会的产物.那么,因言何以获罪?获何罪?如何处刑?文章认为,中国古代文字狱的定罪处刑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隋唐之前,对文字狱的处罚,罪名不一;“十恶”定型之后,主要以“大不敬”处罚;明清时期,由于“大不敬”条文的变化,使得“谋大逆”取代“大不敬”成为处罚文字狱最主要的罪名.通过对“谋大逆”的发展源流、内涵等的仔细辨析,我们发现,恰恰是“谋大逆”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确定性极大方便了统治者在文字狱认定及其处罚上的任意所为.最后,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中,清代文字狱也并非全部是按照“谋大逆”定罪处刑,而是形成了一个以“谋大逆”为首的罪名群,为了加强治理效果,也往往会使用杖毙等法外之刑.  相似文献   

7.
吕留良是清初著名学者、理学家和思想家 ,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他生前未有任何“谋逆”举动 ,但在雍正年间因受曾静反清案的牵连 ,其反清思想却被雍正帝利用 ,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狱。这场文字狱不仅对吕留良研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而且也大大地制约和影响了整个清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浙派诗群发展到清代中期,其所面对的政治和文化生态与清代初年已有很大不同。这一时期,政治高压更为严重,文字狱案盛行,清代几次大的文字狱案几乎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士人动辄以文字得祸。面对这样的政治和文化生态,士人创作和治学时“斑斑显言”无疑要冒巨大的风险。但是,以不求仕进且与王朝持“离立”心态的浙派诗人,心中幽绪总得抒发,故国深衷还需排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其创作、治学的关注点投射向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曲折、隐晦地表达其胸臆,形成一种“隔代同声”的叙事策略。在诸多涉宋创作与撰著中,《南宋杂事诗》在这类撰著中具有示范效应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钦定学政全书》是一部全面记录清前期科举制度与科举文化的重要文献。由该书可以看出,清前期统治者对科举兼试策论十分重视,随时纠正只重文艺、不及策论的偏向。又严禁学子标新立异,以实行对文化教育界的思想钳制。清代科举关注考试文风,屡以“清真雅正”为鹄。对于科举制度的合理性,清人自己颇有质疑。从《钦定学政全书》的一些记录,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士人精神面貌。作为一部学政“全书”,《钦定学政全书》中还蕴含有八旗科举制度、书院教育制度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乾隆年间进士,江苏兴化人,与当时的李鲜、金农、高翔、汪士慎、黄慎、李方膺、罗聘等人合称为“扬州八怪”。他的画、诗、书虽被称为“三绝”,但仍以画最为出名,所以,散见在他的文艺作品及书信中的文艺主张更不大引人注意.其实,郑板桥关于文艺的一些论述,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一清王朝时代,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封建政权除残暴地镇压农民运动外,还特别对知识分子文化界加强控制,制定了种种扼杀文化事业迫害进步文人的政策(比如多次兴起的“文字狱”就是其中残酷的手段之一)。特别是乾隆年间,除继续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恐怖外,还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期虽为"盛世",但带给大多数普通文人的却是穷困和痛苦,而与广大士人同处于生存困境之中,这是吴敬梓、夏敬渠、李百川等文人作家创作长篇小说相同的原因之一,可以从一个侧面帮助我们认识清代中期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集中出现的这一重要现象.  相似文献   

12.
康乾盛世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盛世,也是清代最辉煌的时期,既是研究清史的一把钥匙,也对我们今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把康乾盛世放在全球视野下进行研究,用世界的眼光看待并研究康乾盛世,这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向为史家艳称的清代康熙后期、雍正一朝、乾隆前期近百年的“盛世”实是一个政治牢笼文学最酷密、士子心灵最痛楚的特殊时空间 ,在揭示“盛世”文治真相的同时 ,布衣诗群荒寒阗寂的内心情状、独立不羁的人格精神和与皇权疏离的心态等文化性格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4.
刖刑产生于原始社会末 ,终于封建社会末的清朝 ,清以后仍有一定残余。三峡出土双足被截的男尸 ,不但是古代刖刑遗留下来的见证 ,更是清朝特有律令制、株连和“文字狱”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论清代华北民间教门长期延续的原因孔祥涛明清时期之华北,乃是许多民间教门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这里不仅教派众多,群众基础雄厚,而且对朝廷威胁最大。清代“王伦之乱”、“癸酉之变”均是直鲁豫一带的民间教门之所为。前者惊醒清廷“康乾盛世”的美梦,后者则直撼紫禁...  相似文献   

16.
何九盈先生《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一书中列有“汉代词源学”、“清代词源学”等名目,叙述汉、清等世语言学家探求语源的工作和成就(我们姑且称之为“历史语源学”)。本文引而申之,进一步谈谈建立现代语源学的一些构想。 一  相似文献   

17.
中元 《21世纪》2000,(5):52-52
余杰在《火与冰──一个北大怪才的抽屉文学》一书中说,中国的读书人,十有八九是“玩知丧志”,陶然自得,乐在其中的。几部残缺不全的破经典,你注过来我注过去,皓首穷经,头发白了,经却还没有注完。清代的大师们,表面上看是在追求纯粹的知识”,其实是在文字狱的淫威下挥刀自宫──他们的知识全是没有价值判断的、不对当下发言的、逃避心灵自由的、通向奴役之路的知识。他们以这样的知识,被朝廷纳入“博学鸿词”科的罗网之中。 中国的知识谱系就像面团,这堆面团从古代揉到今天;一开口便 是孔子曰、朱子 曰、马克思曰…… 唯有“我…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清代中叶白莲教大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中叶的白莲教起义,是中国人民百多年中对于清朝民族牢狱统治 的反抗情绪的总爆发。这一起义,把清帝国奴役中国人民所造成的“盛世”推向没落的深渊,鼓舞了中国人民武装反抗清朝残暴统治的斗志。这是清代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本文概括地叙述起义的社会背景,分析起义形势的高涨和失败的原因,以及起义的历史意义。因为我们的水平不够,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史学界同志指正。  相似文献   

19.
试论清代“文字狱”的起因、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清王朝屡兴文字大狱.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更是"文字狱"迭兴,骇人听闻,用杀戮政策对待士大夫知识分子,杀戮之多之惨,为历史所罕见.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历史现象.清代"文字狱"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不同时期的"文字狱"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却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0.
扬州八怪是指清盛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生活在扬州的一批文人画家。他们绘画风格,突破传统;他们思想行为,打破习俗。他们的诗文、书画及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学史、美术史、思想史上都占有一定地位。在国外亦颇有影响。我们开展对“八怪”的研究,其意义不仅在于对“八怪”本身诸方面研究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