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2,(7):254-255
本刊讯6月9日,"全球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和制度的新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召开。研讨会由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经济研究所与美国伯德学院列维经济研究所共同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下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势、资本主义经济和制度的变化以及国际社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与会学者围绕"世界金融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和治理措施"、"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下资本主义经济和制度的新变化"及"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经济低迷,美国经济也出现了诸多困境,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迟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低迷、企业投资消极、楼市疲弱、金融市场脆弱、金融系统裁员严重、贫困人口增加,社会问题激化等.面对困境美国政府采取了减税政策、减赤计划、就业措施、社会救济政策、促进国际旅游等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美国经济复苏预测还会遇到债务危机、财政危机、政治僵局等困境,为实现美国经济复苏还要进行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3.
美欧不断暴露出的经济疲软、债务恶化问题说明美国并未因刺激经济计划出现真正的经济复苏,巨额银行有毒资产和社会失业等深层次矛盾依然严重。即便是美国某些行业采取类似房地产次级贷款的办法来刺激销售额的大幅度增长,也未能扭转美元的颓势,更不能说明其市场已经好转。这或将驱使美国政府采取新型金融战争、甚至刻意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等特殊手段来转嫁国内危机。由于此次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网络泡沫后的衰退,因此美国已将转嫁经济危机的目标瞄准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这意味着中国周边地区的战略压力加大,也将对中国的经济安全、金融安全和国防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只是某种表现与表象,而非本质与实质,只是结果而非原因。金融虚拟化为次贷危机形成埋下了伏笔,在诸多表象的背后有更加深刻的根源,美国体制性系统性"金融共谋共犯结构"才是次贷危机形成的真正深刻原因。这场危机戳穿了"美国信用度最高、金融体系最优、金融监管最严"的神话,尖锐地提出金融到底是什么、金融有无边界和金融能否可以被人为地不断虚拟、包装、扩张而不受惩罚这样三个严肃的问题,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性经济金融矛盾与博弈中,彰显确立中国国家思维自主性主体性的紧迫性,并呼唤全民族全新金融意识的树立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陈洁民  张尧 《理论界》2012,(4):180-18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自2009年爆发以来已历经三年,虽然欧盟和IMF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危机仍不断升级、扩散。2012年1月,标准普尔公司宣布下调法国等欧洲9个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欧洲债务危机已向其核心国蔓延。本文从可持续经济增长、财政监督机制、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援助措施等方面分析了欧债危机升级原因,并指出转变欧洲经济增长模式,建立统一财政联盟、扩大援助基金规模才能应对不断升级的欧洲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6.
朱晓磊  姚佳 《理论界》2009,(5):63-64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给世界各国以警示.如何从微观着手预防危机爆发,如何以法律规制消费信贷,如何充分地保护个体利益等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金融信用消费者在消费信贷领域作为新的消费者群体日益规模化,其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相应权益保护亦存在特殊之处.金融信用消费者保护理念本质上是由公平理念、"以人为本"理念等不同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7.
全球危机以来,欧美各国都出现了削减社会保障浪潮,西方媒体也大肆渲染是社会保障支出造成了债务负担。而美国竭力向全球推广的削减社会保障改革,不是客观的财政困难,而是美国不希望世界各国继续推行战后实施的社会改良政策,并企图通过私有化、放纵金融投机和削减社会保障等政策,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利益及遏制世界各国经济的崛起。实例表明削减社会保障不能解决财政困难,相反会频繁引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并促使实体经济解体。对此,中国应高度警醒,在未来一段时间,国家也应承担更多的社会保障责任。  相似文献   

8.
防止和缓解经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经济危机日益频繁且日趋严重的趋势 ,最近的经济危机包括发生在东亚、巴西和俄罗斯的危机。它指出 :这些都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危机 ,其根源在于从私人到私人的资本流动。本文讨论了几种预防和缓解未来经济危机的方案 ,这些方案中有些是国家层次的 ,有些则需要国际间的经济协调。其中包括增加透明度、优化金融规制 (包括柔和的金融约束 )、对资本流动进行适当的管制、推行更具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确定解决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停止和疲软现象的程序。它指出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经济增长” ,并且因此有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减轻贫困。它们还可以使国家得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现长期的、不断增强的经济增长中去。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卓华 《学术论坛》2005,(12):52-55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其产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反映。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及经济应适度增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等若干正确观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生态问题上、政治理论基础上、经济理论上、文化价值取向上等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和独特新颖的理论特征,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思潮和流派。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从而拉开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之后向欧洲其他国家蔓延。对于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债务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新阶段,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欧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存在"二元结构矛盾"、欧洲的高福利政策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等方面。事实上,此次债务危机的本质是国家财政危机,而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奥康纳论证国家财政危机理论可以对此提供一个视角:危机来源于国家的积累和合法性职能的矛盾,其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而中国实行公有制经济的基础和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和控制地位正是保证国家财政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世界经济正经历历史性变化,进入了一个"弱势低速增长的长周期"。金融危机在2008年的爆发、欧美国家福利问题、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全球经济进入弱势低增长周期等几大全球性主流问题,其关键诱因均在于全球经济缺少新兴产业的支撑。新兴产业通常具有创新性、成长性、战略性、带动性等主要特征,其孕育与兴起不仅构成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的主动力,更是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球历次高速增长期均主要依赖于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此同时,长期以来新兴产业的兴起与新旧产业的叠加支撑着欧美国家的高福利。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全球经济的弱势低增长的现状,使其回归中高速增长,进入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周期,必须依靠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发挥新兴支柱产业自身的增长拉动、驱动效应,对经济结构的改造以及其与传统产业改造间的双重叠加效应。这也理应构成目前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全球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主义是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医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解决就业问题为目标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系,被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所接纳,并体现在经济立法中。这一理论不仅对英国经济法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而且对美国、日本等国经济法的发展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并对世界经济法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金融危机正从最初的次贷领域向全美金融市场和经济基本面蔓延,影响范围逐渐波及全球,中国也不能幸免。尽管吉林省经济外向度较低,相比沿海地区所受影响较小,但长期的不利因素却不容忽视。在深入分析研究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的正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吉林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选举为特征和标志的西方民主政治,不仅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国家输出给发展中国家的一种重要的政治价值、政治理念和民主模式。西方国家以实行了这种选举民主制度而标榜为自由国家、民主国家、法治国家、福利国家,甚至将选举民主模式作为干涉他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搞政治输出。然而,只要深入分析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会发现,西方国家债务危机正是这种选举民主制度缺陷的集中反映和体现,表明了西方国家的选举民主制度已陷入困境和面临变革的巨大压力,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么继续推行这种选举民主,要么明确承认这种选举民主的制度缺陷,积极推行变革。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一个债权国,须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及选举制度,强化社会建设以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完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民主模式"。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财政收支失衡与欧债危机密切相关.欧洲国家刚性的养老金替代率在人口持续老龄化和经济增长缓慢前提下必然导致养老金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国家财政债务危机不断升级.较高的养老金替代率实际上反映了代际负担的不可持续性,所以合适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未富先老的中国应该坚持带有生产主义特征的社会养老保障模式,构筑多支柱、多来源的退休金体系,适当降低基础养老金替代率,并构建养老金负担与给付的自动调整机制,从而保障养老金财政的长期平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当中国大陆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时,台湾的国民党当局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这是实现其“反攻大陆”梦想的有利时机。围绕“反攻”问题,美国政府与国民党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较量,最终迫使国民党放弃了这一冒险企图。美国政府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现实使美国决策者深深地认识到,新中国是不可能用武力推翻的,国民党的反攻行动没有成功的任何可能,而一旦失败,则美国也难逃干系。此次台湾海峡危机体现了美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三方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美国政府僵硬的对华政策已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安然公司和两房公司发展历程的考察,可以看出,美国在虚拟经济形成过程中,由于实体经济失衡导致金融危机爆发,虚拟经济危机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对此次经济危机的认识。通过对虚拟经济危机的认识,应当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维模式予以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8.
杨苹苹 《北方论丛》2022,(1):127-134
关于经济停滞问题的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传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十余年,资本主义经济停滞趋于常态化。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资本积累与支撑这一积累的制度环境之间的矛盾出发,发现了主流经济学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停滞所忽略的制度性因素。积累的社会结构学派沿着"中间层次"的路径,将2008年金融危机界定为系统性的结构危机,认为新自由主义SSA的失灵是此次经济停滞持续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引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危机升级,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危机不断加剧。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从微观层面深刻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转型的轨迹,但并未深入探讨开展根本的制度变革。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境遇下,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推动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民族主义是美国早期历史上对国家对外经济政策产生很大影响的思潮之一。美国在立国之初具备了产生经济民族主义的条件,开国先辈中一些代表人物具有经济民族主义倾向的思想,经济民族主义所体现出的基本精神在开国时代存在其合理性,这奠定了1812年后这一思潮高涨的基础。经济民族主义符合了美国当时利益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对美国经济发展影响很大的保护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20.
李建萍 《西部论坛》2011,21(2):83-88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始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在这次危机期间,各国贸易保护措施的使用显著增加。由于经济、政治和法律背景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各国政府吸取了历史教训,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与以前相比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虽然其并未对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其潜在危害性也不可忽视。尤其是中国成为了各国贸易保护措施最频繁的目标指向,我们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与趋势及其对目标国的影响,寻求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