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弘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2)
一凱恩斯主义乃是以鼓吹資本主义,在国家的調节下,可以实現充分就业的經济,著名于資本主义世界的。实現充分就业經济与实現无危机和高生产速度的經济,从凱恩斯主义看来,是一回事。在这一点上,凱恩斯和他的信徒們的見解都是相同的。但凱恩斯主义并不同意全部消灭失业現象。它仅将充分就业作幌子,来誘騙工人阶級,接受資产阶級对他們进行强制的掠夺和强制的剝削。在实际上,他們的唯一目的乃是要保持一部分的工人的失业,来压制劳动市場,保証工資低廉的劳动人手。凱恩斯在他的就业論中将失业分为三类:(1)“摩擦的失业”,(2)“自願的失业”和(3)“非自願的失业”。凱恩斯說:“摩擦的失业”,乃是由于計算有差誤,或由于出入意外的变化所产生的时間的迁延,或 相似文献
2.
围绕凯恩斯《通论》的争论主要是:第一,储蓄投资争论,通过争论,整理了近代经济学中的储蓄投资概念;第二,关于利率的争论,主要以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贷放资金说相对立的形式出现;第三,关于工资和就业的关系的争论,从凯恩斯对皮古的批判开始。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体上承认凯恩斯的《通论》,并想把它加以扩充和发展的尝试。首先是想把凯恩斯已成立的体系以微观的分析方法重新建立,这大多是洛桑学派的人们的尝试,作为这种尝试的先驱的,是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其次,克拉克和弗利许以“加速度原理”名义进行的研究,哈罗德和萨末尔生把乘数理论和加速度原理加以综合,这些都和凯恩斯体系动态化的尝试相联系;第三,想把凯恩斯的体系扩大为长期理论体系的,有以汉森为代表的长期停滞理论,以罗滨逊夫人为代表的长期均衡理论或长期静学,以及以哈罗德和杜玛为代表的长期动态理论或长期动学。 相似文献
3.
作为經济文献,《通论》是不容易閱讀和掌握的。这一部分是由于凱恩斯的特殊叙述方法,但更基本的困难则是該书分析内容所固有的:(一)在理論经过25年的迅速发展后,现代讀者不易体会当时能够用来分析經济总量和經济动态的概念的极大限制;(二)《通論》思想是从《货币論》演进而来,因而有些問题在前一著作中談得很简单;(三)凱恩斯把实质上是一般均衡模型说成为单方面的因果关系体系;(四)凯恩斯打算应用马夏尔的短期模型来分析一种經济,这里,行为是受对未来的预期所支配的。作为經济分析,这本书是关于收入和就业如何决定的理論,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因素。这个理論的新奇动人部分是消费倾向以及它的变形——倍数。消费倾向在预测战后失业的試验中遭到可怕的失败,这是因为凯恩斯忽略了財富对消费的影响。不但他的消费傾向太简单,而且他的投资理论也不完备。《通论》还可以看作货币理論,强調对货币的需求。但是他的货币需求理論讲得令人迷惑,很混乱,作为資本理論来说的货币需求理論又是很不完全的。凱恩斯有效需求理論是現代經济政策理論的发端。但大多数凱恩斯派都抱有一种偏见,即否定貨币政策对决定经济活动水准的重要作用。于是在分析通貨膨胀时,他們不是要求制定財政政策,就是主張管制工資和物价。然而这两种方案对战后資本主义經济来說都是不切实际的。凯恩斯的贡献在于:(一)他注重花费对收入和收入对花费的影响;(二)他推动了总量模型的建立和检验;(三)他间接促进了現代动态理論的发展;(四)他促使政府担负起保持經济繁荣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3,(9)
英国《經济学家》(1963年8月3日)介紹說,一些經济学家把經济思想史认做是他们这門学科最可尊重的和最有学术性的部門之一,而不懂經济思想史就等于是文盲。另一些經济学家則认为搞思想史是浪費时間,甚至是欢喜死人的一种形式,并且看不起那些把时間花在摘取前人詞句的同行。事实看来是,这两种不同的态度不可調和,因为根本上这是基 相似文献
5.
王治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3,(1)
一在“就业利息和貨币通論”一書中,凱恩斯指出“本书分析的最終目的,乃在发現何者决定就业量”。按照凱恩斯看来,他在理論上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說明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以及它們变动的因素。在凱氏的这本书中,常常把产量与就业量并提,他认为,在他所作的假定下,就业量一經决定,产量也就随之决定。所謂总产量将增大,据他看来,也不外就是說企业将在同量资本设备上,僱佣较大量的劳力。所以,可以依靠就业量的变动来测定产量 相似文献
6.
康元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1)
战后三十余年来,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它主要表现在:垄断资本有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国家政权大规模地干预经济,使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上升到国家垄断,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是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发生的部分质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世界社会经济生活中一些基本经济现象也发生变化,出现一些战前资本主义经济所不曾具有的特点,其中经济危机就是突出的一例。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矛盾的集中体现,最清楚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并弄清这些特点的形成原因,对于明确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8.
亚尔伯特·凱勒(Albert G.Keller)于1956年10月31日逝世,享年83岁,美国社会学的一个先驅者从此和学术界永别了。他是美国社会学会的創办人之一,他的主要的創造性工作是在本世紀最初25年中进行的。作为一个老派学者,他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好的根底,終生以反复阅讀古典作品为乐事。他的語言能力应使近代社会科学家慚愧。他不仅精通希腊文、拉丁文,而且也精通德文、法文及荷兰文,同时也能閱覽西班牙、葡萄 相似文献
9.
华尔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0,(12)
个人主义一词最初是托克菲尔用来指杰克逊时代的美国社会哲学,当时美国人正在根据个人的概念组织社会,个人主义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隔绝状态。他认为,这种情形最后将导致灾难的结局:孤立的自由和大众的专制。所以他要人们联合起来创造社会秩序,建立一种保护个人的制度。但爱默生却反对政府权力,他不害怕孤寂的个人隔绝状态。他相信有二种自然秩序保证人们的基本一致,但人是靠离开社会重新开始而发现这个秩序的。杰克逊派的纲领就是建筑在这种信念上面,把社会看作原于化个人的总和。这种见解在宗教思想里表现得特别显著。人脱离社会独立更新的观念,是一些宗教的普遍假定。美国在西部开发时期,就是在边疆上不断地重新开始。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造成了社会的相互依赖。这时个人主义的理想虽然不变,而有关这种理想的行动却不可能了。竇勒看到了这个困难,但仍坚持这一理想,要把这种理想扩展到美国的精神生活。作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放弃天然秩序和个人充分自由的观念。他主张从两方面考察个人主义理想的意义,即个人第一的信念和这种理想赖以表现的历史结构,因此现在需要探求个人主义的新定义中一个能够保护个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不看重的东西.再好也没用。我感兴趣的是自己能真正学到东西.掌握有用的知识。”采访完吴斌,他的这句话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觉吴斌是个挺自我的人,留学新加坡也许只是为了完成他的梦。人们在当初做决定选择留学时.往往考虑得更多的是留学后可以得到什么。可是又有谁可以预知未来?吴斌在到了新加坡留学后,对于他的将来打算,他似乎还不是很确定,未来怎样?前途怎样?他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他只是觉得留学是他的人生一大目标,他就去做了。 相似文献
11.
刘燕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57,(2)
一、前言当十九世纪末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的阶段以后,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日益集中地集积了大量的财富。他们在国内,形成了经济上的独占来代替过去的“自由竞争”;在国外,则进行肆无忌惮的对殖民地的掠夺。这些事实,带来了资产阶级传统法学理论的基本原则的动摇。于是,一些新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法学理论,便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凯尔生的纯粹法学,就是这些反动法学理论的学派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61,(9)
美国《伦理学》杂志(1961年7月号)评论说,摩拉教授是从两种观点来讨论今天的哲学,一方面探究在今天哲学里发生着什么,另方面探究对今天哲学发生着什么。为了回答第一个问题,他发见并描 相似文献
14.
蒋弘烨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78-80
文章主要分别从艺术为什么没有本质、艺术引用了“传销”理念以及艺术没有本质的“好处”这三个方面来说明艺术在今天所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今天的艺术界鱼龙混杂;有些所谓的艺术家不要什么人格原则,更加谈不上什么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5.
16.
楊敏 《中华儿女(海外版)》2004,(4)
七月流火,西部潮涌。 當一列大篷車,滿載着收獲的喜悦和勝利的歡呼,一路呼嘯急馳返回南寧時,壯鄉各族兒女,載歌載舞,騰起歡笑的浪,涌上激情的潮,為它的凱旋編織起鑼鼓的海、鮮花的洋…… 這就是廣西旅游大篷車的回鄉禮遇!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