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多种计量分析工具,从总量和增长效应的角度研究了广东进出口与GDP增长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从长期来说,进口、出口与GDP存在唯一稳定关系,出口较进口对经济增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短期来说,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是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出口增长同时也是进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进口增长、出口增长都带动了经济增长,而且进口增长比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更稳定、更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膨胀型经济波动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1978年以来的经济波动过程分析可以看出,与1978年以前的经济波动不同,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波动表现为膨胀型经济波动。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长率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波动是GDP波动的主要原因,消费需求增长对GDP波动有“熨平”效应。旨在抑制经济膨胀的宏观政策,必须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但1997-199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递减,同期我国GDP的增长却保持较高的水平.笔者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我国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揭开了我国1997-1999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负相关之迷.得出的结论是单位GDP的能耗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晴雨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般说来,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但1997—199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递减,同期我国GDP的增长却保持较高的水平。笔者从国际能源价格下跌、我国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比较、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揭开了我国1997—1999年能源消费与GDP增长负相关之迷。得出的结论是:单位GDP的能耗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晴雨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能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北方人》2006,(3)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经济学家这样评论GDP的无趣:GDP真是个怪东西,比方说公路上两辆汽车相对而行,如果擦身而过,相安无事,GDP不见长,如果相撞,两个司机都得叫拖车、修车、打官司, GDP增长就可观了。用GDP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实际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趁着经济学家们还没有推出一个脍炙人口的时髦词之前,我先注册一个词,生活质量总量,用来  相似文献   

6.
当前外资的利用已成为我国GDP增长的重要贡献要素。本文从分析我国外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总量太少,结构也不合理的状况入手,探讨中西部地区如何加强服务业,尤其是其中的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第一产业吸引外资,以带动中西部地区GDP的快速高质增长。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绿色GDP呢?绿色GDP=传统GDP-生产中的环境损耗。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成本的损失,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人类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仪依赖于GDP的增长,还依赖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也不能忽视在环境、能源和社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扭曲政绩观的影响下,有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过度强调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了当地的经济增长质量。文章利用委托代理模型说明了GDP政绩评估标准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质量,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9.
居民的实际感知与经济增长的客观事实相背离,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表现,实证研究发现,人均GDP、消费以及GD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质量主观感知的作用呈非线性关系。在控制居民个人特征以及区域特征以后,人均GDP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感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消费增长的效应则是显著的。 GDP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是先提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实证分析而得出的政策建议是:进一步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注重和加强改善民生尤其是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目标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进入新起点。(1)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看,到2012年末实现了年均9.8%左右的持续高速增长,GDP总量比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增长了24倍左右(按不变价),达到51.9万亿元(人民币),按汇率法折算达到8万多亿美元,占全球GDP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8%上升为11%以上,从1978年的世界排序第10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开展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以GDP为核心的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意义及中国实行绿色GDP核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由于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反映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价值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和资源造成的巨大损失,因而在片面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中国的环境和资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针对中国的实际提出了实行绿色GDP核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京都议定书》呼唤绿色GDP,但实施《京都议定书》和建立健全绿色GDP任重道远。本文论述了构建我国绿色GDP的若干法律问题:(1)确立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并举的基本国策;(2)确立优先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产品、源头和综合治理的法律体系;(3)确立环境税收政策,加强环境道德建设;(4)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治理环境化学污染。  相似文献   

13.
在200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当中,中国一方面是无辜的受害者,另一方面,中国又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定量分析的结论是中国高速GDP增长率为世界GDP增长贡献了0.73个百分点,中国贸易进口为世界GDP增长贡献了0.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经济持续增长,使世界各国看到了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发展模式中的一个悖论结果:即物质丰富了,收入提高了,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却没有感到更加幸福。世界金融海啸和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所发生的一切也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应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幸福总值GNH,即增加国民的幸福指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体制改革也应围绕着实现社会的和谐与人类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来进行。因此,世界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对中国2012年GDP增长目标"放弃保八"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出:调低经济发展目标是客观必然与主动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分配结构调整,注重GDP发展质量,关注民生。其次,阐述了"放弃保八"的机遇与挑战,主要从经济结构调整、新能源开发、科技创新、土地资源管理、节能减排、房地产发展、地方政府绩效指标等七个方面展开论述。再就GDP"放弃保八"后中国经济战略如何调整加以讨论,得到以下结论:调整经济结构,成功跨越人均GDP4000美元风水岭;增强"GDP含金量";大力发展"绿色GDP";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只有这样,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人口大国走向真正的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6.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是影响国民经济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学者热衷于探讨的话题。在建立了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函数关系模型的基础上 ,在模型通过各种检验的情况下 ,采用适应性预期的预测方法 ,作者估计了未来 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并以此为前提 ,计算出 2 1世纪头 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增长率 ,指出了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稳定经济的方法是按单一规则控制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收入核算已经历了由"黑色GDP"向"绿色GDP"的演变。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升和经济形态的转换,国民收入核算还必将再次经历由"绿色GDP"向"道德GDP"的演变过程。"道德GDP"是指在考虑"道德成本"或经济增长不以破坏社会道德为代价的条件下所实现的GDP。国家应该建立以"道德GDP"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来进行国民收入核算,打击非道德产业,实施道德差别税率和道德差别利率,以规范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绿色GDP核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GDP核算是1993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统计处在修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时,根据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的新的统计核算概念.目前我国对这一问题尚处在理论探讨阶段.本文对绿色GDP的概念和核算方法以及自然资源向经济资产转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GDP与居民消费行为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消费在国民收入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区域居民消费倾向实证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当前区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本文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北京市GDP与居民消费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人们当期消费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但同时消费也受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收入水平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进而也会影响整个经济增长的速度。从收入与居民消费动态计量经济学ECM模型可以看出,北京市GDP与居民最终消费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与消费总额存在着动态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