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模糊聚类进行客户信用等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信用管理被认为是企业的生命,营销信用管理的核心是信用评估,企业可以分别对客户的经济实力、资金结构、经营效益等定量指标进行模型转换,对经营者素质、发展前景等定性指标进行人为评判,然后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模型划分出不同的资信等级.企业在制定信用销售政策时,可以通过控制不同资信客户业务往来的赊销率和赊销天数,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地进行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其关键在于客户信用评价.首先,建立了用于客户信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给出了基于改进FA-BP神经网络的客户信用评价方法;最后,对具体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价出不同的资信等级.针对不同资信等级的客户,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以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集成服务提供商(Integrated Service Provider:ISP)为其客户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资金资源的重新配置将影响ISP和客户企业的运营决策和效益.为了实现双赢互惠的供应链目标,重点研究了基于商业信用和收入共享组合式合同的ISP与客户企业间的协调问题.首先,构建单一商业信用条件下ISP和客户企业的决策模型,分析表明商业信用合同能够提高客户企业和系统的存货决策量,通过调整合同参数可以改善两者的利润,但是单一的商业信用合同不能实现ISP和客户企业间的完美协调.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分析了商业信用和收入共享组合式合同下ISP与客户企业的协调模型,结果表明组合合同不仅能够协调系统达到最优状态,并且与单一商业信用合同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ISP和客户企业的利润,实现两者共赢.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算例.  相似文献   

4.
信用信息共享制度滞后、信息共享标准规范缺乏、基础信用数据资源散乱、信用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和信用服务专业人才匮乏是四川省信用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征信发达国家信用信息管理模式及融合机制分析表明,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作为信用信息交流、共享的市场中介,不仅是信用信息共享融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信用信息全面融合的必由之路。通过采取促进政务信用信息及时归集、统一信用信息标准技术规范、应用信息技术支撑信息融合、重视引导扩大信用服务需求和加强信用文化培育科研教育等措施,加快培育发展信用服务业,促进四川省信用信息资源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5.
方骏 《决策》2014,(10):26-28
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全面实施,对企业来说,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管理;对政府来说,是市场监管模式的一次重构。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信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  相似文献   

6.
电力客户信用管理和信用评价,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一种经营工具和手段.本文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评价中的应用优势,以数据挖掘的通用模型CRISP-DM为基础,建立了电力客户信用评价的过程标准,构建了电力客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单位BP神经网络算法构造了电力客户信用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从而将电力客户信用分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当前信用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结合客户分类管理讨论对客户的授信,以改进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公共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利用,能够助力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张家港市开发利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张家港市开发利用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张家港市公共信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信用销售在提高销售量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潜在风险,而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信用销售风险产生的原因出发,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企业信用管理防范与控制信用销售风险.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用管理内部控制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信用交易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大量的债务拖欠和坏账也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信用风险管理控制已经成为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企业应该建立闭环的信用管理内部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复杂网络和流行过程理论,分析基于简单规则结构的信用传染、对均场依赖的信用传染以及信用传染中核心信用粒子与传染动态的关系.在简单规则网络的结构中,信用组合发生信用传染存在临界特征,当信用粒子被传染的概率高于临界值时,整个信用组合将被传染,信用网络发生的传染效应还受网络中节点状态、整个信用网络的均场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均场依赖的信用传染中,信用传染存在对初始被传染密度、传染系数以及信用粒子恢复系数的依赖,并且传染过程也表现出依赖参数的临界特征.在信用传染中起核心传染作用的信用粒子,在整个组合演化中决定着非核心信用粒子被传染的规模.研究还发现信用传染过程对整个组合信用传染的均场依赖和对组合局部被传染密度的非线性依赖.研究为信用传染的压力测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心理契约的交互作用理论对企业家信用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认为企业家与员工之间有着信用的心理契约,企业家对信用契约的遵守或违背将影响着员工的信用行为。企业家不遵守信用,将促使员工重新修改信用契约,而不再遵守信用。企业家信用决定着企业组织整体信用。  相似文献   

13.
信贷资产组合的异质性及其对信用风险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Vasicek模型分析了信贷资产组合的异质性对信用风险损失的影响,并比较了模型中不同参数的异质性对损失的影响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忽略异质性将对风险损失度量带来一定偏差,异质性对信贷组合的损失分布尤其是分布尾部具有较大的影响;较之信贷资产的行业相关性,违约率和违约波动率的异质性对损失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We analyze money and credit as competing payment instruments in decentralized exchange.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we show the economy does not need both: if credit is easy, money is irrelevant; if credit is tight, money is essential, but credit becomes irrelevant. Changes in credit conditions are neutral because real balances respond endogenously to keep total liquidity constant. This is true for both exogenous and endogenous debt limits and policy limits, secured and unsecured lending, and general pricing mechanisms. While we show how to overturn some of these results, the benchmark model suggests credit might matter less than people think.  相似文献   

15.
程功  张维  熊熊 《管理科学》2006,19(2):66-71
客户风险限额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改进其测算方法有利于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信用风险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一个合理的基本假设,即公司信用等级和公司的信用风险水平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根据该假设提出基于客户信用等级确定客户风险水平的方法,构建了一种非线性的银行客户风险限额测算模型,将这种模型应用于某银行的限额管理工作,并与银行现有的风险限额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用风险度的商业银行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内涵,结合信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特征,提出以"信用风险度"作为系统的输出,并针对传统模式识别评估方法的不足,构建了基于补偿模糊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为有效转变信用风险的分类评估模式、提供更为全面的信贷决策支持奠定了基础.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债券信用评级与信用风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债券信用评级是信用评级机构根据债券发行公司所处经济环境、行业特征、竞争形势、管理能力以及财务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使用一套科学的评级方法和技术评定,反映该债券违约可能性的符号级别,它有效地表示了债券的相对信用风险,为债券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决策参考.讨论了美国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与债券信用风险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中美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以期使国内对信用评级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给我国评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信贷配给下的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小丽 《管理科学》2005,18(3):71-75
传统的银行借贷传导机制大多以商业银行作为真正意义的金融企业,从而能自由调整其资产构成作为分析起点,并在运用信贷配给理论描述该机制时沿袭了这一分析框架.在我国,由于制度因素形成国有银行特殊的双重信贷配给,使得基于信贷配给的传统信贷传导机制模型在解释中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时失去了解释力.引入相关制度因素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期得出中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优化的理论范式,并总结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alership credit limit problem in terms of the valuation of a Markov process of cash flows with sequential credit decisions over an infinite planning horizon. The formul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the upper bound on credit applicable at the account formation stage and the upper bound applicable to periodic reorders. The result is a closed form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which serves as a criterion function for approving or denying credit on a customer-by-customer basis. Data for a sample of manufacturing firms are employed to estimate typical ranges for criterion function parameters. Upper bounds on credit limits are then calculated and graphically presented for median parameter values as well as for values at the 5th and 95th percentiles for the sample data. Finally, an empirical study is conducted of actual trade credit extended by firms.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variables in the decision model are important determinants of the amount of trade credit outstanding.  相似文献   

20.
We analyze subprime consumer lending and the role played by down payment requirements in screening high‐risk borrowers and limiting defaults. To do this, we develop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financed purchases that incorporates both adverse selection and repayment incentives. We estimate the model using detailed transaction‐level data on subprime auto loans. We show how different elements of loan contracts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borrower pool and subsequent loan performance. We also evaluate the returns to credit scoring that allows sellers to customize financing terms to individual applicants. Our approach shows how standard econometric tools for analyzing demand and supply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 extend to settings in which firms care about the identity of their customers and their postpurchase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