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瞽,是我国古代矇、瞍、师之类盲目乐人的代称,也是我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专职”诗人。这是一批“诗歌女神缪斯同时给与了快乐和不幸的人。她夺去了他的两眼的光明,却燃烧起他心中的火焰”(楚图南译《希腊的神话与传说》)。如果说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曾以他  相似文献   

2.
在《楚辞》中,有一组《九歌》;在《九歌》中,有一篇《东君》。 《九歌·东君》是一则神话,也是一首诗歌,确切地说,它是以诗歌形式记下的一则太阳神话,是神话与诗歌的结合。它是民间的口头文学,也是作家的书面文学,更确切些说,它是我国古代的伟大作家屈原,在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  相似文献   

3.
《琼州学院学报》2017,(1):27-33
神话在魏晋诗歌中广泛地存在,构成魏晋诗歌的重要内容。神话对于魏晋诗歌,在内容、形象、语言、深层涵义以及诗人的个性表达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同时,魏晋诗歌也对神话的发展发生作用,促进了神话的仙话化。魏晋诗歌广泛地运用神话,这与神话自身的丰富意蕴、神话的自然发展、魏晋时期搜奇记异的社会风气以及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传记文学无论是从与小说、诗歌等传统文学样式进行比较的角度看,还是从传记文学自身的纵向发展的角度看,都是相当引人注意的,甚至可以说,其成效是前所未有的。90年代以来诗歌创作每况愈下,诗歌读者越来越少已是公认的事实。小说创作的状况要好得多,长篇小说的出版数量一直攀升,直到年产八、九百部之多,但真正能够成为热销,而能在读者中、特别在青年读者中产生如建国后17年出版的《红岩》、《红旗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诗歌和历史的关系极为密切,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发轫期,诗和史更是密不可分,许多历史传说以诗歌为载体。商、周祭祖诗中提到的历史传说在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原始生命力和生殖力崇拜以及反映本族祖先的神秘色彩、早期战争的壮烈和残酷方面有相通相似之处,同时,在题材、内容、体例等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诗经》中这两组英雄祖先颂歌作为历史传说的早期诗歌载体,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部族属性。  相似文献   

6.
吕健 《理论界》2010,(3):132-133
古风诗歌中的英雄传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道亮色,而在古典时期悲剧诗人的笔下这一传统得到了自觉承续和创新。本文旨在通过神话叙述的结构分析揭示出欧里庇德斯《疯狂的赫拉克勒斯》在诗歌传统演进中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张思齐 《殷都学刊》2013,34(3):50-60
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其文学创作各体皆善,而尤其长于传记.宋濂的传记文学创作包括单篇作品和《元史》中的纪传体作品两个大类.宋濂《王冕传》的结构与八股文相近.宋濂《王冕传》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由奇之怪这一传主性格逻辑发展的链条之上.它由八个环节构成,这与八股文的运思在机制上十分接近.从宋元时期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是一道浩荡的洪流,它向一切文体渗透,也渗透到传记文学之中.从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看,宋濂的传记文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宋濂生活在元、明易代之际,其传记创作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英国人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的文章,据我所知,此篇大约还是首见。作者将它寄给我,以其论述简明扼要,特推荐给《社会科学研究》发表。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1924年茅盾先生在《中国神话研究》中曾论及,以为“材料太芜杂,议论太隔膜”,“实在不能叫我们满意”。1925年鲁迅先生在给梁绳纬、傅筑夫信(见《鲁迅书信集》上卷)中说:“沈君评一外人之作,谓不当杂入现今杂说,而仆则以为此实一个问题,不能遽加论定,中国人至今未脱原始思想,的确尚有新神话发生,……故自唐以讫现在之神话恐亦尚可结集,……”信中“沈君”即茅盾先生,“外人之作”即倭纳的《中国神话与传说》;看得出来,两位先生对中国神话的见解,早年曾有过些分歧,鲁迅先生看得似乎更开阔些。倭纳的《中国神话学辞典》是在《中国神话与传说》的基础上,以神仙人物为纲,又加入了好些印度神话人物编写起来的。作者取材虽难免有后起、庞杂之弊,只看见中国神话的“流”而没有看见中国神话的“源”,因而对《山海经》等书,竟视若无睹,未曾道及;然而他的视野开阔,毕竟看见了中国神话有如此浩瀚汪洋的“流”,广采博搜,发为著述,介绍给外国的读者,使彼西方人士,也略知中国神话的丰美,他对中国神话研究作出的贡献,是不可埋没、值得称道的。现在我国有些学者,却只看见中国神话的“源”,只去研究《山海经》等几部书,而没有看见中国神话的“流”,不承认后世的许多书籍中也有中国神话,又是一偏。要知须得“源”、“流”兼顾,才能认识中国神话之全。  相似文献   

9.
《恩底米安》体现了济慈诗歌的神话唯美主义倾向,显示出神话入诗的独特审美魅力,这一创作取向在西方浪漫派的诗歌中是最重要的精神特征。不过,《恩底米安》在艺术上过分追求诗境的梦幻效果,导致神话诗思的迟滞和感性想象过分主导了诗歌的情调,这是我们应该予以重视的。从《恩底米安》的分析中可见诗歌与神话的现代关联,显示了诗歌创作的多种思想与审美可能。  相似文献   

10.
屈原否定论者从多方面否定屈原,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说屈原不见于先秦典籍。过去,胡适在屈原的名字上加上“传说的”三个字(《读楚辞》),如今,三泽玲尔说:“屈原,完全应该视之为传说性的人物。”“关于屈原的历史传说,恐怕是……作为一种传说的神话而创作的。”(《屈原问题考辩》)这种屈原是“传说  相似文献   

11.
在《故事新编》创作方法的问题上,争议是颇大的。有人认为它是现实主义的,有人认为它是浪漫的主义的,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还有的逐篇具体分析而将这些小说分别划入某种创作方法(这一派的具体看法又有不同)。总之,各抒己见,说法纷纭。本文不拟就此问题进行争呜,只准备围绕主体的创作心理,论述《故事新编》的浪漫主义线索。 鲁迅曾说,《故事新编》里的全部作品,“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其中,属于神话题材的有《补天》、《奔月》,属于传说题材的有《理水》、《铸剑》,属于历史题材的有《采薇》、《出关》、《非攻》、《起死》。在这里,神话、传说及史实本身作为“新编”的对象,是既定的,即使它们的流传有歧异,但作者对之只存在选择的问题;而“演义”,却自然而然包含着艺术虚构即鲁迅所谓  相似文献   

12.
叶芝诗歌中善于运用神话原型或母题,通过作者对神话思维独特的运用和理解,解释人生中的各种感知、秩序、现象或意识活动,其诗歌中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叙述内容融合了真实的历史成分。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切入,分析了叶芝诗歌中的神话思维与诗歌结构之间的关系,认为叶芝诗歌的深层结构潜藏在作者的神话思维中;诗歌中的许多意象来源于神话;诗歌叙事反复地重写着古老的神话并创造着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传记文学,从数量到质量,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因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阶段 传记文学作品早在古代就出现了。但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则是现代形成的。 我国传记文学的最早萌芽,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左传》与《战国策》等史书。比如《左传·曹刿论战》与《战国策·触(尤言)说赵太后》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它们既有史料的实录,又有形象的描绘。但在总的倾向上仍属史书性质。到了《史记》,便出现大量传记文学作品。它们的特点是“不虚美,不隐恶”,坚持“实录”原则。它们“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故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为我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茅盾,不仅是中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巨人。他在二、三十年代写的《神话杂论》、《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收入《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楚辞与中国神话》,《关于中国神话》、《读<中国的水神>》(收入《茅盾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等,是探讨神话学理论的专著,是“企图在神话领域内作一次大胆的探险”,“实在是开荒的性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序》)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迄今还没有人给予认真的总结和评述。本文力求系统全面地在评述茅盾的中国神话学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和考察。  相似文献   

15.
一、《西游记》是一册神话小说历来人们总把《西游记》看作是谈经说道的故事,或者把它看作是神魔小说,以区别于神话和叙事诗。我以为这些看法是值得商酌的。《西游记》从其基本精神上来看,实在是一部神话小说。它那全体的艺术构成,是以民间的世俗传闻为经,以神话的想象和传说为纬,相互交织起来,并在那上面点染了佛道教义而写成的。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62-263
<正>闻一多的《神话与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共收录18篇论文,追溯了中华大地远古神话所蕴涵的神韵和色彩。闻一多以神话为中心,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细致考察;以《楚辞》为代表,对先秦诗歌进行详尽阐述,诠释了神话与诗的紧密关联。在《神话与诗》中闻一多认为,神话是一切文化尤其是文学的源头,研究神话如同研究诗一样,要清理自上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心路历  相似文献   

17.
论述中国传记文学2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以时间为经,分五个时段,系统全面、精当而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传记文学以《史记》为代表的辉煌开端,杂传的兴起及其成就,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型发展。总结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论太古神话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我国古代神话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使人惊奇的现象:几个最古老的、保存得比较完好而没有遭到古代学者篡改的神话,差不多都是悲剧性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戚、鲧禹治水,都是这样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虽说不上是悲剧性的,但只是个别。悲剧性神话占了如此大的比重,足以说明悲剧精神是我国太古神话的重要特征。夸父逐日等四个悲剧神话都保存在《山海经》中:《夸父逐日》在《海外北经》;《精卫填海》在《北次山经》;《刑天舞戚》在《海外西经》,《鲧禹治水》在《海内经》。鲁  相似文献   

19.
斯托雷奇论中国古典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顿·斯托雷奇(Lytton Strachey,1880—1932)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他曾写过《维多利亚女王传》和《维多利亚时期名人》等传记文学书,以其流畅、生动而隽永的文笔著称。他的接触中国古典诗,是通过阅读英国的赫勃特·贾尔斯(Herbert A.Giles,1845—1935)用英文译出的《中国文学精萃》一书。贾尔斯是英国的一位汉学家,他在满清时曾到中国住过二十多年,任浙江宁波英国领事馆的领事。回英国后,他担任剑桥大学的中文教授。  相似文献   

20.
蜚声中外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古代藏族民间文学的丰厚而坚实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史诗《格萨尔》产生之前,藏族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因此,《格萨尔》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各类民间文学作品及其素材均在史诗中有所表现”。①正因为如此,《格萨尔》才逐步发展,日臻完善起来,被誉为“藏族文学群峰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