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周易>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涵丰富而庞杂,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性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周易》“是宗教神学体系”和《周易》“宇宙观本体论的本质和主流是主观唯心主义”等观点提出了异议。作者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首先要辨明两个问题:第一,《周易》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第二,《易经》和《易传》的关系是什么?本文认为,《周易》是一部既含有宗教巫术又含有哲学内容的著作,任何是此非彼的看法都是偏颇的。《易经》与《易传》的关系不是“旧瓶与新酒”的关系,而是源和流的关系。在《周易》的哲学思想体系里,虽然混有唯心主义的杂质,但其主流却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当然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是古代原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之一,《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至西汉罢回百家,独尊儒术,《周易》和《诗》、《书》、《礼》、《春秋》并列为“五经”.以为整个社会生活的指导思想.《周易》全书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从赔经》衍生发展到《易传》,这一过程,可以看作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从巫术宗教向哲学人文方面发展的一个缩影。那么,《周易》这部典籍和先秦大儒孔子之间关系怎样呢?鉴于《周易》与孔子思想都非常庞杂,本文单就《周易》与孔子伦理道德思想的生成与发展之关系问题略作管窥。一、《易经》申…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思维的发展史上,“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第120页)《周易》的思维,即八卦思维独树一帜,渊源流长,影响深广。八卦思维,亦称巫术思维。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历来被称作巫术占筮之书。《连山》、《归藏》早已亡佚,无从考究。而仅存的《周易》自西汉以来却极受推崇,尊奉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思想史上 ,《周易》思维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在形式上表现为思维的意象性、数术性、逻辑性、直观性。《周易》因其显著特色产生独特而巨大的魅力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6.
摘 要:作为源头活水,《周易》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古代先民“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周易》又称《易》或《易经》,它是我国上古巫术迷信时代为适应占卜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部巫术著作,也是上古先民遗留给我们的一部重要典籍,凡学古治经者都不能不读这部重要著作。人们之所以对这部书感到玄奥神秘难解,主要是在于它的宗教巫术性和由这种宗教巫术性所表现出来的一套特殊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在于古今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于古今语言文字的障碍,也在于它奇特而复杂的占筮方法以及后世各家对它的种种穿凿附会的臆说妄解等。《周易》的主体和本质部分是“经”,亦即它的“八卦”、“六…  相似文献   

8.
从殷周时期的甲骨卜辞、青铜铭文和《周易》中可以发现,当时的宗教思想已相当明确。从原始的卜筮到《周易》的卜筮,经历了长时期的演变,中国的文化也由此从蒙昧进入了文明状态。据近人研究,《周易》中断定吉凶的辞句同甲骨文的卜辞相比,有许多是相同的,“贞”字也是卜问之意。这说明《周易》中的占辞是脱胎于或模仿于卜辞的。但《周易》所讲的筮法以及《系辞》所说的以蓍求卦的方法,不会早于殷人的龟卜。《周易》中的“神道设教”观念,是由宗教而教化人生的思想,是透过宗教的迷信性质来告诉人们人生道理的。《易》本身具有的神秘因素决定了它与宗教神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甲骨占卜、《周易》占筮的神秘主义体系中的思维探索内核与早期朴素经验主义,则充任了古代宗教思想的理论根基,最后发展成以《周易》开始的天人合一哲学的直接源头。  相似文献   

9.
严复具有自觉的哲学意识,他所认定的中国哲学的经典是《周易》、《老子》、《庄子》。严复十分重视《周易》,尽管没有像对待《老子》、《庄子》那样进行点评,他对《周易》的诠释围绕着哲学思想展开,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前人以宗教言《周易》的局面;严复对《周易》的解读是其国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富有开创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周易》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境域式的思维方式,并进而从《周易》的真理观、境域的时间结构、境域背景推理、境域的缘引方式以及对后世中国古典哲学的影响等方面对这种思维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部在人类思想史上长期散发着诱人魅力的著名文化典籍,《周易》引起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不过,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周易》热中,有关其美学思想的理论著述却为数甚少。著名美学家刘纲纪先生的新著《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版),为我们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这部学富才高、思深意新的力作,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出发,将《周易》放在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宏观历史背景中,全方位深层次地探讨了其美学精神,从而大大拓宽了《周易》研究的领域。综观全书,它的突出特点和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人类掌握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式、多层次和多维度的。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人类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一般有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艺术的和哲学的四种基本类型。我们是不大容易理解数千年前我们的先人是用什么方式去掌握和认识世界的。在《周易》用什么思维方式掌握世界的问题上,传统的观点认为,《周易》包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不言而喻是用辩证哲学思维方式掌握世界。近年来,学术界对此进行很多的有益探讨。有论者提出,《周易》掌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是“取象思维”和“整体思维”;有的则认为是“实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 ,学术界已成定论。然而对《周易》的产生 ,历来聚讼纷纷。本文把《周易》置于上古时代巫觋文化盛行的大环境背景之下进行探讨 ,认为《周易》是巫教盛行的巫觋文化的产物 ,是当时巫师们从事巫术活动占筮的整理记录 ,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在人类思想史上长期散发着诱人魅力的著名文化典籍,《周易》引起了古往今来许多学者的极大兴趣。不过,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周易》热中,有关其美学思想的理论著述却为数甚少。著名美学家刘纲纪先生的新著《周易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版),为我们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这部学富才高、思深意新的力作,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出发,将《周易》放在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宏观历史背景中,全方位深层次地探讨了其美学精神,从而大大拓宽了《周易》研究的领域。综观全书,它的突出特点和学术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该书成功地坚持了将文字的训诂考证与思想的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正确原则。本来,如何处理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任何古代典籍都具有重大的诠释学意义;而对于研究《周易》这样一部因多义性常常导  相似文献   

15.
《周易》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事实上,无论从《周易》文本的性质、从其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运行规则还是从哲学文化的意蕴上来看,《周易》皆具有典型的管理学特征。《周易》的管理思想可从人、物及管理模式进行考量,其所涉及的目标管理、过程管理、模型管理等思想极具现代意义。同时,《周易》管理思想所特有的诸如宏阔的视野、人文的关怀、义利的统一、变易而开放的思维模式等品质于当下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易》卦爻辞的表达形式,有类于《诗》之比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但在其形象之中,潜藏着抽象的阴阳观念,蕴含着带有恒定性和普遍性的哲理,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形而上的追求。这种形象性和抽象性的二重结合,是卜筮辞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所昭示的是,《周易》卦爻辞作为中国哲学最初的文字表述,刚刚从宗教中脱胎出来的那样一种理论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它名为一部筮占书,而实为一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的“天人之学”。《周易》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儒、道、墨、法、兵、名、阴阳等诸子百家思想都能从中投到各自的渊源。“厨易文化”还具有超时空的价值,诸如印度的佛教哲学,西方的近现代科学等等,无不与之相融通,所以它在当今世界上享有“宇宙代数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等美称。  相似文献   

18.
《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一,被列为十三经之首.《周易》主要分为《经》、《传》两个部分.《经》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传》为战国或秦汉之际的儒家作品,是用以解释《经》的.《经》、《传》均非出自一人一时,而是经过长期不断的加工而成的.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代帛书《周易》与今本《周易》有部分不同之处,此足以证明《周易》成书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周易》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文献,它不仅对中国哲学和美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古代的宗教、科技、医学  相似文献   

19.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是一部向神发问的占筮之书,但它问人问事,却从自然现象中为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所以含蕴了周人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嬗变这一历史时期丰富的自然,社会方面的资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编著者的哲学思想。从春秋中叶开始,就不断有人给《易经》作解释时予以引申发挥,使之切合自己的观点,孔门子弟甚至将其引入儒家伦理道德的发展轨迹。这样一部占筮工具书,便逐步演变为含有哲学意义的书。《易传》是这一发展过程中自然筛选而流传下来的解易之说。《易传》的汇编成书,完成了《周易》从占筮书向哲学书的过渡。因此,研究《易传》不仅可以了解  相似文献   

20.
《周易》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资源的瑰宝,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近年来《周易》研究多以普及阐释为主,而对《周易》的宏观文化分析及其现实意义重视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易学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此,我们约请了几位长期从事《周易》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此展开讨论,以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