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唐何花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13-25
“性情”与“学问”作为清词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点,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贯穿了清词的发展历程。顺康时期乃词体振衰起敝的关捩,词学中兴的要诀均萌芽于此。这一时期各家各派对传统的“性情决定论”进行传承、拓展、修正与突破,但始终是以“性情”为本位;然而他们对“学问”的态度却不尽相同,导致词论中性情与学问的关系或相倾或混融。清初词论中多元嬗变的“性情与学问”观,既是各家词派面对颓势寻求突破的表征,也是围绕是否接受“以学为词”而展开的群体对话。对其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流派演进的重要规律,而且可以在动态的视野中进一步深入探寻清词理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灵心、学问、世运、性情——论钱谦益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心、学问、世运、性情是明代诗学的重要范畴,也是钱谦益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顺治、康熙年间,钱谦益将这些范畴有机整合,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这种整合,实际上就是复古思想与性灵思想的整合,是钱谦益对明末清初诗坛的贡献,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5.
6.
7.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诗学的基本观念是主张表现。这是我们普遍都同意的。表现什么呢?情感,这似乎也已成定论。有时候,已成定论的看法常常是可以讨论的。古代诗学文献中大量的诗言“性情”的议论迫使我们对这一定论重新进行审视。刘勰《文心雕龙·征圣》说:“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情采》说:“文质附于性情”。钟嵘《诗品序》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皎然《诗式·重意诗例》说:“但见性情,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这种议论在宋元以后更多。宋代吕祖谦说:“诗者,人之性情而已”。文天祥说:“诗所以发性情之和也。性情未发,诗为无声: 相似文献
8.
陈衍以不俗论为中心的诗学观念在时代环境作用下相对于道、咸时期宋诗派发生了重要的现代性新变。陈衍以诗话、诗选的形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诗学批评体系,将宏观诗论与具体诗评相结合,对于如何应用人与文一的理念指导诗歌创作与批评、诗人之言与学人之言之间的深层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而微的探讨,进而将诗学定义为承载士人文化生命、真实细致地摹写个人生命体验的艺术活动,赋予了诗学可与经济、义理、考据等外学并驾齐驱的独立价值。诸种观念对日后五四新文学的发生发展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有道是“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这句话虽说是有些言过其实,但也讲出几分家庭理财的哲理,一个家庭要有自己收支理财的办法,要算好家庭理财小帐。那么,家庭理财有哪些学问与技巧呢? 一、用财 1.量入而出,计划消费。在家庭收入和支出上,存在着一个计划理财的问题。对于一个城镇居民家庭来说,收入一般包括工资、存款利息、第二职业和其它收入几个部分,家庭支出的大项一般包括食品、衣着、家用电器、水电煤气、住房、电话费、子女入托上学、医疗交通等项费 相似文献
11.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熹主张“恻隐是情”、“四端皆情” ,强调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的互动。王夫之则严格区分“四端”、“七情” ,批评朱子“以性为情、以情知性” ,混淆了性与情、道心与人心的界限 ,认定已发的道德情感仍然是“性”而不是“情”。王夫之对于“情”的警惕防范 ,超过了朱子。两人均认同情才本于性。但朱子的思考重点是“心”“性”“情”一体三分 ;王夫之的思考重点则是以“性”(道德理性 )为轴心 ,从“性”“气”二本出发来说明“情”“才”的善与不善 ,力图通过“正情”“尽才”“功效”以“尽性” 相似文献
12.
13.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1):238-247
博学鸿儒科是清初文学发展的转捩点。博学鸿儒的性情诗论,体现出清初性情诗论的多维转向。其一,强化诗人主体性的转向,针砭摹拟弊习与倡导真性情相结合,破立并举的论述方式呈现出自觉的批判指向与立论意识。其二,复归平和的基调转向,性情诗论的情感与审美基调因时而变,从慷慨激烈转向柔和平缓,蕴含着对清朝的政治认同。其三,凸显政教观念的转向,推崇"性情之正",依托《诗经》、杜甫诗歌宣扬礼义、忠孝等思想,与清朝的政治诉求相适应。博学鸿儒的性情诗论,既是诗学理路调整的内在需求,又与社会形势、政治环境、士人心态等变化密切相关,起到了形塑"本朝"诗风、促进庙堂之音的作用,并影响到后人对明代文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15.
《学问中国》是本多人文集,内容遍及哲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历史、生态等众多领域,作者都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国内学术新锐,分别对自己专攻的学术发表心得,可以称得上是对当前中国学界前沿成就的一次集中显示。全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写出了作者的新见... 相似文献
16.
17.
理学中的性情之辩的实质即道德与自然、体与用的关系。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一方面继承了宋儒“性体情用”的思想 ,另一方面又对性情作了双重理解。在如何处理情的问题上 ,吴澄像大多数理学家一样 ,主张“性其情” ,反对“情其性” ,表现出强烈的理性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船山逝世 31 0周年之际 ,我们重进船山思想宝库 ,联系当今时代发展 ,探寻幽源 ,深深感到船山那崇高精深的道德学问 ,对现代文明建设仍有重大的借鉴和启迪意义。一、从船山道德学问的历史价值看今日之学界船山先生在学问上能取得“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 ,又“独树一帜 ,别开生面”的伟大成就 ,首先是以他高尚的道德情怀为基础和前提的。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怀 ,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历史忧患意识。这是他潜心为学 ,孜孜以求的动力所在。其次是他对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盛衰和国家兴亡过程中伟大历史作用的深刻… 相似文献
19.
20.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罕言“性”,但这并不表明孔子不重视人性。事实上,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人性论的发展方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春秋时代,论性者往往“以情释性”,而此情又是“喜怒哀悲”的自然之情。孔子则推崇“仁”。“仁”是一种道德情感,但又来源于血缘亲情的自然情感,因而具有沟通天人,连接天命与自然人性的特点,更具伦理价值。本文分析了孔子之“仁”的内涵,揭示出“诚”的情感是“仁”之本体,“仁”是在“诚”基础上的美善合一。同时说明,孔子重视情感教育,以体现于“诗”、“礼”、“乐”中的中正平和、真诚恻怛的感情来涵养塑造美好人性,起到化性成善的作用,并进而向“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的理想境界与和谐社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