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竹建筑符号最典型的是竹干栏式建筑形态,它主要包括傣族竹楼、景颇族竹楼、德昂族干栏竹楼、傈僳族竹楼等。云南竹建筑文化符号圈中符号运动有"中心葑边缘"、"穿越边界"两种方式和串联运动、反馈运动、迭加运动、并联运动四种运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金平傣族、瑶族的民居建筑范冕云南省金平苗、瑶、傣族自治县,是祖国西南边防的重要屏障,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瑶族多居半山,以耕作水田为主;傣族居住于河坝、河谷地带,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本人对励拉乡普洱上寨傣族“干栏式”建筑和八一寨瑶族汉式民居建筑进行...  相似文献   

3.
傣族     
到过云南傣族聚居区者,无不赞叹那亚热带风光的绮丽动人!请看那一个接一个的大小平坝上,撒下点点村落,翠竹环抱着鳞列的竹楼。早晚炊烟缕缕,原鸡(又名长鸣鸡)长鸣。望不尽的良田沃野,赏不够的香焦、椰林。 傣族分布在云南省境内有七十六万余人。聚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有二十万八千余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二十一万三千余人。此外,约有三十四万人分散聚居或杂居在云南境内的三十余县市。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寻觅被历史湮灭的遗迹,结合有限的历史资料分析,指出云南红河上游的傣族地区,和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傣族地区一样,也曾经有过傣族建“勐”创业的历史时期。从而,对揭示古代傣族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犀鸟的爱情     
王小娥 《社区》2011,(32):49-49
美丽的西双版纳.有一种奇异的鸟——犀鸟。 关于犀鸟,当地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很早以前。原始森林中住着一对青年夫妻,男的叫岩歌.女的叫玉坎。岩歌是傣族的好猎手,玉坎是有名的美人。他们相亲相爱,情意绵绵。岩歌担心自己外出打猎时,玉坎会遭到坏人的伤害,因此每次临行前都把竹楼的楼梯抽到楼上去,  相似文献   

6.
从傣族“苏荒怀”祭牛仪式看云南古代的牛祷习俗玉腊“苏荒怀”,傣语意为祭牛仪式或“叫牛魂”仪式,是西双版纳勐腊傣族农村的一种古老农祭习俗。它不仅产生较早,沿传时间较长,而且在以农耕为主的傣族社会生活和人的观念形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了弄清它的全过程和所...  相似文献   

7.
“垄林”是原始宗教崇拜的产物,但在实质上,它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纯朴的自然生态观。傣族人民在与自然的长期相处中,深刻地认识到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有水稻田,没有水稻田就没有鱼米,没有人们赖以生存的鱼和米,人类就不能繁衍生息。因此,要保护水源,就必须重视保护包括“垄林”在内的生态环境。傣族的“垄林”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文化就是这样形成的。“垄林”文化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防止水患和旱灾,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谦 《社区》2011,(28):1-1
本刊到访过这样一个新建小区,每栋楼门里的墙壁上,都有一个“楼门公共信息栏”,这里与别处不同的是,“公共信息”只占了很小的面积,大约在信鼠栏—端1/5的版面,贴有一些物业和居委会的通知,其余4/5都是在展示小区里孩子们的一些书画、手工作品,相当于孩子们的“作品园地”,鲜艳的颜色让楼道显得生气勃勃。公共信息栏周围的墙壁也很干净,看得出有人维护。  相似文献   

9.
娘家竹园     
贾如琴 《社区》2009,(17):53-53
我沐浴着中午的杲阳,沏一杯芳香四溢的绿茶,心如止水。我独倚楼栏,翻开唐诗,穿越时空,李贺“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风吹千亩迎风啸,乌重一枝入酒樽”的诗句,萦绕我的心扉,放飞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追忆起娘家屋后的一片竹园。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近现代城市化及交通运输现代化的进展,人工材料大量应用于城市建筑,相对减弱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以及受天然建筑材料的制约,从而加强了不同地域城市建筑的相似性。然而历史上的城市则较强地表现出建筑材料与地理物产的关系及建筑形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比如在黄土高原,因黄土有较好的垂直节理,所以依原挖土,筑凿窑洞,自然天成,而且窑洞冬暖夏凉也很适应当地的气候特点,所以历史上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区的主要建筑形式;江南地区以产竹为盛,竹楼耐期通风的特点正适合水乡潮湿的空气和多市酷热的…  相似文献   

11.
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部,西南和东南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是一个风景秀丽、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西双版纳是傣语 sipshong panna 的音译,sipshong 是“十二”的意思,panna 意为“千亩之田”,从词义上讲,西双版纳即为十二个缴纳田税的单位或行政区域。在这块总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以傣族为主以及布朗族,爱尼族等几个少数民族。他们独特的民风习俗最近在日本也有所介绍,其中每年都要举行的傣族泼水节,作为规模最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期间 ,忽闻黄惠教授因病于成都逝世。这突如其来的噩耗 ,令我震惊和伤痛。我和惠教授交往数十年 ,三年前我赴昆明参加会议 ,彼此曾就民族学和傣学研究等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作永日之谈 ,他的谈话对我启发良多 ,不料竟成永诀 ,更加令人神伤。1958年 ,我和惠均在云南省社会历史调查组参加傣族社会历史的调查研究工作。在这段时间 ,无论在田间劳动还是在傣家竹楼 ,我们都互相配合 ,按照预设的问题 ,和傣族群众在轻松的聊天中层层深入地了解情况 ,搜集资料。他对傣族的研究 ,数十年如一日 ,孜孜不倦 ,锲而不舍 ,且思想活跃 ,颇多新意…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利灌溉及其社会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水利灌溉及其社会意义初探高立士我有幸于1949年7月(距今45年前)进入西双版纳.目睹了神秘的未开垦前的版纳原貌。那时的版纳,无一里公路,从昆明至景洪,跟马帮走了26天。一叶独木舟渡过澜沧江;全州无一度电,晚上一片漆黑,只有竹楼的火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基本上是绿色的,或准绿色的。在古代建筑发展史上形成了“象天法地”“建筑节俭”“因地制宜”“崇尚自然美”和“风水环境意识”等思想观念。总结、继承这份建筑文化遗产,对中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传统建筑哲学的差异在于:中国建筑作为礼制的象征,往往通过位序、色序等象征手法来体现或设定人与人的上下、尊卑关系;由于礼制相对固定,建筑形式也相对定型。而西方建筑是理念的派生物,可以按照某种抽象而永恒的理念推理出来,建筑形式与理念类型之间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并且建筑形式随着理念的丰富而不断更新。在建筑美感的追求上,中国建筑及其哲学以“中和”为美,而西方传统建筑及其哲学以“崇高”为美。  相似文献   

16.
丁涛 《社区》2010,(16):29-29
“有啥事俺照这上面的提示打个电话,大事小事都不用愁。”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大官苑社区,居民王大爷指着居民楼上的楼宇服务栏高兴地说。原来该社区每栋居民楼上都有这样一个服务栏,上面公示着楼字党支部书记、物业办等4个便民电话和天气预报、菜篮子信息等4项便民提示。这是兰山区楼宇党支部建设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7.
傣族历史古籍研究的新硕果──《泐史研究》评介吴永明1993年12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德普先生所著《泐史研究》,是我国傣族历史古籍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当地傣族自称“傣泐”。1947年,李佛一先生首次将傣文历史古籍译成汉文,并...  相似文献   

18.
作物间作法     
一、株型要“一高一矮”。即高秆作物与低秆或无秆作物问作套种,如高粱与黄豆、黑豆,玉米与小豆、绿豆问作套种等。这几种作物问作,还有补助氮肥的作用。二、枝型要“一胖一瘦”。即枝叶繁茂的作物与无枝或少枝的作物问作  相似文献   

19.
谈傣族古文字历史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傣族古文字历史档案华林傣族古文字是一种拼音文字,来源于印度的巴利文,随着小乘佛教的传入和翻译佛经的需要而创建,现存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使用的傣仇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大部地区及景谷、沧源、双江、耿马、镇康等县的部分傣族地区使用的傣纳文;德宏...  相似文献   

20.
寺庙建筑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以平面形制为出发点,探讨了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主要是吐蕃王朝时期,佛教由大唐和尼泊尔同时传入藏地,寺庙建筑作为外来建筑形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受到了来自汉地、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文化发达地区建筑文化的影响,此时的寺庙建筑平面形式以对印度寺庙的模仿为主;发展期主要是后弘期开始的前四五百年时间,随着佛教文化与藏地文化的融合,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逐渐有了自己的雏形,就是“前堂后殿”和“前堂侧殿”形式的出现;伴随着格鲁派的发展壮大,寺庙形式趋于成熟定型,三段式的平面布局,“前堂后殿”式成为平面形制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