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文学创作上,余华从来不安分,他的创作一直处于变动中,且常变常新。当代的很多作家在写作上都有或显或隐的自我重复,余华则很少自我重复,相反,他常常进行自我颠覆与自我反叛。从《十八岁出门远行》到《活着》,从《活着》到《兄弟》,从《兄弟》再到其新作《第七天》,我们都可以看到余华的探索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鲁迅·周作人·胡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初,我在《鲁迅研究月刊》第一期发表了《两峰并峙,双水分流──胡适与周作人》一文;后收入美国李又宁教授主编的《胡适和他的朋友们》第二辑,台湾业强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1年10月,我又在《文学评论》第五期发表了《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一文。这两篇论文近六万汉字,把胡适跟周氏兄弟的关系分别作了比较研究。这次我把这三位文学大师综合一起来谈谈。大家知道,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周氏兄弟和胡适都是同开风气的人物,各自作出了为对方无法取代的历史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周氏兄弟与胡适,就不了…  相似文献   

3.
《卡拉玛佐夫兄弟》与《财主底儿女们》中人物病态性格的比较温艳华被称为“病态天才”的俄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我国抗战时期著名作家路翎,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卡拉玛佐夫兄弟》和《财主底儿女们》中着意刻画了一些具有病态性格的典型人物。稍加比较...  相似文献   

4.
由石钟山编剧、黄力加执导的电视剧《天下兄弟》近日在各地电视台热播,《天下兄弟》讲述了一对双胞胎兄弟让人牵肠挂肚的坎坷人生经历。剧中大腕级绿叶的加盟更使本剧亮色不少。特别是刘佩琦和杜源诠释的双胞胎兄弟的亲爹养父,戏里戏外都是慈父的两位实力派演员扮演起来  相似文献   

5.
1909年《域外小说集》的出版是周氏兄弟在晚清最重要的文学活动。在《域外小说集》中,周氏兄弟审慎地选择了代表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世纪之交文艺思潮的小说作品,来践行以文艺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目标。《域外小说集》能够在1909年出版,与周氏兄弟之前较长一段时间里在翻译领域的摸索和准备是分不开的。周氏兄弟的早期翻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03—1906年是裹挟在晚清译介潮流中的摸索阶段。在晚清译界登场以后,周氏兄弟大致选择了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进行翻译。1906—1908年是周氏兄弟《域外小说集》的酝酿阶段。在合作翻译《红星佚史》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文以移情"的翻译理念。受到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此时他们开始关注俄国文学。周氏兄弟最早关注并认真译介的弱小民族文学是匈牙利文学。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神话史诗《安王和祖王》与舜、象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神话史诗《安王与祖王》故事与《孟子》。《史记》等古籍所载舜、象兄弟故事甚相类似。这两个故事所以相类似,是因为这两个故事可能本为一同源故事。舜、象兄弟故事是东夷族故事,而布依族历史文化来源则与古代东夷族有关,因此布依族的《安王和祖王》故事,可能是舜、象兄弟故事在布依族原始文化中的遗存形式。  相似文献   

7.
关于北宋诗人赵抃兄弟的情况,旧籍没有完整记载.为清楚起见,在全面考察赵抃《清献集》的基础上,就该集涉及兄弟关系的诗文作了细致考索,弄清了赵抃兄弟的一些生平事实,于赵抃与《清献集》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兄弟》的形式化追求、理念化特征以及对过度的沉迷,体现出对先锋派的回归.具有"油滑"性的"大话化"特征以及大量身体隐喻构成的身体叙事带来狂欢化倾向和媚俗嫌疑.《兄弟》具有对深度模式的执迷,但"油滑"也带来结构与意义的自我消解.《兄弟》意味着后现代背景下的先锋的油滑美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张宇飞 《东方论坛》2023,(6):146-154
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最早接触俄国作家契诃夫,是在日本留学时期。彼时日本译者翻译的契诃夫小说,大多是根据英国译者罗伯特·朗的翻译集《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转译的。通过文本对比和史料佐证,可以确认收录于《域外小说集》第1册的周作人译《戚施》《塞外》的底本也来自于罗伯特·朗的英译本《黑衣僧及其他的故事》,该翻译集是周氏兄弟留日时期阅读契诃夫的一部重要资料。而周氏兄弟选择《戚施》和《塞外》的原因,就在于《戚施》反映了俄国社会等级森严的状况、《塞外》描述了西伯利亚的流放生活,二者均呈现出《域外小说集》所选小说“结构缜密、情思幽眇”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友悌观认为兄弟同胞共体 ,应是兄友弟恭的平等关系。但这种平等关系后来恶性发展为不平等的主从关系。吴敬梓接受了传统友悌观念的合理成份 ,对《儒林外史》兄弟群体始终贯穿了褒扬友悌、贬斥虐敖的伦理道德评价。在文学表现上 ,《儒林外史》以前的家训、史传、戏曲、小说 (志怪、话本、长篇章回小说 )对兄弟关系及情节的描述大都停留在简单介绍、单纯劝诫上 ,离不开对伦理教化的宣扬。及至《儒林外史》的问世 ,则有了重大的改变 ,不仅直接将兄弟伦常的失序及重建纳进描写范畴 ,成为揭示封建末世礼乐式微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还通过对兄弟关系的描绘展开了对世情世相的深刻描述和剖析。《儒林外史》兄弟群体在中国古代文学同类题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诗经.常棣》诗颂扬兄弟情谊,认为"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即兄弟重于朋友;同时又提出"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即朋友重于兄弟。对于此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观点,如朱熹等人已有"悖理之甚"的批评。其实,兄弟与朋友,孰轻孰重,未可一概而论。兄弟关系乃"天合"血亲关系,当我们处于"死丧"、"外侮"之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时,兄弟胜于朋友;朋友关系乃"人合"关系,当我们在精神上处于孤独、苦闷之际,需要精神上的理解和倾诉时,朋友胜于兄弟。《常棣》诗正是对兄弟、朋友关系的此种特点的形象化反映。  相似文献   

12.
《三件法宝和仙果》是一则广传于欧洲、美洲、亚洲和北非等地区的民间故事,这则故事在流传的过程中常会和其它型的故事混合或结合发生变异,产生了新的民间故事。如《群魔争法宝》、《妖怪的新娘》、《神鸟之心》、《神鸟之心和分离的兄弟》、《跳舞的鞋子》等。  相似文献   

13.
从所多玛城到圣母之峰──论陀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祝科陀思妥也夫斯基的沥血遗作《卡拉马佐夫兄弟》①是这位天才艺术家一生的丰富总结和生动的墓志铭。在这部巨著中,陀思妥也夫斯基以其特有的激情形象地阐发了“善”必胜“恶”的信念、博爱驯顺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4.
宋徐铉、徐锴兄弟整理的《说文解字》,为后人提供了研究《说文》的两个较好的也是仅有的版本,对我国古代语言文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校定说文序》(以下简称《序》)反映了徐氏兄弟的语言文字观,值得研讨. 一、对汉字形体及其演变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15.
“女部”是《说文解字》中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类,起“女”终“姤”,共收258字,其中重文13,新附字7。目前世上流传的最好的《说文解字》注本莫过于徐氏兄弟的《校定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系传》,但二者也有不少的出入。从徐氏兄弟注解“女部”汉字的不同之处着眼,参校他注,遂得己论。  相似文献   

16.
余华作为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历年来评论界对其的研究一直呈稳定攀升的态势,2006、2007年则达到了一个高潮。其间的关键原因在于《兄弟》的出版问世。2005年,《兄弟》(上)引爆了学界的骚动,2006年的《兄弟》(下)更是一枚重磅,激浪千层,而学术界所渐现的“褒”、“抑”两种观念和态度的对立,也使余华及其《兄弟》陷入较为尴尬的境遇,在经历了“重创”与“荣誉”前所未有的冲撞,更显现了一种纷扰与暧昧的状态。本文旨在将2007年度余华的研究进行理性的梳理、分析、阐释,并着重从《兄弟》研究、比较视野中的余华作品研究及余华前期作品研究三部分入手加以述评,以期能够客观详实地展现2007年余华研究状况.同时也希冀能为学界的余华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奥尼尔戏剧中的兄弟们性格截然不同,这使他们在抉择或采取行动时产生激烈的对抗,对抗中又夹杂着爱与恨的纠缠。文章从分析《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三部戏剧中兄弟们的性格特征入手,分析产生对抗的关键原因,相互妥协的可能性和因素,以此来考察奥尼尔笔下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奥尼尔处理剧本中的兄弟关系时,受到“战斗中的变动的联盟”兄弟对抗兄弟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汪宏华 《社区》2009,(20):41-42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亮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唐中叶著名书论家窦暨的《述书赋》和窦蒙为该赋所作《注》及《语例字格》:一是《连书赋》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窦氏兄弟成书的概况;二是《递书赋》在书论史上的地位、成就和特色;三是窦蒙的《注》和《语倒字格》的特球体例,美学价值和原赋的血肉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金瓶梅》的早期众多抄藏者中,呈现出三条传抄路线,并发自一个源头,他就是麻城邱长孺。而邱长孺与袁氏兄弟的奇遇,使独抒性灵的实践有了新契机。他们精诚合作和商业化运作,不但使《金瓶梅》日臻完美,还获得了丰厚的利益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