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事一美国一家蛋糕店最近生意兴隆。他们提供了一种特别服务:消费者只要花15美元就可以将任意的图案、照片、文字通过激光扫描技术一模一样地“雕刻”在大蛋糕上,此举受到顾客极大欢迎,人们再也不必为千篇一律的生日蛋糕而感到乏味了,因为或许蛋糕上就有自己可爱的笑脸。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我们常说要推出个性化产品,那究竟什么是“个性化”呢?人,我们自己不就是最大的与众不同吗?为什么家电、轿车上就不能留下我们的姓名、肖像呢?为什么消费者不能自己设计商标呢?“我”的电脑、文具、CD、工艺品,“我”才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2.
佚名 《现代交际》2005,(12):25-25
我的一位老朋友最近问我:“威廉,你认为什么是营销之道?”这个问题我不得不好好想一想。我能给出的最 佳答案就是,营销之道是一种透过客户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遗憾的是,透过客户的视角来看问题是不可能的。要见客户之所见,我们就必须做到:他们不了解的,我们 也不了解。而这却是不可能的。我们对自己的公司以及产品的了解总是比客户多。我们无法把自己确实了解的东 西变成不了解的。 幸运的是,搞营销有点像打高尔夫球。即便是老虎伍兹也永远做不到一杆打进18个球洞。但我们并不需要得 满分才能获胜。我们只需要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好的分数。那么,在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个方面,我们要怎么 做才能提高自己的得分呢?  相似文献   

3.
1,弄明白上一次婚姻失败在哪里?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记住:每一段失败的感情中,我们总有许多需要反思的东西。2: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在寻找下一段情感的时候,你才会更明白自己的方向。3:放下了对前夫的怨恨吗?对上一段感情怨恨对自己无益,对下一段婚姻更无益。4:我是否试图在再婚对象面前扮演孩  相似文献   

4.
<正>1,弄明白上一次婚姻失败在哪里?自己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记住:每一段失败的感情中,我们总有许多需要反思的东西。2: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什么对自己最重要?明白了这两个问题,在寻找下一段情感的时候,你才会更明白自己的方向。3:放下了对前夫的怨恨吗?对上一段感情怨恨对自己无益,对下一段婚姻更无益。4:我是否试图在再婚对象面前扮演孩  相似文献   

5.
当今商业中最流行的格言之一是“顾客就是上帝”。很多公司都在广告和公司网站中突出这一点。这么做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顾客的需求都是至关重要的。顾客想要什么,就必须得到满足。要是企业对顾客敷衍了事,不积极回应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是什么让他们来这里追寻,是什么让他们来到这里打拼,是生 存,是圆梦,还是……不同的目标,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愿望都能 让他们在祖国的心脏里不期而遇,友好相处,或许这就是命定的缘。 他们抽不一样的烟,喝不一样的酒,他们快乐吗?他们成功过吗? 他们受到尊重吗?他们当中,有的人有房有车,有的人落叶归根,有 的人还在漂着,有的人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 为了生活来到这个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而居留这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访谈     
“她商品”是一种营销策略李伟公司职员 24岁北京我喜欢这个时代,这个女人的时代,虽然我是 MAN,但是对于“她商品”却情有独钟,呵呵,因为她要用嘛。给她买了许多化妆品,逐渐明白,“她商品”其实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策略。比如洗发水,明明男人和女人都有头发,可是做洗发水广告的清一色都是长发飘飘的美女,难道男人就不洗头了么,凭什么歧视我们这些大老爷们的短发?私下里,我偷偷用了老婆的玉兰油许多次,也没见有什么不适合我这张阳  相似文献   

8.
晓明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0):42-42
规矩领着宝贝过马路,像念经一样再三强调:宝贝,千万要看灯,红灯停绿灯行,绝对不可以闯红灯,不然会被车撞飞,再也看不到妈妈了。“噢……”女儿答应着,乖乖地耐着性子伸脖等。“妈妈你看他为什么能走?”一个年轻的男人老练地在车流间穿梭,神态轻松挥洒自如。把我恨的。大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也见怪不怪,但要对一个5岁的孩子解释清楚这件事却是为难极了。“他不懂规矩。”“什么叫规矩?”“就是大家都得照着办。”“他为什么不?”“他不要命咱不能不要命,咱不还得吃肯德基吗?”“他不喜欢吃肯德基吗?”“喜欢,他只是不懂规矩,不懂规矩的人可能…  相似文献   

9.
渴求幸福     
正女人的一生就是为着自己的幸福而不断地追求、奋斗,也因渴求幸福而更加亮丽动人。台湾著名女作家席娟曾说:"女人知道自己心中存着一股渴望,总在茫然与孤寂时啃噬她的心,她不明白那是什么。只希望有一天,在茫然的前景中出现一座港湾,收留她失根无依的心。那港湾代表幸福吗?还是别的?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句俗话:“买卖从顾客说不时开始。”如果说推销工作真有什么艺术的话,秘诀最有可能在这里,也就是说,推销员要使顾客从拒绝与怀疑变为对自己全面接受。 然而,一些推销员在好不容易取得顾客信任并与之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后,他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放松了警惕,很快为小有成就而自鸣得意起来。他们不善于将自己从“推销状态”  相似文献   

11.
霜枫 《女性天地》2005,(6):34-35
男人也撒娇,新鲜吗?其实这已经是生活中经常上演的“剧目”,只是男人们顾及自己“强者”的面子不愿公开罢了。可既然女人可以是强者,男人为什么不可以是“弱者”?这个社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包容了,何必厚此薄彼呢?让男人一直绷着充当坚强的化身,多累呀。即使他们自己能扛,难道你就不心疼吗?  相似文献   

12.
“洋品牌”在北京的各大百货商场、专柜四处可见。有的虽然是国内生产,但牌子却是莫名其妙的外文,似乎仍然暗示着自己不凡的品位与地位。这些“洋品牌”都是真的吗?这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国际品牌?连日来,记者连续访问了市场知名度较高的“洋品牌”,试图让雾里看花的读者能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13.
营销策划“以正合,以奇胜”,策划时需要尊重市场规律,但要跨越常规,一贯墨守成规、按照所谓的牌理出牌,就难于引起市场的共鸣。在营销策划方面,笔者多次采用下面“三大法宝”,成功策划了很多项目。这“三大法宝”就是造梦营销、曲线营销和表象营销。 造梦营销: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营销是什么?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理念。当我面对一位远道而来寻求智力支援的房地产企业老总时,总结出了自己的答案:营销就是给消费者信心,营销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现代交际》2006,(4):33-33
男人也撒娇,新鲜吗?其实这已经是生活中经常上演的“剧目”,只是男人们顾及自己“强者”的面子不愿公开罢了。可既然女人可以是强者,男人为什么不可以是“强者”?这个社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包容了,何必厚此薄彼呢?让男人一直绷着充当坚强的化身,多累呀。即使他们自己能扛,难道你就不心疼吗?  相似文献   

15.
<正>幸福就是不知道,什么都知道了就没意思了。你敢说自己从来没有撒过谎吗?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你敢说心里没有什么不便告人的小秘密吗?即使最爱的人也不想让Ta知道。  相似文献   

16.
廖毅 《职业》2003,(7):24-27
没有几个人不会写企业的“企”字,却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理解它所蕴含的意义!在一次集团中高层培训会上,南存辉突然问:“企业的企字怎么写?”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后有人小声议论,不就是一“人”一“止”吗?南存辉接着问:“企业的企去掉了上面的人字,变成了什么?”经理们恍然大悟:止!“对,企业的‘企’字,是由‘人’和‘止’组成的,而且‘人’字在上,无‘人’则‘止’。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没有人,或者人心涣散,必然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人的工作,重视引进和培育各类优秀人才,尊重他们,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  相似文献   

17.
商家应把顾客当什么?当然是上帝。有人觉得这种提法不够大众化,于是改称“顾客就是父母”。可对这种说法又有人觉得不够“味”,日前在报纸上看到一种更新的提法:“顾客就是经理!”大概经理对职员有“生杀”大权,干好了,可留你;干得不好,可炒你的鱿鱼。职员对经理有一种敬畏心理。如果所有职员都像对经理那样小心翼翼地对待顾客,就不会让顾客不满意了。若从理念上讲,我想也未必行  相似文献   

18.
简单地说,所谓公共财政,即普通国民让渡一部分自己的劳动所得而积累起来的货币价值,并以这部分价值用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使用。因而,公共财政的性质首先在于它的“公”性质。在谈到公共财政时,人们常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很少有人理解“取”和“用”这两个过程的“公”方面的重要性,即民主化问题。那么,政府要投资什么项目、进行什么建设、购买何种物品和劳务、向公众提供何类服务等等情况,普通公民可以参与讨论和决策吗?他们的意见能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按照普通公民的意见来决定财政支出,会不会导致混乱局面?所有这些问题,都事关…  相似文献   

19.
前一阵子出于好奇,我上了三天的培训课程。老师在课上问了一个大家都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在座各位,请问,谁觉得自己已经很成功了?”只有一位先生举起手来。那位先生的绰号是“武汉”,看起来吊儿郎当的,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有着自己的一摊事业。“噢,看来老板的成就感还是比较大。”老师说“,其他同学为什么不举手?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公司?没有多大成就?所以不成功,不够资格举手?”问题到此为止,也就结束了。大家相互看看,笑笑,不知道各自肚子里的滋味是什么。我也没有举手。老师的问题一抛出来,我就开始想,我成功吗?我的直觉答…  相似文献   

20.
正懂得乃至敢于顶嘴,不正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吗?我一直认为,每个聪明的父母都该让孩子尽早掌握说服力。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父母一听孩子反驳、反抗大人,就冠以“顶嘴”“不乖”之名,让孩子闭嘴。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人把“3岁”定为孩子“可不可爱”的分水岭——3岁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呆萌”,所以“可爱”。3岁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发脾气,公然违抗父母的“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