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说"献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大俊 《江汉论坛》2001,2(2):48-51
一般马克思主义教科书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否证,认为,"三个组成部分说"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思想的误解,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游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原生形态,也不利于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章提出,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但不同于"三个组成部分说"的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而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阳松在 《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第2期撰文指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需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耦合进路做出科学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展开.现代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跨入的社会主义,并非偶然发明,是"世界历史"背景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双重作用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外化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深刻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逻辑升华.  相似文献   

3.
考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恩格斯致力于从"理性王国批判"、"思维方式考察"和"物质事实发现"三个论域,详细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生成的思想准备、思维向度和历史必然。即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准备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逻辑生成将科学社会主义置于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生产力社会本性的历史回归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成为必然。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生成使社会主义不再是以往头脑中单纯思维着的"理性",也不再是仅仅对现实不公的批判与嘲讽,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思维与现实基础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很好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三重逻辑".一是"政治逻辑".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始终坚持稳定和谐的政治经济环境;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国际视角等.二是"制度逻辑".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围绕这个价值导向,从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经济运行机制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重架构",确立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逻辑".三是"经济逻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本有机构成,推动中国经济朝向更高阶段前进.  相似文献   

5.
房玫 《学术界》2001,(6):199-203
在近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历史哲学的研究重心不仅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其研究也发生了重要的转移--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凸现出来.这一转移应该进入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视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核心,它在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观.它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之所在,而且也是对当代发展问题的历史哲学解读的根本之点.  相似文献   

6.
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元 《河北学刊》2003,23(3):99-105
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论,以"新人文精神"为精神内涵和价值核心,以"现代性"阐述为理论基点和中心话题,以"交往对话"的综合思维方式为思考理路和逻辑方法.这三个方面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开放性的理论结构.这就是钱中文"新理性精神"文论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一个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契合的命题,"和谐世界"是一个属于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规定性的命题.马克思主义视域的"双和"命题是辩证统一的,和谐世界也即放大了的和谐社会.从社会主义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来看,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普遍幸福的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发展状态.这一"双和"命题,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衡量是否属于真正的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标尺,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8.
任何称得起体系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当然也有它的逻辑起点.一般说来,特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该同时符合两个基本规定:第一,它是历史起点在理论上的本质反映.就是说,逻辑起点要与历史起点一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①.第二,它是整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核心生长点.就是说,由逻辑起点可以推演出整个理论的大部甚至全部内容,就像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商品"一样.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大庆社会科学》2021,(6):153-154
王紫潇、陈继红在 《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撰文认为,"以人民为中心"改革价值取向是对"改革为了谁、改革依靠谁、改革造福谁"时代课题的科学解答,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清晰的逻辑进路.在历史逻辑上,它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这一初心的确然践行;在现实逻辑上,它是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市场逐利性倾向的实然超越;在理论逻辑上,它是对传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应然选择;在实践逻辑上,它是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本然印证.故而,从生成逻辑来看,"以人民为中心"改革价值取向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不难发现,"以人民为中心"改革价值取向的形成和确立有其客观必然性,在形式上它是对"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造福人民"这一改革主旨的集中表达,在内容上其所彰显的四重逻辑也"包含着一连串互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并体现出鲜明的发展性、规律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等特征.显然,从逻辑生成的视角起底"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有助于人们科学认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背后的群众力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两大发现,而是唯物史观与科学社会主义一体化的伟大成果.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成熟发展的标志.澄清理论界长期熟知的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加贴近马克思的自身发展逻辑,恢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本来面目.按照马克思的逻辑解读马克思,它的理论价值在于澄明:社会主义不是在既定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由空想变为科学的,而是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它的创立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同步的.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的角度指明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性,科学社会主义则从基本原理和内容上对这一趋势、必然性作了深刻的展开.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契约论从无根的"个人"出发,把政治权威的合法性置于"个人"对它认可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唯意志论学说.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变个人本位的主体性思维范式为实践的人类学思维范式,展开了对契约论中"个人"历史的、逻辑的批判,它不但摧毁了社会契约论的理论前提--无根的"个人",确立了历史的坚实基础,同时也自然地展现出了一个"个人"辩证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12.
冯景源 《东南学术》2006,(6):107-114
<东南学术>开展的马克思晚年笔记的学术争鸣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一,表示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从一般原理的研究进入到重视文本的探讨.这种文本的探讨深入到唯物史观的三个方面:一是这一历史观在唯物史观制定初期没有也无法制定的部分,这就是"国家与文明起源"的内容;二是社会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三是马克思史学研究的方法问题,这表现为逻辑方法与实证方法的关系问题.对此,争鸣双方都在各自研究的基础上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二,双方的分歧是同我们以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层面上对唯物史观理论的理解有关系.长期以来,哲学教科书遵循的是"二分板块"结构(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的关系是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推广"或"应用"的关系.今天我们关于马克思晚年笔记的争鸣,既涉及对"二分板块"观点下的唯物史观理论如何制定的理解,又与这一理论体系、历史使命或它的与时俱进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逻辑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的逻辑系统,它内在地包含三个逻辑子系统:中国梦价值内涵的存在方式、基本属性和演进模式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理论逻辑;小康梦、大同梦、王道梦相互交织的历史传统,天国梦、维新梦、共和梦依次递进的思想启蒙,强国梦、复兴梦、富民梦相互印证的价值体认,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历史逻辑;继承性与超越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构成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发展逻辑。这三个逻辑子系统分别从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原因与依据、演进的方式与路径、演进的规律与机制三个维度建构了中国梦价值内涵演进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党性党风教育是我们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党风是党性的体现,党风问题,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和20世纪末的"三讲"教育都是我们党历史上规模较大的党性党风教育运动.从整顿的历史背景来看开展延安整风运动和"三讲"教育主要是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从整顿内容、方法来看"三讲"教育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继承和创新;从整顿的成果来看通过整党促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亦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在新世纪,必须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保持党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角度来解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就会更加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丰富的内涵以生产力最终动因论形成逻辑起点,按历史辩证法展开逻辑图景,循人民主体论得出逻辑结论,并在坚持和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中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研究:"历史科学"化,还是"马克思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建构具有当代水平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科学化等同于"马克思学"化的片面理解,它根源于一系列认识上的误区:在理论界域上将"马克思学"等同于或主要限定为"文献学考证";在理论范式上将"马克思学"看成是超越意识形态的真正科学研究类型;在理论旨趣上将"马克思学"看成是同各种"马克思主义研究"根本不同的纯学术研究.走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苏联模式"的显性意识形态,决不能走入"马克思学"的隐性意识形态,而只能"历史科学"化.这就需要正确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文献学考证、文本学解读、思想史诠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三是思想史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诗学的视域进行解读,王夫之的"训诂必依古说"命题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张力,它牵连着的是整个历史文化语境和民族文化精神."训诂必依古说"充分体现了王夫之崇古尚古的文化思想,其逻辑理路是在承认事物发展变化、古今变易的基础上去依古,去还原《诗经》时代的历史语境.同时,王夫之既肯定古说在古籍训诂中的优势,同时又并不要求绝对死守古说,体现了其多维度的训诂观念.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理论范畴,"公平价格"概念的提出是欧洲中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一概念具有经济学和伦理学两方面的意蕴.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经济交换的客观需要;从伦理学的意义上来说,它反映了人们对经济活动中诚信的期待和愿望.对"公平价格"概念进行解读,对于我们今天经济伦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为什么要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问题逻辑式的教学方法,问题逻辑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探究什么,如何探究这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五观"、政治经济学的"四论"、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必然"内容方面的探究以及具体方法的引导,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这对双向互动的教学主体更好地发挥各自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考茨基关于"民主与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考茨基"民主与社会主义"理论,一是考茨基的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是从民主缺位的角度,反思了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教训;三是从理论与历史关系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初列宁与考茨基"世纪之辩"的逻辑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