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内物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学原理,人民币升值将使得人民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降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水平.但近期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不断升高,我国的通胀水平仍居高不下.为测算人民币升值是否能有效缓解我国的通胀压力,本文根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物价的影响机制,并考虑到进口品对国内品的替代作用和部门间的价格传递效应,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和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情景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PPI、CPI和各部门生产者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缓解我国通胀水平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
生产结构日益复杂,现行PPI和CPI统计指标体系的两个缺陷——覆盖面和重复计算——日益严重。本文借鉴美国劳工统计局的FD-ID PPI体系构建方法,构建了基于上游度方法的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并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发现:(1)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覆盖面与重复计算问题,为PPI—CPI分化之谜提供统计核算角度的新解释。现行PPI与CPI呈现显著分化现象,而新构建的FD-PPI与CPI走势相当一致,PPI-CPI分化几乎消失。(2)生产链PPI统计指标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价格指数的传导机制。总体上,各阶段的价格冲击对其下游需求阶段有显著成本传导,而对其上游阶段的影响较小,且对冲击的反应在最邻近下游阶段最强,在进一步下游阶段趋于变弱。但由于中国特有的上下游生产结构特点,阶段3的价格冲击对下游阶段4和对上游阶段2都有显著的传导影响。(3)2011年1月~2022年8月,现行PPI与CPI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上下游正向传导关系,而本文构建的FD-PPI与CPI之间则存在明显的上游到下游正向传导关系,价格传导具有一定的成本推动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出口企业决策?本文从出口质量的角度研究汇率变动与企业决策的关系。我们利用2000~2006年制造业企业和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库,修正了以往的出口质量测算方法,更准确地测算出口质量。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实证证据表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压力促进了出口质量提升:10%的人民币升值使企业出口质量平均上升0.19%。我们进一步发现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大的行业中,人民币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为0.4%,而在质量差异化程度小的行业中该效应不明显。此外,人民币升值减少了出口企业数目,且升值对出口质量的提升效应在非核心产品及低生产率企业中更明显。本文发现了汇率变动影响企业决策的新渠道,同时也表明竞争强度是质量升级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作为能源需求大国、世界工厂和开放经济体,中国受到输入型通胀的影响。本文从实证和理论两方面,系统分析输入型通胀的经济和政策影响。来自SVAR的证据显示,进口价格冲击表现为一个典型的负向供给冲击,推高通胀同时抑制经济活动。进口价格冲击对PPI的影响远强于对CPI的影响,同时引起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反事实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紧缩性响应主要源于进口价格冲击的直接效应,同时放大了进口价格冲击的负面影响。接着论文构建和估计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开放经济模型。模型引入多种进口品和盯住进口通胀的货币政策。估计结果显示,进口价格加成冲击解释了大部分时期的PPI变化,但对CPI的解释效力有限。模型拟合脉冲响应与实证结果基本一致。CPI和PPI的价格分化主要源于组成效应,而与整体进口占比的关系不大。输入型通胀向CPI的传导不畅主要源于衰退效应弱化了国内边际成本的上涨。最优货币政策分析表明,当受到进口价格冲击影响时,放任输入型通胀、忽视稳增长和政策的持续性都会带来更低的福利水平,央行需要更加积极的应对输入型通胀,以此降低PPI和投资受到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2008,(10)
PPI与CPI间的巨大差距是吞噬企业业绩的罪魁祸首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4.9%,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1%。至此,所谓价格体系的"剪刀差"—国内PPI反超CPI—已经达到5.2个百分点,并且连续三个月倒挂。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08,(27):16-17
今年以来,在国家相关部门连续政策干预下,全国CPI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但PPI(生产价格指数)却一路走高,由去年7月的2.4%涨至目前的8.2%。持续高增长的PPI为暂时缓和的CPI蒙上再次反弹的阴影。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加,无论通畅与否,生产资料价格向下传导只是时间的问题。下周四,备受瞩目的中国经济半年报将由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7.
通过国际与国内两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币"外升"与"内贬"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是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引起国内的通货膨胀,最后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内经济调控两个角度提出改善人民币"外升内贬"情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徐然  高翔  杨翠红 《管理评论》2023,(12):53-62
本文构建引入供求度和垄断效应的投入产出进口价格不完全传导模型,并区分加工贸易生产的异质性,测算了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对各部门产品价格水平以及各类价格指数变化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对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设备等下游的电子设备类产品价格影响最大,国内市场中非外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由于供不应求,受到的价格传导效应会被增强。区分加工贸易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一般价格水平受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受影响的程度相比不区分加工贸易的基准测算结果分别下降29%和53%。相反地,由于大量的进口电子元器件被用于生产加工贸易出口电子产品,出口品价格指数受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相比不区分加工贸易的基准测算结果进一步增加30%,而这部分价格传导效应会通过全球价值链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9.
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的传递效应,是国际经济学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同时对宏观经济政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关于人民币汇率到国内CPI指数的传递效应,已有主要文献均认为该效应微弱,或根本不显著。但是本文发现:由于各地区的开放程度不同,以及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区域经济政策侧重点有所不同,实际上各地区受到的内、外部冲击是非对称的。在加总获得全国CPI指数的过程中,上述信息遭到严重损失,因此会对汇率传递效应分析造成误导。考虑到这一干扰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对CPI的传递效应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压力,人民币升值是我国所采取的一项现实的选择。2005年汇率制度改革至今,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超过15%,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如何尽量避免升值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使国内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11年4月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趋势几乎呈现直线上升,升值步伐也由温和转为加速。特别是进入8月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40,至6.399左右,再创汇改以来新高,且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约3.5%。人民币的大幅升值将给国内的涉外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原因入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涉外企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企业换汇成本上升;人民币贷款利率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上调,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元贷款利率持续在低位运行;同时CPI、PPI及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加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本文从采购和销售角度将企业细分为四种类型,概要分析当前金融环境对上述企业的影响及对策;重点通过G公司的管理实践,阐述我国企业应如何积极采取行动,减少汇率利率等因素变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测定了人民币汇率与美债收益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升值对美债收益率有较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1%,会带动美债收益率下降1.872%;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升值1%,会使得美债收益率下降1.638%;当美债收益率偏离其长期均衡时,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会以0.163的速度调整美债收益率向长期均衡靠近。  相似文献   

14.
回顾日元对美元升值历史,总结经验教训,警钟长鸣;分析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寻求人民币最佳升值模式和空间:人民币不能"大幅度"升值;人民币升值不能"一次性到位";人民币升值只能采取"小步稳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汇率变动不但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政治周期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机制,建立"政治周期外溢效应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1)美国政治周期对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有着直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资本流动与政策调控传导的;(2)人民币升值率随着美国大选和中期选举而呈现周期性变化:人民币的升值率在美国总统上任后的第一年显著减弱,而在中期选举后的第一年却显著升高;(3)虽然政治周期的影响不因执政党不同而发生改变,但总统与国会的"党派一致"与否却会对这一影响有重要作用。本文不仅将人民币汇率影响机制的研究拓展到政治领域,而且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模型用以系统分析政治因素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同时还为全面理解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外部环境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费国忠 《经营管理者》2013,(5X):237-237
人民币的升值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其对于国际国内的经济产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内经济各个层面的影响着手研究,如产业结构、进出口贸易、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人民币的升值对于国民经济结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对外贸易等等方面的巨大影响。从总体来看,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经济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面对人民币升值,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经济,减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升值问题是近年来经济学界的热点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最初起源于国际社会,但国内经济基本面、汇率制度与经济政策也构成了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本文在分析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就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利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其利弊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首先基于价格超调理论和庇古财富效应理论,全面解析了货币政策对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发现,货币政策不仅会直接影响CPI,而且会通过资产价格的超调效应间接影响到CPI.其次,本文进一步引入马尔科夫区制转移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不同区制特征,并从参数时变角度测算了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CPI的动态影响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第一,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扩张和收缩二区制特征.第二,短期内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较之CPI有超调效应,长期看货币政策通过资产价格的庇古中介效应间接影响CPI.第三,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和CPI均存在非对称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小于紧缩性货币政策效应,同时资产价格对CPI同样存在非对称性影响,“损失规避”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我国面临的棘手问题,争论不断。不少专家学者通过对我国外贸企业实际调研或实证分析,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人民币升值到底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究竟能否解决与日益俱增的贸易摩擦问题,究竟能否有助于解决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本文拟从国内国际环境出发,探讨人民币加速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