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藏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铸就了风格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而且也形成了许多深受宗教和政治制度影响的禁忌活动。藏族的不少禁忌,在人民心目中已俨然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实际上,它既包括生活习俗,又包括宗教信仰上的内容,因此,藏族的禁忌在某种程度上起着一种标志的作用,向我们展示着藏族社会文化中的最强点及最弱  相似文献   

2.
潮汕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婚姻禁忌习俗。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具有对幸福美满婚姻的追求;对喜庆欢乐婚礼气氛的点缀;符合一定的科学道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等社会文化意义。由于社会的变迁,受现代文明的冲击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意识观念转变的影响,潮汕婚姻禁忌习俗发生了极大的流变。我们必须从潮汕婚姻禁忌习俗的流变中进行积极的思考,正确看待各种潮汕禁忌习俗,发挥其在建设文化潮汕、和谐潮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藏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藏族传统文化中总结与提取那些有利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道德思想,是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了藏传佛教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传佛教中的众生平等的思想、放生护生的思想等;藏族民间文化习俗中的生态道德意识,如藏族传统文化习俗中的生态法则、生活禁忌等.藏族生态伦理道德思想体现出了保护自然,珍惜一切生命、尊重和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与权利的特征,继承和弘扬藏民族的珍爱生命,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道德,有利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甘青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藏族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提高藏族妇女的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这既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广大藏族妇女自身的积极努力和配合,前者为其创造外部条件,后者则为其提供源动力.  相似文献   

5.
禁忌作为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民俗,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拉祜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赡的禁忌习俗.拉祜族的这些禁忌习俗如同一把"双刃剑", 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禁忌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是有益的或无害的;另一方面,有些禁忌本质上就是落后的陈规陋习,是一种恶习.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发展,在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努力促进传统禁忌民俗与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适应,人们更应该以一种宽宥的学术态度,来客观地认识和扬弃拉祜族的传统禁忌习俗.  相似文献   

6.
论少数民族禁忌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的禁忌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阐述了传统禁忌习俗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许多优良传统值得借鉴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7.
藏族饮茶历史十分悠久,在与各民族交往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藏族喜好饮茶,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藏族饮茶习俗无论在茶叶品种、饮茶方式、饮茶器具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格萨尔王传》蕴藏着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族外婚、婚姻不自由、抢婚、妻从夫居、一夫多妻、弃妇等现象,反映出古代藏族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地位的低下。《格萨尔王传》中所体现的具有藏民族特性的婚姻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是藏族由原始社会末期进入奴隶社会的婚姻习俗的真实写照,也是藏族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尔苏藏族是散居在四川省凉山州的一个藏族支系,甘洛县人口分布最为密集。尔苏藏族的宗教信仰、节庆习俗、传统舞蹈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但至今对其研究甚少,舞蹈方面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民俗学、人类学、舞蹈解剖学的角度对尔苏藏族舞蹈文化进行研究,主要对甘洛尔苏藏族较具特色的“打猎舞”“碰肩舞”以及婚庆舞蹈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禁忌是人们对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危险和具有惩罚作用是禁忌的两个主要特征。是人们为自身的功利目的而从心理上、言行上采取的自卫措施,是从鬼魂崇拜中产生的。客家女性禁忌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它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约束和塑造客家女性行为的准绳。禁忌习俗一经形成,就渗透到客家女性生活中去,世代相传,成为一股具有约束力的精神力量。从客家女性禁忌可以看出客家家庭伦理观,即男尊女卑、香火绵续。  相似文献   

11.
湖南湘西地区有一些禁食习俗,如符姓人禁食鲤鱼,崇山人禁食黄鳝,泸溪不吃鸡肉等等。这些禁食习俗其实就是图腾崇拜的一种反映。禁忌与崇拜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联带关系,图腾崇拜形成都有哪些原因,等等,此文在这些方面试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语言禁忌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禁忌是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语言禁忌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中国的文学传统进一步强化了语言魔力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语言禁忌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符号功能的认识,大脑的联想机制强化了汉语中以谐音为主要联想基础的语言禁忌的形成。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禁忌的问题往往会成为影响交际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土族禁忌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土族禁忌的表现形式、传承因素以及禁忌的规范功能等三个方面,就土族禁忌文化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长期以来,土族丰富的禁忌文化在调整人与自然、社会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研究禁忌语的历史渊源,分析和比较中西禁忌语的异同,根本目的是在实际交际中进行得体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5.
管理制度变迁对生态演变具有显著的影响。传统时期地方社会有一套有效的森林管理制度。以云南M县为例,通过对森林使用的类型划分,乡规民约和信仰、禁忌,地方传统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森林。1949年以来,由于地方社会组织、制度和信仰禁忌的破坏,森林遭受严重砍伐。此后,现代森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现代森林管理制度在操作中的问题体现在:正式管理制度的低嵌入性、管理人员地方性知识缺乏、管理和执法力量的弱覆盖性和管理机构的利益化取向。因此,需要探索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互补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对某些事物及言行有所忌讳,出现了许多禁忌问题。在英、汉交际中,我们应对各自的禁忌有所了解,以免造成交际失败。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个角度来探讨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揭示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侗族社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之中,父权家长制度占据支配地位,并因此产生了制约女性发展的社会生产、生活的规范和禁忌。这些规范和禁忌的负面效应,严重弱化了侗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妨碍了侗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提高,制约了侗族地区和谐小康社会的构建。所以,摒弃侗族习惯法中不利于女性发展的消极因素,对保护侗族女性合法权益,促进侗族地区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名禁"是中国古代人名文化变革发展中的常见现象,其主要表现包括:其一,历代避讳礼法所引起的种种人名禁限规定。其二,封建国家对社会成员用字取名进行强制性干预,在人名字符的选择使用方面设禁立规,实施种种限制。其三,受趋吉避凶传统观念影响,古代官场社会对某些人名用字形成牵强附会的政治寓意禁忌,并由此导致官场中人因名的因素或荣或辱的仕宦命运改变。由于"名禁"规限在某种程度上否认了社会成员在人名字符方面的自主选择权利,从而使中国古代人名文化的变迁发展被打上了十分强烈的专制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藏族射箭文化的内涵和现代社会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更好地推动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