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川州由私城而转为头下州,后被没入,再转为斡鲁朵辖州及文忠王府属州,在辽代州县中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意义。白川州所经历的变化,贯穿于契丹民族由部落组织到国家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全部过程。辽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统治方式调整,多与白川州历史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拙作《契丹四楼及其名号考述》一文,谨就形式上对契丹四楼进行了探讨,认为“楼”之字,就是“斡鲁朵”一词在契丹语中的不同用法或汉族人士的省译式。从而得出了这样地一个结论:四楼是同于捺钵生活方式的、契丹族早期斡鲁朵习俗地沿续和发展;它是真实的历史存在。然而,对于阿保机时代契丹四楼的历史内容,仍欠发掘。现谨就此,试陈管见。  相似文献   

3.
斡鲁朵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现存最早的关于斡鲁朵形态的记载,大约是见于《史记》中匈奴人的“瓯脱”,它起源于游牧民族“各有地方”的生活习惯,随着游牧民族国家政权建设的日益完善,斡鲁朵日益充当了行国政体中的重要组织结构,至契丹辽朝时期被称之为“宫分”,随着封建化程度的加深,斡鲁朵结构也日益组织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诸行宫都部署院是辽代斡鲁朵的管理机构,下设契丹、汉人行宫都部署司,对斡鲁朵内各民族的军事、生产、民政等事务进行管理,同时还要扈从圣驾、负责宿卫,守土戍边,防止外族入侵,有其职官设置、人员构成、职能地位等方面较强的游牧民族特色,在北面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辽朝建立后 ,契丹族的部族组织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统治者通过对部族组织、部族统领体制、部族长官选任方式的调整 ,加强了对部族组织的控制 ,限制和削弱了部族长官和权贵的政治特权 ,使部族组织成为听命于专制集权的统治工具。部族组织具有军政合一、亦兵亦民的特征 ,集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于一身。辽朝的部族组织在维护统治秩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特定的条件下又成为导致政局动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斡鲁朵(宫分)制与辽代相终始,历时二百年.在维护契丹专制主义统治过程中,它与捺钵等制曾起了巨大作用,所以被《辽史》作者称之为:“立国规模,莫重于此”正由于此,这项制度早就引起中外学者的注意,广为探索.四十年前,傅乐焕先生留学英国时所作《捺钵与斡鲁朵》博士论文,即系探索这一问题的专著,可惜在国内没有流传.这一时期的探索,大都着眼于斡鲁朵制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对其进行经济分析.建国  相似文献   

7.
辽代9位契丹君主在文化追求上有共同性也有差异,共同性在于他们普遍重视契丹民族传统文化,因此,他们都精于骑射,而且在其国家制度体系中斡鲁朵制、部族制、四时捺钵制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崇拜多种神灵,对各种宗教持包容的态度;差异则体现在他们各自对本民族文化发展所采取的举措,以及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尊重与学习的程度有所不同。他们的文化追求致使制度建设和各方面的政策的调整具有兼容和变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前言在《辽史》记载中 ,常常出现“斡鲁朵”(中原音wo -lu -du①)一词。“斡鲁朵”在蒙古语中的意思为宫殿、阵营 ,是ordu的音译 ,在突厥语中意为宫殿、城郭 ,是orda的音译。② 在汉语中 ,把北方游牧国家君长的居所称为“牙帐” ,这大体上是斡鲁朵的同义词吧。在《辽史》里 ,把斡鲁朵 (以下为了与其它游牧国家的情况相区别 ,辽的ordo称为斡鲁朵 )当作“行宫”、“宫卫”的同义词而使用。③ 斡鲁朵是辽朝的中枢 ,把握其实际情况 ,在理解辽代国家体制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辽史》卷 31《营卫志上》有关于辽代斡鲁朵的…  相似文献   

9.
“佛非中国教”.其自西域贸人传入中原的时间是东汉桓、灵之世,及至唐末五代,中原地区已是佛风炽烈,家喻户晓了.此间崛起于中国北方草原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已由氏族部落进入了奴隶制,逐渐成为与中原汉族封建政权相对立的北方强国.和历代统治者(隋唐以来)一样,为了麻醉人民,强化思想统治,辽朝统治者也利用了佛教这一有效工具.在辽朝统治阶级的扶持、倡导下,终辽一代,佛教得以不断发展兴盛并对契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契丹族杰出政治家辽圣宗在其统治时期,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其中对农业的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契丹族完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极其重要的一步。 一、契丹族前期农业概况 契丹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大漠之间,多寒多风”,气侯条件极  相似文献   

11.
(续 )  二、部族的统治机关第一 ,最高行政机关在辽制中 ,部族最高行政统治机关叫北枢密院。《辽史》卷四十五《百官志一》中有这样的记载 :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铨、群牧之政 ,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 ,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衙不理民”是也。据此 ,全部契丹人即游牧民都属于这个机关统治之下。《百官志》还载 :  契丹南枢密院。掌文铨、部族、丁赋之政 ,凡契丹人民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之南 ,故名南院。元好问所谓“南衙不主兵”是也。这样 ,也可以理解为属于北枢密院的契丹人也属于南枢密院。史籍记载的…  相似文献   

12.
北方古老少数民族一契丹所建立的辽,由于初期国力较弱、体制不完善等产生了一系列的民族教育公平问题:统治者意识到要想缩小契丹族与汉族的教育文化水平差距,促进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就必须实施科举考试、采取崇儒兴学等策略和方式:作为少数民族统治者,他们对实现政治统治,促进民族教育公平所具有的思路及采取的做法,对今天民族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促使今天的中国应对辽代很多有实际价值的做法加以吸收和借鉴,从而促进多民族教育的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辽是我国北方古代契丹民族在今新疆西部和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在立国的 90年(1132~1218年)中,从一支游牧民族转变为定居农业民族,并且在吸收土著统治者统治经验的基础上,创建和制定了自己的统治体制和政策,对促进中亚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辽王朝(1124—1211年)虽在中亚统治仅88年,但在中亚历史上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它在政治上开创了一个新的统治局面,并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我国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中亚各民族的融合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在西辽统治下哈萨克草原主要是哈萨克族的葛逻禄、康里、突骑施(乌孙)各部,另巴拉沙衮地区还有不少回鹘族,但由于西辽首都虎思斡耳朵位于哈萨克草原,因而西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在哈萨克草原。而西辽建国前后又去了不少契丹族人和汉族人,这些契丹人和汉人主要是在西辽统治中心的哈萨克草原,当然其附庸国的高昌回鹘及东西喀喇汗朝地区也分布着契丹人和汉人。  相似文献   

15.
契丹国初的历史,实际是契丹族的风俗文化和各种社会制度,经历了一次新的熔铸、锻造以至成型的过程.因此,能够比较真实的揭示这一时期契丹国家的历史面貌,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契丹社会的发展形态.换言之,阿保机时期契丹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如何,契丹族固有的传统习俗,对契丹族统治者们的建国思想起到了怎样的规范作用,这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辽史》卷45《百官志一》北面诸帐官条中载有耶律氏勃兴以前的隶属于契丹族统治者的遥辇氏部民的情况。据说,所谓遥辇氏九帐族是设置在部族圈之外的。笔者试对这一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辽朝的世选制度是契丹族氏族社会末年选举传统的继承和演变。辽朝建立以后,世选制度满足了以契丹贵族为首的各族社会上层垄断朝廷政要和高官显宦的需要,而契丹族一直持续下来的游牧生产方式和长期存在的部族组织,也给实行世选制度提供了基本前提和社会基础。通过对北、南宰相选任的个案分析和考察,表明随着辽朝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加强,参与世选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世选贵族的特权则受到削弱。世选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因与契丹族的社会发展相适应,在辽朝的统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主要由于世选贵族的腐朽,其消极作用在辽朝中后期开始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辽朝的民族迁徙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辽朝的民族迁徙,包括了汉族、渤海人口向契丹族聚居地区,契丹族人口向北方、西北地区和向渤海故地、中原地区的流动。这种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对流迁徙,尽管是伴随着辽朝对周边的征服战争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进行的,但在客观上却对辽朝统治下的广大北方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族、渤海人口迁入契丹地区,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契丹族人口向北方、西北的迁徙,为推动农业经济带的北移和巩固边防做出了贡献;契丹族人口向中原的迁徙则使其置身于相对发达的封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环境之中,加速了契丹族历史发展的进程。辽朝的民族迁徙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中国北方崛起至统一中国之际,他们采取了大规模的接收汉文化的政策。这样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也为他们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统治者所执行的开放政策,为中华民族之间的文化大交融提供了小气候;先进的汉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相互输血具备了大气候.本文通过契丹族天文学家耶律履,耶律楚材和石抹氏在金、元时期的学术活动,阐述了契丹人在中世纪中华文化大交融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部落联盟是辽建国前的社会组织形式。契丹部落联盟设立联盟长、军事首长各一人 ,设立部落联盟议事会、人民大会。它与酋邦制的社会组织形式是不同的。契丹部落联盟向部族、国家的转变 ,是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在部族形成的同时 ,国家的各种因素开始萌芽 ,国家的雏形也在发育、成熟。耶律阿保机在担任部落联盟可汗 (联盟长 )时 ,开始了建立国家政权的各种准备工作 ,奠定了辽初政体的基础。辽国家是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本文分析了辽朝跨越奴隶制的发展阶段 ,直接进入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四点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