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奴隶社会的特征我国奴隶社会与古代世界其它各国相比,其发展规律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在具体道路上又呈现出它自己的特征。我们不同意把古代世界千篇一律化,更不赞成把各国历史纳入一个模式中的削足适履的做法。因为这种做法不符合历史实际。承认这一点,乃是  相似文献   

2.
从1917年到1953年,苏联人民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大胆地开辟前进的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伟大的胜利,成绩是基本的,是主流。但是,苏联由于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别国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所以,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实行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线的体制改革以来,农业曾一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而以1985年以后为转机,我国农业在发展中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比较利益下降。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偏低,生产资料价格及各种服务费用骤增,从事农业的经营者经济利益微薄,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造成粮食生产停滞、主要农产品供应紧张的局面。(2)消费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由于我国城乡人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成为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国内外市场要求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及款式不断变化,而现有的低质、低值的农产品形态和结构都已不相适应,故而影响竞争力和经营效益。(3)改革深化不够。由于流通领域中环节过多,增设的  相似文献   

4.
<正>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短短几年时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滚滚洪流席卷了中国农村大地,它从冲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开始,迅速深入到整个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在当前责任制的巩固和发展中,最有意义和最令人鼓舞的就是那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专业户、重点户和正在兴起的各种经济联合。这是我国农村商品经济空前大发展的标志,是我国农业开始由自给半自给性的自然经济向发达的商品经济转化的历史性标  相似文献   

5.
部落联盟是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的一种类型。这一人们共同体与民族和国家都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探讨部落联盟的产生及其发展规律,对于深化民族形成理论的研究,是有意义的。笔者先后在《试论从部落到民族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部落及其产生新探》两文中,对部落联盟与民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但都未来得及详加论证,本文即是对上述两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向市场经济过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取向.这是我国经历了长期痛苦的摸索以后才得出的结论,也是我国经济走向繁荣的必由之路。然而,从高度集中的命令型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毕竟不同于人类历史上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是因为,后者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经济关系的商品货币化逐渐侵蚀、瓦解、进而彻底地摧毁了自然经济关系,而作为改革对象的我国传统经济模式则往往与经济制度、国家权力机构以及人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思维定式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且它们往往隐藏在社会经济关系的背后.它加强了旧体制运行的惯性并形成一股强大的习惯势力顽固地维护着日渐消  相似文献   

7.
列宁晚年多次谈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直接和彻底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以便代之以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意义上说,是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任务的一种革命的办法。1921年春以来,苏俄政权制定提出了“新经济政策”,用一种完全不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办法来代替原先行动的方法、方案和制度。可见,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至1921年春,经过短短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列宁形成了他的关于“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的理论。什么是“小农结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改良主义道路呢?列宁告诉我们:“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社会人士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如何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已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我国农村经济的“强心剂”,它不但对城乡经济的发展有协调作用,而且对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市场农业发展模式以及实现农村经济的“两个转变”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放前黔东南从江县加勉地区苗族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对于确定当地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起点,可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这个较大的题目,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的教导,笔者曾对解放前加勉苗族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及生产水平作了初步考察与论述(拙文收入《贵州省史学学会首届年会论文集》),说明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比较原始,生产水平颇为低下。作为生产的社会形式的生产关系,归根到底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以下,笔者拟进而考察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问题,理论界有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应是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起点。例如,《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二期发表的雷国珍、黄象品二同志《关于我国过渡时期提法的新思考》(以下简称《新思考》)一文,就认为,“我国过渡时期的起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完整的表述应是:由  相似文献   

11.
建国以来,我们废除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工资制度,建立起基本上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并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行了几次重大的改革。这些工作,都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的,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有缺点错误,付出了昂贵的学费,经验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真总结历史  相似文献   

12.
试论初级社会群体的发展趋势曹孟勤初级社会群体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它的发展状况,更是人们特别关注的方面。过去有人认为初级社会群体将呈衰落趋势。对此观点,本人不敢苟同,我认为,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初级社会群体将呈增强趋势。一初级社会群体的...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状况杨尧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性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而在这个文件中又提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要”...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与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农业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与劣势;阐述了面对世界农产品的激烈竞争,只有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结构才有出路。提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适应世界市场环境,优化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奥斯曼帝国在历史上曾存在数世纪之久,但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今天, 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的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最近指 出的那样:“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十分复杂的。有的国家兴盛起来了,有的国家衰亡了。兴盛 有其原因,衰亡有其教训。”本文即以确凿的史实为依据,论述奥斯曼帝国兴盛和衰亡的原因,藉 以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这一典型的历史事件,正确而深刻地审视历史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办产业经过近十年来的艰苦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成为高校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校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校办产业不断发展,校办产业现有的体制已不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困扰着校办产业的发展。校办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校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校办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合作化运动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既有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集体化为特点的农业生产合作的快速发展,也有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合作运动的停滞与衰退,更有当代农民合作组织的蓬勃发展。新中国农村兴起的两次合作化运动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逻辑,也预示着不同的发展前景。推动农村合作化运动健康发展要求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权利,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创新互利合作模式,同时加强政府对合作化的规范与引导。  相似文献   

18.
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家庭经营体制已经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集体资产所有权缺位损害了集体资源应有的对集体事务的推动作用及公共设施的改善,现行承包制把土地资源隔离在市场之外,迟滞了现代化的进程和速度;农村土地必须通过市场进入流转,农业规模经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有实行土地农民、集体共有制,才能使土地资源走上产权清晰的长治久安轨道,才能使农村的改革与城市同步并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和处理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产权改革的关系 ,明确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实质 ,认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巨性 ,坚定不移地打好攻坚战 ,这就是我国 2 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是关系到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多样性,本文据此把我国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区,在此基础上提出采取分阶段、多层次、全方位的区域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