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农民工侵财型犯罪日益严重,逐渐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通过对G省三大监狱及A市三个行政区抽样调查的1 590个样本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农民工就业状况、职业类型与农民工侵财型犯罪之间的关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民工侵财型犯罪的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歧视性就业政策对农民工的长期影响,从而导致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长期处于失业或无业状态。此外,农民工个体的年龄、收入对是否发生侵财型犯罪行为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抢劫、抢夺、盗窃即"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在社会上发案率居高不下,成为一大隐患危害社会,使人们缺少足够的安全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建议通过加强法制教育、广泛动员群众防范、改善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对无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加强对废旧、车辆销售、修理等市场的控制等措施,有效防治"两抢一盗"案件。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问题,随着隐性违法行为侵财性、盲目性和暴力性等特质凸显,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原因复杂,主要是由农村社会环境的"灰色化"、留守家庭功能的"失常化"以及教育管理层面的"放任化"等原因综合所致,应从法律治理、社会治理等维度出发,构建完善的综合治理体系,为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行为发生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于侵财型犯罪而言,犯罪人的直接目的是通过侵犯被害人的财产而获得经济利益,被害人在此类犯罪中遭受的损失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上。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对侵财型犯罪中被害人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主要是围绕着追缴赃款赃物以及赔偿经济损失而展开。然而,在诸多现实案件中,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往往难以通过法院判决追缴、责令退赔或另行提起民事诉讼途径获得有效救济,凸显出我国法律的内在缺陷。针对当前侵财型犯罪中被害人民事权益的保护现状,应分析其法律根源,提出完善对策,以期构建有效的刑事被害人民事权益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定货币数字化在技术上实现了货币从法律意义上的种类物到特定物的跃迁,可以有效提高货币运行效率、充分发挥反洗钱等国家治理功能。法定数字货币虽然安全系数较高,但仍然存在遭遇盗窃等侵财犯罪的风险。针对以法定数字货币为犯罪对象的新型侵财犯罪,重点关注“打破旧占有、建立新占有”的传统刑法认定模式明显力有未逮。考虑到法定数字货币的技术属性与法律属性,在判断其权属时,应分别针对法定数字货币的表达式和作为货币财产的内容加以讨论。具体来说,应结合法定数字货币的不同应用场景,在危害行为类型、危害结果表现以及非法占有目的与法益和行为相呼应三个层次,重构盗窃数字人民币行为的司法认定标准,并将其作为完善数字时代侵财犯罪刑法认定模式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6.
诉讼欺诈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侵犯的客体包括公私财产权益和正常的司法秩序。诉讼欺诈在我国仍处于立法空白状态,由此所导致的诉讼欺诈"同案不同判"现象比较严重,司法实践中对侵财型诉讼欺诈一般按"三角诈骗"来处理,对非侵财型诉讼欺诈按有关妨害司法秩序罪处理。立足于刑法特有的规范价值和防卫功能,在刑法中增设诉讼欺诈罪是对诉讼欺诈行为进行规制的必然选择。在诉讼欺诈入罪的基本立场下,有必要从刑法视角对诉讼欺诈进行"三元"解构,宏观上探寻诉讼欺诈入罪的必要性,中观上厘清诉讼欺诈应有的内涵和外延,微观上配置诉讼欺诈入罪的罪刑当量。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是一个人们未曾关注到的法律隐蔽角落。它具有侵财性、盲目性、偶发性、暴力性、混杂性和易衍化性等特征明显,主要是由农村社会环境的“灰色化”、留守家庭功能的“失常化”以及教育管理层面的“放任化”等因素综合所致,现已成为了一个棘手的社会治理难题。从伦理治理的维度出发,通过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伦理关怀,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社会化环境,从而为预防、控制和减少留守儿童隐性违法行为发生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聋哑学校的聋生外出进行侵财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聋校管理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值得关注。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对聋生缺少必要的信息管理,社会的不良关注是导致聋生逃学的主要原因.加强聋生的安全常识教育,开展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作教育,重视法制教育,强化聋校聋生的人性化管理将是有效预防聋生逃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春节前后是刑事案件高发期。各地警方都已经开始关注频发的侵财类案件在银行、商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加紧预防但上海市浦东新区近日发生的抢劫案却引来不一样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3月14日第11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将原实务界及理论界探讨的刑事和解诉讼理念立法化,并做出了比较细致的规定,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为广大农村地区侵财类及侵犯人身权利轻微刑事案件的处理提供了便捷且社会效果良好的结案方式,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如今正式...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计算机网络犯罪远远比当初单一的计算机时代更令人困扰,计算机网络犯罪所带来的新型的犯罪问题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人的想象和制定法制的速度,如何利用现有的法律程序规范计算机犯罪及如何在现有网络的犯罪前提下制定出最切实可行的法规也是我们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规定过于原则与笼统,致使在理解与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上存在着不确定性与随意性。为准确认定与精确打击此类犯罪,根据近年来同涉黑犯罪作斗争的实践经验,对黑社余陛质组织根本特征与法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就司法实践中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争议焦点与适用法律难点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犯罪主体男性化;犯罪类型多样化;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组织团伙化;犯罪发展涉黑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后果严重化;犯罪动机突发性。指出了要从保护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改造性预防,特别是家庭教育方面防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4.
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之犯罪构成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客观要件上,二罪的行为前提(负有特定职责)和行为方式截然不同,行为的发生时间也有着重大的区别;在犯罪主体方面,前者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没有任何限制,而后者必须是负有特定义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犯罪客体要件方面,尽管二罪的主要客体要件相同,但次要客体要件却是不同的;主观要件上,一般认为,前者仅限于直接故意,而后者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但实践中以间接故意者居多。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犯罪形势十分严重,形成大案要案突出、犯罪类型多样化、作案手段隐蔽化、组织化程度高且与腐败相联等特点,呈现出国际化、作案手段高科技化、黑社会形式的经济犯罪加剧等发展趋势。文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犯罪的特点,提出了加强经侦队伍业务培训,提高侦办能力,加强情报资料收集和建立统一的经济犯罪情报资料信息网等预防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面对我国目前职务犯罪多发易发严峻形势,我国职务犯罪刑事政策的定位应跳出犯罪后被动反应的消极思维定式。我们应当立足于我国现阶段职务犯罪现状,以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刑事政策为统领,以积极、开放的思维方式构建我国职务犯罪刑事政策体系,着眼于主动遏制、有效遏制,着力于科学惩治,有效预防,专群结合,协同推进,以事后惩罚推动事前预防,以事前预防遏制、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实现犯罪人顺利回归社会,抑制潜在犯罪人和不稳定分子再次犯罪。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和经济的冲击下,当代高校急剧扩招,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法律意识淡薄,加上我国目前在高校存在执法空档,导致高校犯罪率不断上升。为了预防和打击高校犯罪,只有加强高校保卫队伍素质建设,授予其执法权力的同时用法律制裁犯罪,堵住执法空档,并调动各种力量开展法制宣传,建立立体防控体系,实行综合治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两大法系关于环境犯罪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大法系关于环境犯罪都有不少立法 ,但存在一定差异。在环境犯罪的罪过形式上 ,英美法系认为环境犯罪的认定需有故意和过失 ;而大陆法系则采用罪过原则认定环境犯罪。在犯罪行为上 ,作为犯罪是两大法系立法的基本情形 ,不作为犯罪是两大法系立法的例外情形。在刑罚执行上 ,两大法系对刑罚方法的运用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目前我国政府和司法部门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如何处置附着在群体性事件中的犯罪行为是目前司法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刑事干预涉罪群体性事件是刑法的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面对附着在群体性事件之中的犯罪行为,刑事干预既要遵循一般的原则,又要根据群体性事件的特殊性,坚持罪行法定、树立范本原则,罪责自负、严格刑事责任范围原则,证据定罪、事实唯一原则和酌定情节效力最大化、轻重各当原则,以便为正确处理涉罪群体性事件提供较为正确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网络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每一个方面。网络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阐述了网络犯罪的概念、特点,网络犯罪的具体类型,分析了引发网络犯罪的原因,提出了网络犯罪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