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埃文一佐哈尔创建的多元系统论自诞生以来,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新途径,将翻译研究引上了文化研究的道路。多元系统论对文学翻译尤其是翻译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阐释力,但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多元系统论为框架,结合《飘》的两个中译本,从译文的“可接受性”和“充分性”两个方面来探讨多元系统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多元系统理论对文学翻译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合理性,但同时也具有局限性。以多元系论为基本框架,结合《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两个中译本,从译文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两个方面探讨多元系统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的翻译理论相比,以色列学者埃文-左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论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改变了翻译的研究模式,"描述性"地看待翻译研究,将翻译研究置于文化研究之中,并用新的文化理论去诠释各种翻译现象。笔者以多元系统论为理论依据,从文化多元系统、文学多元系统、翻译研究多元系统和规范多元系统等不同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期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由于晚清文学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因此可用来验证多元系统论的适用性。但通过对晚清翻译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内所处的位置、翻译文本的选择以及译者的翻译策略的分析,笔者发现多元系统论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没有真正把社会文化因素纳入考虑范围,而且没有对译者这一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加以分析,因此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多元系统论是一个“动态”理论.文章通过对多元系统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的系统梳理,指出在我国翻译研究中所出现的与多元系统论无法直接对接的翻译现象或观点,因其涉及文化差异、译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和认识程度的相对性,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多元系统论的解释不力,而应将其纳入多元系统论范畴,视为多元系统论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扩展和延伸,以便更全面、客观、灵活地诠释各种翻译现象.  相似文献   

6.
埃文 佐哈提出的“多元系统论”促成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开创了面向译入语文化的翻译研究。在多元系统理论的启发下,勒菲弗尔、赫曼斯、苏姗·巴斯奈特等人提出了“改写论”、“操纵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以上理论各有其优点及局限性,翻译文学史研究若孤立地运用以上某一种理论,还不能全面观照和深入分析翻译文学现象,应将以上理论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综合性的 “系统理论”研究方法,以满足翻译文学史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多元系统论是文学及其相关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理论,它可用来指导在翻译中所遇到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研究。本文从多元系统论角度来探讨歇后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翻译理论中,多元系统论与生态翻译学虽然没有任何联系,但二者在某些理论概念与阐述上有着相近的思想。多元系统论将翻译视作一个整体,强调该系统与其他相关联的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但却失之于对翻译系统的内部运作状态做详细阐述。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运用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话语,将翻译多元系统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而探讨翻译生态系统中的互相制衡机制,来补充多元系统论对翻译系统本身描写不充分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论语》英译的多元系统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文学多元系统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通过对《论语》的三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认为译者所处的文化地位在某一特定的文化多元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以及译者对待这一地位的主观态度是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可调试性要求译者正确运用归化、异化策略。多元系统论和翻译目的论均阐释了这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而促使“中国英语”概念化,采取异化翻译策略是全球文化冲突中保持本土文化,吸收先进异质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多元系统论"是一套常用于文学和翻译研究的理论。其提出者埃文·佐哈尔指出,翻译文学是文学多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译学理论界曾引起极大反响。这套理论的特别贡献,在于把翻译研究放在整个历史的角度,以宏观、动态的眼光,为翻译研究的发展提出了一套新的研究框架和模式。对于指导我国翻译研究与实践,还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致力于对翻译文学与整个文学体系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引起人们对翻译文学在译入语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新关注,解释了一些以往的翻译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侦探小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被译介到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学乃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用多元系统理论,分析了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与创作情况,并以侦探小说这一特定文学样式在中国的发展证明翻译文学在本国文学多元体系中地位的动态变化与当时的文学创作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深化的过程,指出了侦探小说在翻译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及其原因,实现了多元系统论在文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翻译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翻译理论 ,都应在一定语言学理论指导下 ,依据一定的语言学模式来进行。本文以立体语言学为指导 ,依据立体语言学模式 ,运用系统论对等值翻译的翻译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翻译研究学派"关注译文产生的文化背景,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学规范和文化传统对译文产生的影响,他们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理论出发点,提出了翻译规范论。该领域开先河者为图里,理论集大成者为切斯特曼。本文重点关注切斯特曼对翻译规范的阐述,以及其论述对文学翻译中译者能动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埃文·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多元系统论,用于解释文学翻译的各种情况,其对翻译文学的地位做了详细分析。五四运动前后被认为是中国翻译史上的高潮之一。五四运动之前,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化多元系统中处于边缘位置;五四运动之后,翻译文学跃居中心位置。本文试用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结合中国当时的文化语境,分析中国翻译文学在五四运动前后地位的转变及其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6.
拉维夫学派的理论奠基人Even--Zohar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polysysytem)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且对于影响译者翻译策略取向的因素作了全新阐释,认为翻译策略取决于翻译文学在目标文化多元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当其占据主要地位时,译者往往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而当其处于次要地位时,则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天演论》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第三次翻译高峰期代表作,严复在译作中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符合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观点。本文拟结合《天演论》的翻译策略,以系统论中的多元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图里和切斯特曼相关理论,探析多元理论视角下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特别针对译者根据翻译文学在多元文化系统中所处地位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翻译策略的观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多元系统论对中西文化势力不均衡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文化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造成了中西方读者对彼此语言表达方式的接受性出现不对称状态。该现象导致翻译工作者在英汉互译时根据不同的目标语读者采取不对称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英译汉时既采取"归化"策略又采取"异化"策略,而汉译英时多采取"归化"策略,尽量避免中国式英语。这种不对称的翻译策略随多元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也在向趋于平衡方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合商务英语翻译标准研究,借鉴辜正坤先生的多元视角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翻译原则,结合商务英语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以"信"和实现译文交际功能为导向的多元动态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在西方文学中被视为边缘文学。莫言荣获诺贝尔奖的事实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在西方文学中已由边缘步入中心,其发展变化符合文学多元系统论的发展规律,成为阐释边缘文学在文学多元系统论中地位变化的有力佐证。文章在分析莫言作品成功走出去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外,也阐明了译者在文学翻译中所遇到的翻译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成为当今诗歌翻译研究的一个特色。"系统论"作为生物科学中的术语,其原理同样适用于翻译研究。将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关联性,系统的同构性移植入唐诗翻译中,可以使译诗产生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