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丽华  邢丽雅  周彦 《学术交流》2003,60(4):144-146
甲午战争期间 ,日本财界基于各自的经济利益和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形成了向中国和朝鲜寻求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市场的对外经济扩张思想。为此 ,他们不遗余力地制造外扩舆论 ,鼓动和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2.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罪恶战争,给别国人民带来灾难,也把日本人民拖进苦海。当日本人民从军国主义压迫的噩梦中惊醒,势必要回忆和谴责这场战争。这些也必然反映在战后文学中。战后涌现出的大批反战、反法西斯、反军国主义作品便是这种反映的证明。以不同的题材和手法写出反战小说的作家中,有一位十分引人注目的老作家,他的作品思想深沉,手  相似文献   

3.
明治时期诞生的日本帝国主义自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到1945年太平洋战争战败,在这五十一年间一直战火硝烟弥漫。而在日本文坛,一些与战争密切关系的作家及其创作构成了日本战争文学的历史。在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作家在无法实现"反战和平"的时代,被组成笔部队直接加入到战争协力的国策中去。笔部队等征用作家们在日本侵略战争期间大量炮制的战争文学多数俱为日军侵略战争摇旗呐喊之作,鲜有具备文学价值的佳作。根据自身的战争(战时)体验捕捉战争的真相,在此基础之上站在尊重人类的立场剖析战争的非人性的战争文学只能在战争结束以后,当人们普遍获得表现自由、思想自由的权利以后才能够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 1937年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继“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华民族奋起全面抗击日本侵略战争的起点。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战胜侵略者,取得了近百年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的这次疯狂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日本人民在这次战争中也深受其害。  相似文献   

5.
韩狄 《日本研究》2014,(1):58-64
日本学者在20世纪30-40年代对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所进行的民族学调查虽然以"纯学术"研究相标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其实质却是为日本军国主义建立和巩固殖民统治而服务的。这一结果的形成源自于日本民族学遗传自欧洲人类学中殖民霸权思想的痼疾,在对外侵略扩张的环境下得以恶性膨胀、畸形发育,导致日本的民族学研究迎合了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统治的需求,最终酿成了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时往往寻找种种借口,炮制种种谬论,企图以此蒙骗人心,将侵略战争披上“合理”的外农。并且这种谬论各有其特点。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在本世纪发动的十五年侵华战争中所制造的谬论有何特点呢?一、侵华谬论与侵华进程紧密配合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陆续地占领了朝鲜和我国台湾、澎湖列岛。接着,便对我国东北地区虎视耽耽,企图以此作为独占中国的突破口。为此,1927年6、7月间,在田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东方文学研究领域对二战后日本的左翼文学运动有一种出于善良目的的误解 ,这种误解认为日本战后左翼文学对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其实 ,这是善良的中国人对那些所谓进步作品引伸想象出来的思想理念。这种理解不自觉地掩盖了其中的错误乃至反动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对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弱化、失败现象及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战争认知理念进行批判研究。一、日本战后左翼革命运动理念、行动纲领和斗争行为存在着严重偏差日本战后左翼文学运动发展软弱及对侵略战争态度暧昧是日本共产党的理论主张、行动…  相似文献   

8.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和进行了一场历时15年之久的侵华战爭。这场侵略战爭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因此,不断激起日本人民的反抗。尽管门本军国主义以“圣战”、“爱国”为幌子来欺騙日本人民,用法西斯手段残酷镇压日本人民,但日本人民的反战运动从来也沒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9.
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  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友好相处,历来就是两国人民的由衷愿望。日本军国主义在历史上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11.
简论日本战后派文学曲阜师范大学刘炳范日本战后派文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文学流派之一,是日本进步力量对军国主义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的艺术记录。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的批判、解剖和反思,无疑能帮助更多的人从本质...  相似文献   

12.
史少博 《社科纵横》2013,(11):45-47
当前,日本右翼的军国主义思想抬头,并且日本内阁政治开始右倾化,日本内阁试图美化日本曾经的侵略战争,并且进而试图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今年3名官僚与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安倍政权为了其政治目的,还极力想修改宪法96条,进而修改宪法第9条,对此日本共产党进行了坚决地斗争,日本共产党反对强化军备和日美同盟,日本共产党的委员长明确指出了当前安倍政治的三个异常特质:其一是他企图使过去侵略战争正当化的异常,其二是认为美国是好政治的异常,其三是极端大企业中心主义的异常,日本共产党呼吁日本内阁要学习德国对待过去侵略战争的态度,并且警告安培内阁如果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将使日本在世界上失去生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军国主义的支柱--财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日本学刊》2005,1(4):33-44
日本自明治维新起,就实施了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国策,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军事扩张和经济掠夺,对内则采取政府与财阀结为一体的高度垄断和经济统制.军国主义政府积极推动财阀的膨胀,成为财阀的保护伞,财阀更不遗余力地充当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急先锋,成为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二者共同构成日本军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现行的宪法是二战后日本通过民主改革彻底消除发动侵略战争的军国主义和天皇制影响的一部广受世界赞誉的"和平宪法".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民族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修改宪法的运动也随之启动并不断加剧.本文主要从日本改宪的社会思潮、众参两院的改宪方向、改宪运动的进程及相关举措等方面来分析论述新世界中的日本改宪这一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学者劳拉·海因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满脑子是别人的经济行为怎样使他们受害,而从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行为对他人有何不良后果。这种“受害者情结”,与他们在政治上(特别是战争问题上)的“受害者情结”一脉相承。1 日本人的这种“受害情结”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思想领域中,战后日本文学也表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受害意识”。  日本战后文学曾出现了大量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对日本发动的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日本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把日本这样一个侵略他国,给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自己的战争体验,并摘引他人的战争体验和有关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各个侧面,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并批驳了现在日本一部分仍然站在军国主义立场上的人的谬论,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史,以及了解现在日本一部分为军国主义辩护的人的立场与动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这里摘译的是该文第一部分第四节。  相似文献   

17.
胡澎 《日本学刊》2005,(4):58-70
1931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活跃着爱国妇女会、大日本联合妇女会、大日本国防妇女会以及大日本妇女会等军国主义妇女团体。这些军国主义妇女团体组织动员了几乎全日本的成年妇女,进行了一系列军事后援和后方奉献活动,在维持战时经济、生活以及鼓舞前线日本军人“士气”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由于日本妇女直接支持了日本国内的战时体制,因此,她们不仅仅是战争的牺牲者和受害者,同时,也是战争的间接参与者、支持者和加害者,对这场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战争与我     
战争与我编者按日中友好人士用井千惠子女士将她为“全国妇女主张和平大会”写的征文寄给本刊,以表达她对“故乡”中国的深厚情谊。作者的悲惨遭遇和此后为发展日中友好所做的努力,更进一步使人们认识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馒略战争,不仅使中国人民,而且也使日本...  相似文献   

19.
一现在 ,在中日的交流史上 ,只要一提起战争 ,两国人民就非常的敏感。特别是一部分日本人首先想到的是广岛和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和“空袭东京”等 ,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 ,站在受害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因此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那段历史 ,在日本人头脑中非常淡漠 ,人们不能充分深刻认识到是日本首先发动的侵略战争 ,尤其是日本战后出生的青年一代 ,许多日本青年只知道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 ,而对二十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暴行 ,茫无所知。1  根据日本最近的人口统计 ,战后出生的比例已经超过 60 % ,而在战前出生的将近 4 0 %的日本人…  相似文献   

20.
市川房枝是近现代日本政治史上颇具代表性的妇女解放运动家和女性政治家。1924年12月,市川参与成立的"获得同盟"被视为战前日本妇女选举运动的摇篮,她作为妇女选举运动旗手始终坚持引领着为女性获得参政权的斗争。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使正处于高峰期的妇女选举运动急转直下,市川在提出反战主张的同时,将市民活动纳入妇女选举运动领域。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妇女选举运动转向为战时体制服务、支持侵略战争,市川也成为战争帮凶。经过战后民主化改革,日本女性获得了平等的参政权,但政治风气却趋于保守。回顾历史,可以说战前、战时妇女选举运动累积的经验,形成了近现代日本政治的暗流。市川在领导妇女选举运动的过程中,一边推动女性参与政治,一边与自民党主导的利益诱导型金权政治相抗衡。其倡导的"政治即是生活"政治理念与实践,也成为导致战后日本两次政权更迭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