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政府有关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关系的认识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这些年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国务卿马歇尔担心拥有强大军事力量且亲苏的中共会打破东亚的稳定并危及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为了消除这一威胁,他主张解除中共的武装并将它收编到受美国影响并由国民党控制的改良主义的中国政府中去。然而,中共拒绝放下武器,而国民党也不愿按照美国的路线革新自己。  相似文献   

2.
谢伟思作为美军观察组的政治顾问在延安生活了三个多月时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与他进行了50多次谈话,双方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刻,包括国共两党的历史与矛盾、中共与苏联关系、美国对中共的态度和政策、如何防止中国内战等。据此谢伟思向美国政府发回了100多份报告。总结分析这些谈话内容对于我国更好地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中共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共也将对美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重心。但在1944年以前,美国政府和中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直到1944年春夏之交开始的豫湘桂战役,美国鉴于国民党战场大溃退,才开始寻求与中共的军事合作。以美国政府向延安派出“美军观察组”为起点,美国与中共之间出现了一股军  相似文献   

4.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深受美国人民的爱戴,是同他极力推行的新政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32年总统竞选时,他曾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新政一词出笼后,虽说并不十分具体,却深深地打动了美国人民,为对付美国三十年代空前经济危机,利用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办法代替放任主义政策,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国家资本主义,挽救美国资本  相似文献   

5.
谢伟思作为美国职业外交官,著名的“中国通”,由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与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亲密接触,使他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都有了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得到民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中共必将取代国民党而成为执政党,所以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正视现实的对华政策,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和冷战兴起,美国政府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不仅导致了它与中共关系恶化,而且使谢伟思等人因延安经历而背负“反叛”罪名,遭受迫害。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处于长期对立的重要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抗战后期的谨慎友善到朝鲜战争时的全面对抗,中共对美国的政策仅仅在5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彻底转变。由于美国始终坚持以“扶蒋”为核心的对华政策,且不断扩大自己的在华特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与中共的核心利益与意识形态发生摩擦。在日本尚未投降之际,中共由于自身实力的相对有限、苏联对国民党地位的承认以及日本侵华军的存在,其政治目标相对有限,与美国的分歧并不严重。日本投降后,中共与美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走向对抗。  相似文献   

7.
抗战后期,美国为了结束对日作战,实现在远东的各项权益,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积极推动国共谈判。总统特使赫尔利肩负着这一特殊使命,多次主导国共和谈。他在给中共以和谈希望的同时,又将希望之火无情的扑灭,使蒋介石坚定了专制独裁的信心,恶化了中共与美国的关系,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内战的爆发,最终使美国对华战略企图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8.
费正清不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同时也是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观察思考,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识几经变化:新中国成立前,迷恋与赞赏中共革命;新中国建立初期,拒绝与仇视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进入1950年代中后期,对中共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持不确定与批判的态度;中关关系解冻后,则转变为承认并理解中共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费正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识的嬗变,启示我们必须正确、理性的看待西方学者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塞缪尔·亚当斯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宣传家。他在发动各殖民地共同反抗英国的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被称为美国“真正的革命之父”。他还是美国政治文化中共和主义原则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都在为其自由主义的政治信仰而奋斗。尽管生前和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无法否认他为美国独立和政治传统塑造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的世界格局逐步形成。美国把中共看作苏联阵营的一方,对华执行扶植国民党、压制中共的政策。司徒雷登就任驻华大使之初,执行美国对华成立联合政府的政策,力图将中共融入国民政府之内。但国民党妄图凭借武力消灭中共,于1946年春夏间发动内战,然而至1948年下半年,却是崩溃之势日显。在此情况下,司徒雷登执行美国扶植国民党、禁止中共参加联合政府的政策。最终,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国民党在大陆政权的终结而走向失败,司徒雷登被迫离华。司徒雷登的使华悲剧,实由美国对华政策所造成。但司徒雷登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经验的总结,却包含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11.
作品<马丁·伊登>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出身贫苦,却向往上流社会的体面、豪华生活,他为之苦苦奋斗,最终名利双收.可是功成名就后,他却没有了兴致,并感到生活对于他是一种痛苦.马丁心灰意冷,毅然走向自己最后的归宿.这是他梦想幻灭后的选择,也是"美国梦想"幻灭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沈克明美 《社区》2008,(1):34-35
在美国,我总会收到州议员、市议员寄来的情况报告等印刷资料。州议员、市议员们大约每隔一季度或半年会寄信给所在选区的选民,向他们报告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正在做什么事,将要做什么事等等。如果一个地方议员不向他的选民报告他的业绩,那么将来还有谁会去选他呢?  相似文献   

13.
周佛海与三个湖南老乡有着莫大的关系:一是毛泽东,二是李达,三是自己的第二任妻子杨淑慧。他与中共发生关系后又脱离中共,他攀蒋继而附汪,其中的关键人物,又是戴季陶。而所有的这一切,都起源于1920年夏天,周佛海滞留上海的那段离奇岁月。  相似文献   

14.
董洁萍 《可乐》2010,(9):23-23
有个美国男孩,在出生前三个月,父亲就因为一场意外事故去世了。妈妈生下他后,独自抚养他。为了维持生计,妈妈一边工作,一边去护士学校读书,并考取了注册护士。她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将儿子抚养成人。  相似文献   

15.
正多年以前,陈一呜是学校里大名鼎鼎的"混世魔王",喜欢跟老师唱反调,而被"开罚单"对处于青春叛逆期的他而言,更是"家常便饭"。临近毕业那年到校外实习,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将成为职场人,开始了成长的蜕变:学习岗位知识和职场礼仪、进行自我批评、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习以弥补自身不足。毕业后,他进入一家金融公司当业务员,现在正自主创业。去年,陈一鸣获得了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前,美籍伊朗人华赞先生就在美国预言"中国文明复兴";他使众多中国留学生回到祖国怀抱;来到中国后,他一直向世界宣传中国:他曾向中共中央提出了用"中国和平论"抵制西方"中国威胁论"的建议,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肯定;他推动中国向美国赠送孔子像等一系列宣传孔子思想的活动,乃至在美国成立孔子学院……在30多年礼赞中华的喝彩中,他有着一个又一个热爱并影响了中国的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宁都,说起县关工委主任谢明生,大家都十分敬佩。他,1949年参加工作,曾担任中共宁都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93年退休后,不少单位和亲戚朋友请他为自己办公司、揽工程写条子、打电话,并许以丰厚的报酬,他都一一回绝。但当县委请他出任县关工委主任时,他却毫不犹豫地接受  相似文献   

18.
蔡和森是中共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前夕就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全称,在中共创建过程中最早提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建党思想,而且首先在法国将建党主张付诸实践,回国后实际参与创党活动,对中共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创建新民学会不是其建党思想的萌芽,直到蒙达尼会议他才提出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的组织,因为会上出现改造手段和方法的争论和分歧,他放弃改造学会的计划,而试图改造工学世界社;他提出建立的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团而不是共产党的组织。蔡和森建党通信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及湖南党团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但对其影响程度应当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学界在分析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成原因时,往往只看到了国民党的迫害使得民盟被迫放弃中间路线,而忽视了民盟内部的斗争和两次分裂使得其政治立场不断地左倾。本文试图通过对民盟内部斗争和分裂的分析,揭示民盟在政治立场上向中共靠拢,并最终接受了中共领导的主观方面因素,并认为民盟在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与它自己的功绩和影响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20.
阿瑟·黑利出生于英国,后定居加拿大。这种辗转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创作题材,还形成了他独特的写作视角。本文将以他的作品《大饭店》中的《讹诈》片段为例,研究他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即他常常通过自己的笔触来讲述发生在美国社会上的一些事情,从而展示美国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些耐人寻味的画面,让读者在生动的语言、鲜明的人物形象逐步理解人性的罪恶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