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督精神的根本正是“爱的理想”,它与人们本性向往呼唤的自由、平等、仁爱、良善、宽容得以契合。作家史铁生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母亲身上闪耀着基督神性的光辉。她艰难的生命历程,犹如基督受难的一生;她用自己坚定不移的爱拯救儿子,她用爱和宽恕化解苦难和创伤。在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中,用基督的爱与牺牲的品格激励残疾的儿子勇敢地生活下去。  相似文献   

2.
东、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感"神秘"表现有很大的不同,当代寻根小说景象描写中多有宗教"神秘主义"的情感元素呈现,然而其创作艺术比较缺失向崇高"神圣"维度升华的境界,以作家张承志和史铁生的寻根小说作比照,指出其艺术创作面向上的失与得。  相似文献   

3.
史铁生残疾主题小说的精神内核 ,实际上就是他自身残疾以小说创作方式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其中包括生命与世界、生命与宿命、角色与差异、生存与死亡、目的与过程、宗教与精神等几个方面 ,也可以说是他对人生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史铁生的创作,是他个人经历和思想过程的艺术再现,他的笔演绎着生命的哲理、探寻着人类精神,独有的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6.
史铁生小说中的人物既是自成一界的特定符号,是性格人、命运人,存在人、意象人,是演绎存在之相、表达存在之惑的镜像意象,接通寄予着作者关于命运与存在的思考;也是自由无界泛化的"X",是显现"我"之"印象"的印象人,能于"我"之印象中悉见世界,是携带生命消息、息息相通的生命全息体。从而,一方面促成主题的复调,文本的敞开、叙事的解放;另一方面,全息也只是"我"的印象,是浩渺消息之一种,体现了作者认知的深刻与悖论。而其"反中心人物"的符号手法也造成人物身份的不确定,缺少心理细节与动作情节的细织密缀,而显得意念化静态化。人物是特定的符号?还是无限填充作者意念的X?或是"符号+X"的有机体?这或许是任何一种先锋写作都应思考的界限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史铁生就在小说创作中表达了对于启蒙思想的深刻怀疑。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他越来越相信作家理应向世人奉献自己的生命迷途。史铁生逐渐从崇尚人之主体性的启蒙作家,蜕变成了一个祛魅启蒙神话的迷途羔羊。他的思想路径颇能折射出当代文学在现代性语境中的深刻变化。史铁生小说是一个映射及反思当代启蒙文学思想局限的创作标杆。  相似文献   

8.
医疗保险责任主体与相关主体之间的矛盾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保险责任主体政府的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与其相关主体之间由于追求各自利益,存在着复杂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医疗费用的支付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医疗服务、药品价格问题,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滞后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问题。以政府为主导,"三改并举",促进医疗保险相关主体协调发展,实现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孔已己>、<祝福>和<社戏>三篇小说的叙述人分析,探讨"鲁镇"隐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的共时态存在的矛盾,思考鲁迅作为常人和启蒙先驱对"鲁镇"复杂态度背后的文化原因和心理原因.作为宗法制农村的微和封建传统的象征,"鲁镇"一方面遭到了作者理性层面的审视、分析和否定,另一方面,"鲁镇"也是作者抛开社会意识后、情感定向中的精神家园,渗透着作者的童年回忆和文化依恋.这种复杂态度和心理矛盾构成了作者爱恨交织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10.
“斯密悖论”至今仍没有得以解决;“矛盾人”观点在探讨人自身矛盾显著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方法论缺陷;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然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理牲、善与恶、义与利等具体矛盾形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阐明了“斯密悖论”产生的理论和方法论原因,并试图以“矛盾人”解答所谓的“斯密悖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主体的矛盾困惑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社会文化转型期,高校德育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心深处的理念冲突和现实德育过程中的矛盾困惑.高校德育主体需要做好心灵的准备,既要正视自身的矛盾困惑,又要自觉地研究自身的矛盾困惑,以实现对自我矛盾困惑的超越,以此提升自我的人性,促使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生成,推动高校德育主客体的融合,增强高校德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史铁生的自述,着眼于生理残疾引发的特殊心理,重新对散文《我与地坛》进行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其中不仅仅表达了身残志坚和回报母爱等内容,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一种既希冀心识不灭又困于灵魂挣扎的深层情绪,结合史铁生的全部散文作品,会看到这一情绪是其散文创作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3.
逻辑派‘谎者”“理发师”和“(韩非)矛陷盾”论题,同犯隐蔽的矛盾谬误。当被揭发后,“千古之谜’简明消解了,三者均可简化为明显的矛盾“P而非P’,四者均可称为“自我否定指涉”。当我们更进一步揭发‘谎者”随后又犯“复合命题’谬误,指出‘谎者”只是“拟似真矛盾”,更能超越逻辑派而直面辩证派的“辩证矛盾(真矛盾)”,更彻底地消解了它。辩证派的“亦此亦彼’论题否证逻辑派的“不矛盾”律。  相似文献   

14.
只要有型的铁物件,都可以靠翻砂铸造而得。譬如汽车上的汽缸,缝鞋用的拐子,下水道的井盖,以及炉子上的箅子。翻砂铸造是一种非常老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对"矛盾动力论"进行了更具体的考察。他认为:矛盾中对立着的双方或同一事物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在内因外因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且内因始终在矛盾转化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由此推动着矛盾转化和事物的不断发展。毛泽东的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龚自珍小时候便有经世之志,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遭遇到人生挫折后,他选择了一种“选色谈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入世与出世,在龚自珍的心态中客观地并存着。故探讨这种龚自珍复杂矛盾心态,对了解其思想及作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悬置现实主义可信性、真实性、因果律、客观性等成规,从虚的一路写开去,从纷纭世事抽取带有普遍性的种种情境,并在相似重叠的情境之上生发出人生的激情与哲思,表现对人本困境的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被符号化、风格化,而与内蕴的人性的真实合而为一,建立了具有开拓性的长篇小说的形式.  相似文献   

18.
戚国华 《东方论坛》2012,(2):70-73,79
路在史铁生的人生历程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含义。由于双腿瘫痪,他无法走路;将近四十年,他不断地探寻人的生命困境的缘由与终极希望之出路。从荒诞的命运谜路走向爱命运的审美与艺术之路,他经历了漫长的求索之路;至终他坦然认同并走在仰望与奉献的爱愿之路上,完成了他的过程即目的的人生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19.
作家史铁生对“残疾”有了新的界定,他认为从广义上看,“残疾”不仅是指肉体的疾患,它是指人类先天的有限性,是永远无法完美的残缺,是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的根本困境。命运永远给人以困境,这是应该试图超越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科学在当代的重大作用,简要论述了理解科学精神应遵循的几个原则以及科学精神的内涵和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科学精神本身所蕴涵的道德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