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秋敏 《天府新论》2008,(2):152-156
商业包装是现代流行歌曲商业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作为当时"流行歌曲"的唐宋词,其风靡于社会各个阶层,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也同样离不开它在歌曲传播方式、情境营造、题材选择和情感取向等方面成功的"包装策略".并且,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流行歌曲所采用的不少"包装策略",都可以在唐宋词中找到源头.  相似文献   

2.
《三言》中的进步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船山学刊》2005,(1):132-135
明代作家冯梦龙编辑加工出版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不仅是我国短篇白话小说的宝库,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三言>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多侧面全方位和生动形象的反映,表现了作者早期民主启蒙倾向.这些使它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鹿鼎记>以对传统武侠小说之道的逸出与偏离,在形象塑造、情节架构和思想意蕴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反武侠"特征,但其内在灵魂仍是对侠义精神的呼唤,它开辟了新武侠小说的"另一种写法".  相似文献   

4.
评论界对金庸的<鹿鼎记>及其主人公韦小宝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这从侧面说明了此部作品所具有的值得重视的价值.本文认为,金庸在<鹿鼎记>中通过对韦小宝这一形象的塑造,首先解构了血缘师门对于武侠小说主人公的神圣性,但更加有力地建构了侠义精神的影响;其次解构了武侠小说主人公固有的行动驱动力的崇高感,但建构了真情至高无上的位置.作为具有人文理想的武侠小说家,金庸在解构中建构,韦小宝这一形象是他努力拓展武侠小说传达思想认识空间、实践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1927-1937年,由于有相对稳定的外部学术环境,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迎来了不容忽视的"黄金十年".围绕着教育哲学的"西方化"和"本土化"关系,以及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学者们展开了大讨论.信仰自由主义、三民主义、国家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学者,还出版了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初步形成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体系,其中的代表作是吴俊升的<教育哲学大纲>,姜琦的<教育哲学>,以及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这一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在中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1859年,马克思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出版了,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这是一部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独立的"经济学著作,而被誉为"工人阶级圣经"的<资本论>正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2008年以来,在蔓延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有"资本主义病理学家"之称的马克思,开始仔细研读<资本论>,试图从中寻找到深层次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霖 《河北学刊》2004,24(6):106
[主持人语]从20世纪90年代起,笔者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深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原,从而拈出了"原人"两字来概括中国古代文论体系的基本品格和核心精神,出版了<原人论>一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一般认为唯有"道"字才可称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最具统摄意义.在文学批评史方面,"原道"思想早在荀子、扬雄的著作中已经略见端倪,后经<文心雕龙>开宗明义第一篇<原道>加以阐发和强调之后,历代文论家大都将此奉为圭臬,影响了文坛千余年.然而,"道"究竟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各道其所道".因此,关于文学本原的问题并没有加以集中和解决.笔者在<原人论>中指出,各家之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异,但都离不开"人",可谓条条"道"路最终都通向了"人".中国文论中的"原道",归根到底就是"原人",它体现在心化、生命化、实用化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第八回有言:"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个家长,又唤做倒躇门.""倒蹉门"即"倒插门","俗称男子到女方家里结婚并落户".其中"躇"普遍被释为"踩踏"义.<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在雨雪、泥水中)踩".<现代汉语规范字典>释为"踩;(在雨雪、泥水中)踏".元关汉卿<王闰香夜月四月园>第二折:"我如今躇着脚踪直到李庆安家."<汉语大词典>释为"踩;踏".上述工具书将"踸"读音皆注为cha.其实"躇"正确读法应为zha,兹有文献和汉语方言为证.  相似文献   

9.
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理念及其编辑实践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活动,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由白马湖作家群自己创办或发动的出版物:<春晖>半月刊、<立达>季刊、<一般>月刊;二是以白马湖作家群为核心主持编务的出版机构或出版物:开明书店及其出版物如<中学生>杂志;三是以部分白马湖作家为核心而出版的纯文艺刊物:<我们的七月><我们的六月><诗>月刊等.这些出版物体现着白马湖作家群的出版理念,一种五四以来知识分子所拥有的精英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出版工作须以"传达文化,供给精神食粮为职志".  相似文献   

10.
张晓兰 《理论界》2009,(1):152-153
<教坊记>在中国戏曲理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坊记>中"戏"字的多次出现,尤其值得关注.本文从<教坊记>中"戏"的含义, <教坊记>与戏剧直接有关的内容, <教坊记>与戏剧间接有关的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探讨了<教坊记>中的"戏".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化对于科学发展乃至对整个社会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它应当作为科学思想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考察。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关系的简单比较,可以看出科学文化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现代文化,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论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江明 《学术研究》2001,2(1):25-30
搞好民族文化建设,必须站在"三个代表"的理论高度去审视民族文化,以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本身、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管理文化与文化管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管理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的一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演变 ,管理模式和内容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本文粗略地考察了东西方管理文化的演变过程 ,从管理对象———人的属性假定出发 ,提出现代管理应将“经济人”和“社会人”上升到“文化人”高度。相应地 ,提出了文化管理的模式 ,并考察了它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14.
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不但使得文化、中国文化、审美文化和中国审美文化等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暧昧不清,而且因为其自身所带有的浓重的民族主义色彩,导致了对中国美学研究本身的学术性消解。其实,将中国文化认定为审美文化是一个现代性建构,而不是天经地义的。这种建构是所有现代化后来者的共同策略,也是文化与民族主义联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文化、政治与文化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化的政治”和“文化政治”两个概念为分析线索,讨论西方文化与政治的内在关系及其演变逻辑。首先分析文化现代性的政治含义,进而分析政治如何取得文化形式,最后评论“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观。本文认为,“文化政治”回应了西方社会的当代变化,在法律和经济模式之外对权力和斗争作了新的思考,在政治思想上强调了重建社会、文化、主体和理论的必要性,为社会改造提供了新的主体、运动和策略,但文化政治只是当代政治的一种形式,而不可能是政治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16.
罗超 《殷都学刊》2006,(3):88-101
文化视野的困惑突出说明对文化本质认识的模糊。广义文化视野也是文明视野,在人为性这一最基层涵义上文化与文明的概念是重合的。主体性文化视野也是以人为本的文化视野,从广义文化视野的现象描述到主体文化视野对文化本体的把握,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实文化的研究视野。象征文化视野也是文化通观的研究视野,文化通观的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整体结构的动态把握,文明视野着眼于社会文化成果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阐述在乡村都市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在发展中造成文化变迁二者所产生的矛盾,探讨了经济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文化自觉是文化保护的思想基础,以及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责任的命题。  相似文献   

18.
韩锋 《齐鲁学刊》2007,(3):25-27
吐蕃文化是集多种文化于一身的文化体系,儒家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吐蕃统治者派子弟入国学受教育、和亲、使者往来等途径,儒学传入吐蕃,并对其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化     
《优雅》2007,(9)
  相似文献   

20.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和特定范围内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性或同一性,但一旦超出特定范围,二者之间就有不可忽视的质的差异和区别。从文化类型看,草原文化从属于地域文化,而游牧文化则从属于经济文化;从地域分布看,草原文化基本同草原地带的分布相一致,而游牧文化的分布与草原地带的分布则不尽相同;从其起源、形成和发展历程看,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非一直处于同步发展状态;从其建构特征看,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型文化,而游牧文化是一种单一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