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酷爱屈原《楚辞》 ,主要原因是由于《楚辞》思想艺术价值高 ,毛泽东与屈原的性格和创作风格类似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对毛泽东完成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决定作用 ,对毛泽东一生理论创作和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用《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讲话》对延安文艺界的思想批判及其对鲁迅文艺观的借鉴,是思想整风意图的体现,也是对中国左翼文艺思想有意识的整合。毛泽东在文艺的阶级性、杂文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等问题上继承了左翼文艺的主流观念,同时在文艺的人民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文艺统一战线等问题上又吸收了鲁迅文艺思想中的重要观点。这一整合不仅反映了《讲话》与左翼文艺之间的历史联系,也体现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与鲁迅文艺思想之间的离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国外毛泽东研究第四次论战是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事件,学者们围绕着毛泽东的功与过问题,展开了观点和方法的碰撞与交流,显示了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方法论魅力。对这些方法论的反思,对于构建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整体方法论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简评蔺子荣徐向艺同志的《毛泽东经济思想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人民中国出版社出版。我认为本书与同类著作相比,有以下四个特点:1.集中概括了毛泽东经济思想的总体特征、结构体系及历史地位。本书打破了过去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救国时报》对毛泽东的宣传,是中共党报党刊史上的第一次。这次宣传主要包括著作、照片、生平三个方面。通过这次宣传,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影响急剧扩大,特别是对东北抗日联军学习贯彻遵义会议以来的中共中央政治路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毛泽东哲学著作研究观点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黎 《天府新论》1997,(3):89-92,96
本文仅就日本学者对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和军事著作中的一些军事哲学思想的研究观点作一概述,以飨读者。对实践论的研究简况1951年4月,日本的《前卫》杂志第57期全文译载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人由此,日本开始了对毛泽东《实践论》为中。c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毛泽东哲学的重要意义。1952年,日本政法大学教授松村一人最早在日本《思想》杂志上连续发表了长篇论文《论毛泽东哲学的意义》,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哲学思想。他认为:毛泽东的哲学不仅具有中国民族形式,而且具有国际意义,他说:“何如用一句话来表达毛泽…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国外毛泽东研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以马克思主义谱系定位毛泽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颇具争论的问题。围绕它,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进行了两次论战,形成了"异端说"、"阴谋论"等一系列观点。反思这些观点可以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某种程度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自身专业理论研究的先在框架,对毛泽东实践活动前提的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解读存在着简单化、片面化、教条化倾向,停留于抽象概念体系"中介"毛泽东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概念话语,满足于经验现象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个别观点(不是基本观点)的简单比较,看不到毛泽东实践活动背后深刻的认识论基础和思想根源。某种程度上讲,国外毛泽东研究并没有真正回答毛泽东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拓展──读杨信礼著《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何中华毛泽东这位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命运的伟人,其事业和思想将永远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反思诠释并反复咀嚼的深厚宝藏。在越来越多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中,青年学者杨信礼撰著的《...  相似文献   

10.
柳作林  慎涵 《江汉论坛》2022,(9):114-119
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中共党报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毛泽东亲自领导《解放日报》的改版和整顿工作,对改版前《解放日报》党性不强、版面编排不当、“八股习气”浓厚、报道有时失实等流弊进行彻底变革:回归与增强党报党性、重塑与调整党报版面内容、革“八股习气”树“五新文风”等。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论述和办报原则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毛泽东党报思想与新闻理论也在《解放日报》改版过程中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在我国流传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对伊斯兰救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迈进。近两年来撰写出版的著作虽然只有10多部,但都有新思想,新观点,这些著作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伊斯兰救历史和当前伊斯兰思潮的研究。对伊斯兰教史的研究我国学者的实力较强,但对伊斯兰救思想的专题研究比较薄弱,至今汉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史》(秦惠彬译,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2003年2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国学者马通先生的《伊斯兰思想史纲》,  相似文献   

12.
近年,随着“毛泽东热”的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著作。其中,关于毛泽东读书情况的著作也很多。最近,由陈晋主编,广东人民出现社出版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简称《笔记》)一书。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生动、科学的读书方法,更好的认识和研究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此书在参阅了大量书籍、报刊、谈话、回忆录,并在认真核对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书中既有一部分毛泽东所读或批注的原著、原文,还有读书笔记和谈话,最有特色的是注解分析:包括毛泽东所读原著基本情况,毛泽东阅读时的社会背景,并客观分析、评价其读评的基本观点,有利于读者综合、全面地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本书不但对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学者,而且对一般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本文想依据《笔记》所提供的资料,对毛泽东读书的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轨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尚庆飞 《东岳论丛》2008,1(2):114-118
在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就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三种基本的理论立场:一种是从马克思主义看毛泽东,即站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和发展历史上研究毛泽东;一种是从毛泽东看马克思主义,即注重毛泽东思想的自身研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参照系;还有一种是从另类视角透视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即借鉴和嫁接一种或几种理论资源,对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进行分别解读,然后概括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三种研究立场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绘制出了国外毛泽东研究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关系问题上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14.
胡鹏 《南方论刊》2023,(9):36-37+41
毛泽东诗词是我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朽史诗,是毛泽东文学与哲学思想交融的重要载体。《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光辉著作,其阐述的辩证唯物论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武器。本文探讨了毛泽东诗词中体现的《矛盾论》思想,将重点落在抓主要矛盾理念、事物发展的内外因之辩证关系以及量变质变规律。没有毛泽东诗词,我们难以领悟其哲学思想的生机与活力;脱离毛泽东哲学思想,我们也无法把握其诗词艺术的独创性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理论界来说,研究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是对毛泽东的最好的纪念。由董四代、王同起编著的、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和他的时代》一书,正是贯穿了这一思想。该书把毛泽东的生平和思想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空间中去认识,并与当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它是在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反思三十年代东西文化论战和反击国民党文化围剿的背景下产生的。《新民主主义论》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文化在社会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新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筹划新民主义文化建设蓝图,认真领会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永 《河北学刊》2012,32(1):254-255
张伟良教授的新著《在历史深处解读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学术随笔》(以下简称《随笔》),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全书分为建党篇、人物篇、毛泽东研究篇、考证及专题研究综述篇,涵盖了他治党史以来  相似文献   

18.
"古为今用"的含义是: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为今天的现实服务。毛泽东继承《孙子兵法》等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古为今用"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众的大联合》是毛泽东早期的重要代表作。从其撰著语境及基本观念来看,《民众的大联合》是青年毛泽东在五四爱国运动热潮中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来回应社会召唤的一篇时政文章。在《民众的大联合》里,毛泽东早期思想中出现了一些向马克思主义方向发展的征兆。  相似文献   

20.
《黄史》全称《古蒙古汗统大黄史》,成书于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经过后人作了补充和修正。 《黄史》是研究十四—十七世纪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的可靠资料,在蒙古史研究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近代,国外的一些学者对《黄史》一书进行了翻译和研究,引起了蒙古史学界的普遍重视。可见,《黄史》是蒙古文献中一部比较有影响的著作。《黄史》尽管是一部史书,主要内容记述了蒙古历史上诸汗的世袭谱,但是书中反映的一些观点,具有一定的哲学意义。本文仅就《黄史》一书的哲学思想略作介绍和分析。 (一) 《黄史》成书于十七世纪中叶,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由于蒙古封建统治者的推行,黄帽派喇嘛教开始在蒙古地区滋长蔓延。喇嘛教的宗教思想逐渐地融合了蒙古原有的社会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对蒙古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黄史》正是这一时期产生的文献,带有明显的喇嘛教宗教思想,它反映了喇嘛教宗教思想同蒙古传统的思想相互影响的迹象和演变过程。 天与人的问题,一直是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问题,人们头上的一片青天究竟是什么?它与人间的关系怎么样?这是蒙古族历史上普遍注意的问题。蒙古族早在史前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