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体育是向学生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的教育。体育是学校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4月写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说明了体育的重要。1990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更加明确了  相似文献   

2.
对科学的旅游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获得蓬勃发展,但在发展观念和发展导向上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促进旅游业和谐发展,针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异化”等问题,提出了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并从旅游哲学的角度阐述了这些科学发展观的深刻涵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和吸取国际与国内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中国教育出现了许多新思想,新情况,新问题,有许多问题成了教育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对这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和澄清,关系到下世纪中国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事”的思想路线和“积极进取”的指导思想,认识和解决教育热点问题。一、全面发展与全科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观在我国有三种认识,其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面发展观。马、恩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研究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问题,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的充分发展,也包括人的道德、审美、志趣的充分发展。其二是我国教育方针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视阈下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校体育目的除应与教育目的保持一致外,还应具备它独有的特性,即通过身体运动,以练"体"促进生命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提升生命的质量,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本意所在。过于强调体育的功效与利益,使学校体育失去了作为对人的培养、使生命全面和自由发展的本意,学校体育目的不仅走向了错位,而且使学生的生命发生了异化。  相似文献   

7.
《江海纵横》2004,(2):24-25
科学的发展观包涵四项原则,第一是人本,第二是全面,第三是协调,第四是持续。以人为本,说起来轻松,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全面进步为本。少了哪一块都不是全面。然而,全面不等于协调,全面了更难以协调,因此在全面中要有比例,要平衡,要协调。协调是美。协调了方能持续。科学的发展现高于过去常说的“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只回答了一个近期与远期的关系问题,而科学的发展观是综合的,是立体的,多维的。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既不赞成古代重德育轻智育的教学,也不同意近代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而是推行“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教学原则,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实施。梁启超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现代人”,现代人应该是“知”、“情”、“意”三方面全面发展的。梁启超提倡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德育以养成青年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智育以养成其能力;兼顾体育和美育以养成尚武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试论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学校管理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地位越来越突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相一致,因此,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统领,树立人本管理发展理念,科学开发与管理新时期下的学校人力资源工作,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但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目前的教育还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的教育需求,二是目前的教育还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应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教育改革,使我国的教育实现以人为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的环境中,配合德育、智育、美育等,用营养、保健、身体锻炼等教后和培养手段,促进学生发育,提高学生身体质量,提高学生育体能力的教育现象。简言之,学校体育是为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体能而实施的学校教育。学校体育能为学生参加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作体力准备,是社会生产的人力投资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校体育能为学生将来(或在校期间)在社会体育和与社会体育相结合的卫生活动中受到教育。这些,使学校体育成了由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构成的,决定着民族盛衰的因素之一的国民体育的基础。。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 ,是从单纯的注重经济发展的单向发展观到注重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维发展观的重大转变。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坚持“以人为本” ,基本内容是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这一发展观的提出有科学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岛社会变迁中的城市化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玉珍  尹丽 《东方论坛》2009,(3):107-1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相互脱节的现象,青岛市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存在着质量与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人口增长与建设规模不协调、市政建设与社会服务不协调等方面,制约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矛盾较突出、郊区城市化速度过快、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管理和市政建设投入不足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是提高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管理中新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应以“全面素质观、创新观、实践观、个性观”为内容的新人才观为前提,树立“全面”与“多元”的质量观。文章还提出并讨论了教育的新哲学观、新功能观、新本质观、新产业观、新发展观、新改革观、新质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体育的本质是教育,体育脱离了教育就不能成立,体育离开了身体活动也不能成立。所以,“教育性”和“身体活动性”是构成体育的两个不可缺少的本质属性。体育是人类以自身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为手段和方法,“育体”“健心”“超越自我展现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主体性发展既是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模式。现阶段大学体育课程的整体性教育思想与主体性教育精神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课程应贯彻主体性发展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超越性,以保持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教育好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奠基工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发展,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  相似文献   

1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为此,邓小平同志指示我们:“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由此可见,能否建设一支好的教师队伍,不仅直接决定我国教育事业能否得到长足而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杜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一、尊师重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 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人的重任,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发展,对个性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体育教学大纲承担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以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项任务。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0.
刘丽华 《新天地》2011,(11):165-165
新的世纪体育已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而学校课余体育,也将在进入新世纪的过程中,成为学校体育的热点。课余体育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