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卢以纬著的《助语辞》(刻于公元1324年)一书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我国讲究语文虚字用法的最早的专著。刘长桂、郑涛两位先生把它校点并付梓,诚为语言学界的大事。此书的意义正象胡裕树先生说的“把我国研究虚字用法的专书的成书时间大大提前了”。不宁唯是,由于《助语辞》的作者在解释字义时多用当时俗语,为后人保留了元  相似文献   

2.
《助语辞》①是我国第一部专释虚字的专著。它虽是一部训诂著作,但总结了汉代以来训诂学家对虚字的研究成果,触及到了某些语法问题。本文认为,作者卢以纬已有了初步的比较语法学思想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训诂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重视对多音节虚字的阐释是其一大特色;对句子或句间的语义结构关系也有所阐发;尤其是他对于虚字辞气的审定,则直接影响了后世,特别是《马氏文通》的辞气理论。  相似文献   

3.
一、《助语辞》的版本沿革元代学者卢以纬著有《语助》一书。《语助》是我国汉语研究史上第一部虚词专著,初刻于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它的问世早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近四百年。今存《语助》系明嘉靖年间刊行的本子,因收于《奚囊广要》丛书,故又称“奚囊本”或“奚本”。又有明万历年间(公元1592年)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重刻本,该本由胡文  相似文献   

4.
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五日,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初版刘序》之后加了一条附注,全文如下: 关于卢以纬氏的文法著作,大白先生早就提到《助语辞》,我们年来略事收集,开承朋友们帮助摄影、抄录,已经得到四种本子。其中三种都是以“助语辞”为名:(1)明代出版的《新刻助语辞》,见胡文焕编的《格致丛书》,书前有万历壬辰年(公元1592年)胡文焕氏《助语辞序》;(2)清代出版的《音释助语辞补义》,康熙丁酉年(公元168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3)日本出版的《重订冠解助语辞》,享保丁酉年(公元1717年)版,也录胡文焕氏《助语辞序》。这些名为“助语辞”的书,都是卢  相似文献   

5.
胡澍《素问校义》发微施观芬胡澍,字甫,一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人。生于道光五年(1825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享年48岁。胡氏著有《释人疏证》、《左传服氏注义》、《通俗文疏证》,惜皆不存,唯《素问校义》一书传世。《素问校义》乃是清末三部研...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考察《说文解字》与《助语辞》两书研究成果以及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试比较《说文解字》与《助语辞》对虚词的解释,探讨了《助语辞》与《说文解字》在术语、体例、收词、训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异同,指出《助语辞》对《说文解字》虚词成果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两书对虚词的解释研究在词法与语法上存在一些不足,但对语言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者顾炎武对《诗经》韵例的探讨集中反映在他的《音学五书》之《诗本音》中。而《诗经》中虚字是否入韵的问题正属于《诗经》韵例的研究范畴。在《诗本音》中,顾炎武一方面认为虚字不入韵,另一方面又认为虚字可以入韵。从现代音韵学的角度来看,顾氏的观点有得有失,值得后世学者加以深究。  相似文献   

9.
“事略”一词,《辞源》解:“文体之一种,以记人或事。宋王偁有《东都事略》一百三十卷,记北宋九朝事迹。明归有光《震川集》二五有《先妣事略》,记其母之生平。”《辞海》解:“传记文的一种。记述人物事迹的大略。多用于已死的亲属或戚友,如明归有光所作《先妣事略》等。也有记述若干人物事迹的大略而辑成一书的,如清李元度的《国朝先正事略》。”新编《汉语大词典》亦略同。  相似文献   

10.
《虚字说》是清初袁仁林撰写的一本讲解文言虚词的专著。袁仁林,字振千,清代陕西省三原县人,雍正间贡生,生卒年不详。著述除《虚字说》外,还有《古文周易参同契注》、《韩文笺注》、《瓠园丛语》等数种。 《虚字说》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初刊于乾隆十一年(1746),略晚于刘淇的《助字辨略》(初刊于康熙五十  相似文献   

11.
《复旦学报》1987年第5年期载刊了数学家李贤平先生的红学论文:《<红楼梦>成书新说》。说他用电子计算机对47个虚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前80回的风格也不一致,在“正视图”中呈三种分布;于是他认为,这80回也不是曹雪芹一人所写,而是他据前人的《石头记》增删而来,并在其中插入他早年的小说《风月宝鉴》。”  相似文献   

12.
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对虚字的修辞作了比较完备和充分的论述,提出了虚字传“神情声气”的主张,从修辞的角度,对虚字的用法作了仔细辨析,对词类活用作了精辟阐述,对语境的制约作用作了精当论证,并据以训释了全书所收的虚字。《虚字说》是一部从虚词的角度论述修辞的修辞学专著。  相似文献   

13.
《助语辞》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系统地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其修辞手段是消极修辞和词汇修辞;从修辞的角度解释文言虚词,在语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费密为蜀地新繁人,其所著《荒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历史上,《荒书》最早的刻本当为怡兰堂丛书本,此刻本是唐鸿学根据新繁严渭春所藏钞本付梓,刻成后又得新繁杨氏之钞本,遂据以雠对,复出校记35条。1985年2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太和县御寇始末》一书,又以“外一中”的形式,把费密的《荒书》也一并出版。此书由谢伏琛标点,并作校注。然而此书又出现了不少新的错讹。本校记以经唐鸿学校勘过的怡兰堂丛书本为底本,以《明史》、《平寇志》、《滟囊》、《明史纪事本末》、《圣武记》等有关著作为校本,另行出校35条,而谢伏琛已校者则不在其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只知《史拾载补》而不闻《史拾》。《四库全书总目》之《史评类存目》云: 《史拾载补》无卷数。江苏周厚堉家藏本。明吴宏基撰。宏基,字柏持,仁和人。是编取《史记》八书及儒林、循吏、游侠、酷吏、滑稽、日者、龟策、货殖、匈奴、西南夷、大宛列传十一篇,加以圈点,并略附笺注评语于篇后。前有自序,似乎先著一书名《史拾》,而此补之者。又冠以苏辙《古史跋》,似乎补所未收者,其体例殊不可解。又有郎壁金序,称其旅摭稗收,凡天经、地  相似文献   

16.
《助语辞》在语法方面的成就在于:第一,第一次专门性地研究虚词,是语法研究的开端;第二,开创性且系统地从修辞角度解释文言虚词;第三,重视复合虚词的研究符合汉语词的发展规律。但它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缺乏辞典编纂的科学性;对于虚词的遴选欠妥;收入少量实词性词组;义项疏漏不全;虚实概念不清;释文缺少例证,引文大多不注明出处;对虚词的类别不明确;释义欠精审。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为了给字(现在称词)分类,提出了一个分类界说(现在称分类标准)。这就是他所说的:“凡字有事理可解者,曰实字。无解而惟以助实字之情态者,曰虚字。实字之类五,虚字之类四。”马氏对这个界说解说的最后结语说:“……读王怀祖段茂堂诸书,虚实诸字,先后错用,自无定例,读者无所适从。今以诸有解者为实字,无解者为虚字,是为字法之大宗。其别,则实字有五,虚字有四,外此无字。故  相似文献   

18.
胡文焕《格致丛书》所载《新刻助语辞》有如下六行文字(见书影)。在这六行文字之中,“岂”字、“乃”字和“焉”字分别提行并低一格。通观全书,凡提行低一格的文字有两种情况:一是属于词条字头,一是属于解释性的文字。“岂”字是词条,这是没有问题的。“乃”字一行属于解释性的文字,这也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焉”字这一行:“焉也”和“曾”是不是词条?  相似文献   

19.
《助语辞》是我国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论述文言虚词的专著.今年是它问世660周年,谨撰文以纪念这部在文言虚词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性的著作和它的作者卢以纬. 卢以纬,字允武,元代末年东嘉人.准确生卒年月以及事迹皆不可考.《助语辞》最初称作《语助》,收录于《奚囊广要丛书》.此丛书所收录的《语助》正文之前,有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胡长孺写的《语助序》. 从书名《语助》逐渐被《助语辞》所代替,或许与明代人胡文焕有关.胡文焕所编《格  相似文献   

20.
王充的著作中,有《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除《论衡》外,其他各书均不见流传,故自古以来都认为是亡佚了。今天我们对《论衡》以外的王充其他各书能有所了解,主要靠《论衡》中的只言片语。然而,朱谦之先生在一九六四年十月《文史》第一辑上发表《王充著作考》一文,却提出了一种新的看法,认为今本《论衡》之中已经混合了《讥俗》、《节义》、《政务》、《养性》等书,所以王充的这些著作实际上并未亡佚。《论衡》一书曾经过三次撰集,定本《论衡》则为其最后之撰集。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