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毕业后,他爱上了一个漂亮而且时尚的女孩,和她结婚的时候,母亲没有来,她托一个进京办事儿的老乡捎来了一万块钱,装在一个皱皱巴巴的信封里,用报纸一层一层的裹住。他把那些钱拿出来数了一下,有九千块,是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而其余的一千块,是零零散散的毛票,又脏又旧,  相似文献   

2.
为了父亲,我献身给母亲的情人我出生于1970年,是父母的独生女。记忆中的父亲宽厚仁慈,他在武汉的一所大学任教。在他休息的日子里,总要抽出一个又一个下午陪我在楼前的草坪上玩蚂蚁。每天从学校归来,父亲都是揽下全部的家务,而母亲则悠闲地坐在椅子上看报纸。母亲是一个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我14岁以前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从未红过脸,我对双亲十分孝敬。我们的小家庭是那么的平静、温馨而又幸福。1984年6月,父亲由于车祸卧床不起。最初,母亲为父亲的不幸遭遇落了不少泪,精心地在父亲的床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一年后,当医生宣布父亲  相似文献   

3.
一份生日报     
每年我的生日,母亲都要为我煮碗长寿面。今年的生日也不例外,吃完母亲亲手擀的长寿面,母亲说要送给我—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说着母亲就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打开盒盖,只见一张发黄的报纸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我疑惑地看着母亲,母亲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生日报,你瞧报纸出版的日期——1985年2月20日,正好是你出生的日子。这份报纸记录了你生命的起点,很值得你阅读的。"翻开这份有些发黄的生日报,  相似文献   

4.
雪松 《老人天地》2008,(9):37-37
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秋将至,可父亲却无钱买月饼。父亲的工资只够买煤米油盐,菜钱还得靠母亲帮人洗衣赚取。想吃月饼得另想办法。母亲设法接了一些火柴盒子来糊,每天晚上,全家一齐上阵。日忙夜忙,到中秋前一天才糊好5000个火柴盒子,每糊1000个火柴盒子可得工钱8角。那时月饼一斤是8角钱,肉一斤是6角钱。  相似文献   

5.
一份生日报     
何如平 《金色年华》2009,(10):44-44
每年我的生日,母亲都要为我煮碗长寿面。吃完母亲亲手擀的长寿面,母亲说要送我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说着就拿出一个精致的小木盒,打开盒盖,只见一张发黄的报纸安安静静地躺在里面。我疑惑地看着母亲,  相似文献   

6.
你是谁?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上中学的那年,学校主办了一场卓别林模仿赛。在这次大赛中,他获得了一等奖。回家后他立即兴致勃勃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母亲,他还说:评委们都说我的模仿惟妙惟肖,简直就是卓别林重生呢!他一直生活在母亲的褒奖中,今天他也在静静地等待着母亲的夸奖。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母亲这次却没有夸奖他,反而问了他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找母亲     
报纸在显著的位置报道了一则新闻,说是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小区里流浪着一位老母亲,她说自己有一个叫芬的女儿。记者问她住所、姓名,她却一无所知。现在她患病了,宿在一幢楼房下的自行车棚里。 报道刊出后,新闻部的电话响个不停。先是有一位女士在电话里说,那个老人肯定是自己的母亲,她患老年痴呆症在三个月前走失了,家人四处寻找,已经花了不少钱了。说着她就在电话里哭了。记者便安慰她,让她赶快去认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位男士打进电话,说那位老人是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年前在火车站走失了,她患有轻度的记忆障碍症,家人已经寻…  相似文献   

8.
晶星点评     
近日,中华母亲文化促进会、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给我寄来一份内部报纸《中华母亲报》。这份报办得非常好!它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了华夏母亲精神。这份今年1月3日的报纸,头版刊载了一则"中华母亲"的倡议书,把什么是母爱表达的十分透彻:"在人类可爱的共同家园地球上,不分种族、肤色、地域、国界、宗教、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人,一生中经历了1009次失败。但他却说;"一次成功就够了。"5岁时,他的父亲突然病逝,没有留下任何财产。母亲外出做工。年幼的他在家照顾弟妹,并学会自己做饭。12岁时,母亲改嫁,继父对他十分严厉,常在母亲外出时痛打他。  相似文献   

10.
白水之爱     
居家生活朴实如白水,无味,无色却又不可少。 早上六点,房门轻启和关上,母亲早上锻炼去了。十点,父亲取回报纸,在阳台上浏览,实则在望母亲回来;母亲拎菜的身影出现,父亲放下报,欢喜地抱起他的宝贝狗狗,去开门迎接;如果母亲还不回来,父亲便要焦急地引颈四望,不安地在客厅和阳台间踱步往返。  相似文献   

11.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12.
不熄的红烛     
张瑞洁  刘植完 《老年人》2005,(12):30-31
我6岁时,生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去世了。3年后,母亲指着一个瘦小的哑巴男人对我说“:快叫爸爸。”我狠狠瞪了他一眼,冲着母亲嚷道:“我爸早死了,我没爸!”继父虽然听不清,但我的表情他读得懂,他一个劲地对母亲打手势,意思是说“:别为难孩子!”我不叫他爸爸,也不叫他叔叔。同一个  相似文献   

13.
李笙清 《老年世界》2008,(14):21-21
今年母亲节,我收到外地文友寄来的样报,上面刊登了我的一篇关于母亲节题材的文章,还配了一张母亲的照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很想将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但怎样才能让她看到自己印在报纸上的照片呢?冥思苦想中,我灵机一动,在老家做教师的堂姐家里不是装了宽带吗?于是,我给堂姐打了一个电话,要她将母亲接去。  相似文献   

14.
母亲脸上长了一个瘊子。它触目惊心地矗立在鼻子的左边,红彤彤的,使母亲看上去凭空增加了一丝恐怖感。不过,他小的时候,并没觉得这是什么大毛病。后来上了学,同学们都拿他母亲脸上的瘊子取笑他,才让他意识到这个瘊子对自己是个多么大的伤害。他不愿意让母亲出现在别人面前,尤其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面前。小学时,母亲有时候还问他:“儿子,怎么你的同学不到咱们家来  相似文献   

15.
也许你给人写了信,却迟迟收不到回信;也许你是个不复写信的人,却时常收到别人的来信。怎么办?了从不喜爱写信的人手上得到回信,人们往往采用了许多煞费苦心的手法。不久以前,一家学生报纸刊登出一条广告:“一个慈爱的老婆婆希望同一个身高6英尺,长着一双棕色眼睛的孩子通信;回信寄给名字编写是J.D.B的人.”──署名,“他的母亲。”安德鲁·卡内基也曾经以100美元为赌注,说他能诱使一个不爱交际的侄子给他写信。他寄给侄子一封家信,在信尾写到;“又及:我在信里封入了一张5美元的钞票。”实际上他并没装入这笔钱。很快,他…  相似文献   

16.
正60岁的陈录雪是成都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他人很清瘦,头发还有些花白,应该是待在家里含饴弄孙的年龄,可是,他却决定带着99岁高龄的母亲周游全国。这并不是心血来潮,这个想法在他心里酝酿了许久。那是几年前的一个节假日,他带着母亲到离家不远的一个风景区游玩。那是母亲第一次出门旅  相似文献   

17.
输棋洗碗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象棋。楚河汉界,他的对手就是我的母亲,而且只要跟母亲对弈,他就每次必输。为此,我送了他一个雅号——常败将军。然而,父亲并不跟我计较,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父母双双喜欢象棋,是在母亲一场大病之后。母亲久病体虚,风湿病不见好转,还老眼昏花,看书读报非常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杲症。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相似文献   

19.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同时又选出59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尹利华 《当代老年》2008,(10):16-16
一次饭局中,同桌的一个企业家朋友,为我讲述了一个半根香蕉的故事。 几十年前,他只有十来岁,住在贫困的农村,还不知道香蕉为何物。一次,母亲带他去县城参加亲戚的婚礼。在宴会上,他平生第一次见到香蕉,黄灿灿的,月亮一样的形状,透着诱人的香味。母亲为他剥好一根,递给他,他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风卷残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