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我国农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经过这二十年的发展,由于农村工业化、服务化,农业产业化、规划化水平普遍偏低,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人均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因此,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这对于扩大国家内需,增强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农业一直被放在特殊的地位上加以强调,党的十三大报告更明确指出:“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是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从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看,党的农业政策远未得到落实,以致出现农业生产的萎缩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不止一端,然而农业投资的严重不足及其有效利用率低下无疑是主要因素。因此,对我国农业投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籍以寻建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必须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到本世纪末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广大农民的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水平。(30)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始进入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要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优化品种结构,使农业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在保持粮棉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一规律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经济建设实践中也存在着明显的抑制农业、优先工业的部门偏好,“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未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面对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降低以及农业与非农产业比较利益相差悬殊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又产生了种种新的疑虑,实践中出现了片面强调“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忽视甚至否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倾向。因此,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规律进行再认识,就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处于基础地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因而,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关系到国民生计的问题,我国制订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而最终实施这一战略靠的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而农业科技者和农民素质的优化则靠教育的培养。因此,教育对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巨大的效益作用。 一、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战  相似文献   

6.
农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贡献份额下降 ,农业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局面的出现 ,并不意味着新时期的农业已不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这一命题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从农业对工业、服务产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新时期农村市场需求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农业对人类生存的保证作用看 ,无论是现在 ,还是将来 ,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并发挥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靠的是什么?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本文试就科技兴农的重要地位、目前农业科教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走出困境的若干对策等问题,作一些初浅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刚 《江海纵横》2008,(5):30-31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连续4年增产,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相对平稳,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粮食具有生产周期长、供给缺乏弹性、功能多元化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等特点,保障粮食安全受制于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粮食安全这一民生话题,对加大粮食和农业生产力度,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域流动,这是生产商品化、农村工业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经济体制、劳动管理制度、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制后性的原因,一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及其流动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4亿多人,剩余劳动力有1.2亿,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和理论创新,完整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对于我国深化农村体制改革,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虽然17年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实现农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80—90年代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确保了全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但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由基本国情所决定了的农业基本任务将仍然是以基础产业部门的身份继续支持国民经济不断增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邓小平从我国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在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科技兴农、农村改革方向、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等重大问题上都有着精辟而深刻的论述。学习研究邓小平“三农”理论,对搞好当前“三农”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的几年,在我党和国家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党先是发动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而后由此引发了国民经济的严重下滑,在农村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党在1961年发动农村大调查,为着手调整由“大跃进”特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做准备。“农业六十条”即是农村大调查的最重要的成果。它自1961年3月制定到最终通过,几经修改与反复。这修改与反复的过程也就是党对人民公社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最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比较成熟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为农村的稳定、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减缓,对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一、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看待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至今仍占我国总人口的70%。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因此,必须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从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决不能等闲视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连续几年下降。1997年为4.…  相似文献   

15.
《小康生活》1994,(1):5-6
(29)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我国农村十多年来的改革,使农村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农村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粮棉生产的比较效益下降,  相似文献   

16.
社队工业作为我国农村经济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改善农村生活,促进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由于工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及其他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目前务工与务农社员之间存在的收入差别,已成为突出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必将直接阻碍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中,又一次重申了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他还强调指出,牢牢抓住农业,是今后二十年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为了进一步发挥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认真研究、解决务工与务农社员之间的收入差别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地发展的大问题。我国民族地区在发展农业问题上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尽管从根本上端正了对农业的认识,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使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农业在民族地区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粮食生产在全省农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农村总产值中粮食产值占50%多,在农民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一些现实的障碍因素,使吉林省形成了粮食越多,财政越穷,农村经济发展越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使产粮大省及早走出这种困境,是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农业发展如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关系极大.影响农业发展是有诸多因素,选择农业发展道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国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农业以后,党和国家以及致力于农业发展的人们都在探索农业发展道路.我国农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总结了历史经验,逐步探明了我国农业发展道路,这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调整和改革农业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使农业内部各部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农业发展的程度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作物病虫害不仅是制约我国农产品稳产和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病虫害给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年损失粮食约4 0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8%,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