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媒体的数字艺术插画,是插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的进步,是在传统艺术领域引入数字技术的探索,它拓宽了图形艺术的应用领城和传播方式,丰富和发展了图形艺术的表现语境和呈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它既给艺术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依托数字技术、社交平台和电子商务,实现艺术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2000年以来,国内的新媒体艺术研究经过了起步和发展的十多年历史,先后有一千多所高校创建了与新媒体艺术相关的专业或学科,产生了十几部介绍新媒体艺术的专著和上千篇期刊论文,并形成了年度研究论坛。从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来看,图像、影像、计算机/电脑、网络、数码、交互/互动艺术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生成艺术和虚拟艺术是近几年来的增长点,而像沉浸、遥在/网真、全息、软件、智能、人工生命、生物艺术这样比较新的艺术类型则几乎无人关注。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泛泛而谈的概述性著作过多,基础性的理论译介、技术研究和实践梳理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胜清 《河北学刊》2012,32(3):105-108
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个实践性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性问题。新媒体艺术的实践经验日益追求建构相应的理论体系与诗学形态。从理论上看,新媒体艺术的诗学形象主要关涉以下几个命题,即技术现实的艺术表达、文本呈现的数字模式、意义消费的复调维度,它们共同表征了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架构与问题域。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媒体出现的数十年间,出现了大量利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大量新媒体艺术形态。当代新媒体艺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新的艺术形式的探索不仅解构了现代主义的创作方式,解构了以往艺术作品的存在形式,而且颠覆了以往的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审美阐释模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艺术与审美实践,使审美情境、审美主体、审美客体与审美心理、审美创造、审美接受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艺术的传播媒介主要经历了传统美术、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三个时期,形成了绘画、雕塑、激浪艺术、先锋电影、网络艺术、数字艺术等丰富的艺术样式。艺术传播媒介在当今视觉文化时代中分担起五项重要社会功能:第一,满足公众"看"的需求;第二,作为社会图像的制造者;第三,担当"活态"文化的传播者;第四,成为一种媒介资本;第五,促进经典审美的现代转型。由此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掌握新媒介,使媒介成为促进艺术发展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视野中的网络音乐文化及其美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改变了音乐生产和传播方式,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生产和艺术消费.对网络音乐的存在方式及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引起大众对新媒体与艺术相结合的关注和兴趣,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戏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更离不开具体的传播媒介。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后来的舞台、剧场传播,再到之后的广播影视传播,传统戏曲艺术无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有所发展和变革。在新的时代,传统戏曲艺术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给戏曲艺术的传播发展留下鲜明的时代烙印,并带来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艺术的特征,在艺术领域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艺术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技术非但没有束缚艺术的发展,而且给了艺术表现以极大的自由。技术不仅使艺术走向大众,帮助艺术实现了人类的想象和幻想,而且已经内化在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实现了技术向艺术的转化。因此艺术不会终结,终结的只是某种艺术形态或者艺术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微电影是电影艺术与网络媒介相遇而开启的新的电影可能世界.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新媒体形态,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奠定了微电影兴起的媒介技术基础;在网络媒介技术普及应用的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文化”以及“微文化”生活方式,又进而构筑了微电影生成的社会文化基础.以网络媒介为生长基础,微电影在创作、生产、传播、审美欣赏、艺术时空和艺术表现方式等方面,开始突破传统电影工业模式的限制,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电影的一系列新特性,不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电影艺术形态,而且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社会文化多元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艺术是对艺术技术化"遮蔽"艺术本性的"去蔽",其文化本质在于使技术和艺术成为人类在生活世界中的存在状态的显现。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后现代的种种文化特征,而且彰显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和艺术批判精神。作为一种利用技术进行反思与批判的艺术,批判性是新媒体艺术最本质的精神内涵。这种批判性在美学维度和现实维度两个向度上展开。中国新媒体艺术积极参与中国文化精神之建构,体现了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刘乃歌 《理论界》2012,(12):115-116
科技的进步、媒介的空前繁荣,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这种的传播方式将艺术带入数字化时代,从而形成新兴的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日益成为一种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时代特征的新的艺术形式,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媒融合性、交互性叙事、数字化交往机制及艺术文本的非物质性。  相似文献   

13.
"时间"和"空间"是艺术理论自我反思最基本的两个维度,而随着"空间"理论受到重视,空间观念在不同媒介艺术之中的表征成为我们关注的中心。传统艺术空间的表征和新媒体艺术的表征具有差异和相通之处。传统艺术空间以物质为基础,受到物理空间限制静止地存在,被动呈现且只能在单一媒介上呈现;新媒体艺术空间则是逐渐走向以偏虚拟化对象为基础,以流动性和开放性为特征,其生成是艺术家和欣赏者共同完成,并且借助"超文本链接"实现由平面维度的空间转向多维度的空间生成。传统艺术空间和新媒体艺术空间的生成具有更深层面的相通之处,即它们都属于波兰尼哲学意义上的"附带觉知"。  相似文献   

14.
赵慧英 《理论界》2012,(9):137-14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之间形成多元互动关系,因而产生多重复杂的边界消融现象,不仅艺术生产与消费系统的边界在人类社会生产的总体系统中拓展伸舒,而且由于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共生,不同艺术种类、业态,不同身份、角色,不同价值、功能,不同时间、空间等的边界都在一定程度上消融,最终导致艺术与生活边界的消融。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多方面启迪。  相似文献   

15.
梅倩如 《理论界》2009,(11):161-162
本文选择刚刚兴起的传播形式——新媒体地铁剧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其传播特点之后,归纳出其艺术价值、商业价值及社会价值,并提出新媒体地铁剧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模式创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传媒艺术暗合了消费时代的文化逻辑,具有鲜明的文化消费性。新媒体艺术不仅成为技术性的艺术品或者艺术化的技术品,而且成为真实表征技术媒介时代消费意识的有效方式。由于传媒文化逻辑成为生活的逻辑,消费意识支撑了网络大众的意识形态,对于这种意识形态的网络丈化表达就成了网络空间消费母语的内在动力和文化底色,成为高扬时尚化消费意识和人生态度的一种新的权力话语的工具。因而,数字化网络在线民主所构筑的世俗文化或“新民间文学”不过是网络传媒的文化消费工具。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73-77
从严格意义上说,马克思并没有讨论过艺术的终结问题。但是,他从技术角度讨论艺术的进步却透露出可以从我们今天的艺术终结视阈审视的线索,即技术的发展在决定艺术的发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某些艺术门类或样式的终结。除此之外,从今天的艺术终结的视野,我们还能够发现,他的资本主义生产与艺术相敌对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黑格尔意义上的艺术终结观的传统视野。他的世界文学的观念预示了旧的封闭性的文学形态的结束、新的文学势态的出现,这一思考可以为当下的艺术终结命题的子命题即文学终结命题提供补充。  相似文献   

18.
互动装置艺术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艺术形态,具有开放性、交互性、整体性和大众性等特征。在强调互动、沟通、参与和体验的新媒体技术下,互动装置艺术也成为品牌传播的一种新平台,具有实现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消解企业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界限、连接品牌文化与社会文化、提高创意的娱乐性和形成社会热议话题等传播价值。互动装置艺术的构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制造新的媒介形式、发掘新的媒介空间、对传统媒介进行创造性使用、借势传播和整合传播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技术化"与"技术艺术化"成为艺术活动中极为普遍的现象,也使人们认识到很多艺术行为本身就是由技术构成的,其精神内涵也是通过创作者高超的技艺体现出来的.因而,存在于艺术活动中的技术实际上已经内化为艺术的有机成分,成为当代人欣赏的艺术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0.
张冬梅 《学术论坛》2005,2(11):172-175
在艺术产业域相互作用的多种力量当中,技术力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以批量生产、追求规模效益为前提条件的艺术产业最终成为社会生产中的普遍现实。技术在使艺术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发育、扩张。技术和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为技术理性创设宜人尺度,为艺术产业营构意义世界,技艺合一不单是想象的问题,它在当下已成为艺术产业域现实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