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在博弈均衡与制度设计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税制为主体的中国财政体制改革是一次重大制度创新.但分税制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它继承了某些"旧制度遗产".分析其历时结构,可以发现分税制其实是一种重叠嵌入,它对之前的财政包干制既有保留,又有创新.从博弈均衡的观点出发,分税制之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是一种既抗衡又扈从的关系.本文从制度设计观点出发,用韦伯理想型分析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政府财税关系,讨论我国分税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分税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行政区行政的制度安排,重塑利益格局的制度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从而最终形成新的制度——相关因素充分博弈后的契约格局。这些博弈关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提出树立合作的"重复博弈"思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斩断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建立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有效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财政压力与政府"土地财政"偏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税制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间的巨大缺口;而地方财政压力所引发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冲动,形成了普遍的"占地竞赛".获取"土地财政"成为政府的普遍"偏好".分税制进而地方财政压力导致了对土地的掠夺;有必要对政府的"土地财政"进行测算;以阐明农地为什么会成为掠夺的对象.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强化地方政府预算外和预算资金收入的约束和规制,特别是变革农地产权制度,推进农民土地权利的法律保障以及对农民行使产权行为能力的保护,是改变"分税制"-财政缺口-土地财政-农地流失运行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彭新万 《兰州学刊》2009,(4):81-83,92
分税制改革是在中央政府主导下,旨在摆脱“国家能力”被削弱的窘境而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使我国财政管理体制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对发挥财政的经济管理职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分税制的运行加速了地方政府(或基层政府)规模扩张,加剧了地方(基层)财政困难程度,成为农民负担难以减轻的重要制度原因。规避分税制所引致的问题,重新厘定中央政府角色、妥善处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立君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61-66,218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之弊端,客观上已给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其形成与中国的城市土地有偿制度设置有密切关联,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客观上导致地方政府实行"土地财政",出让金收入机制又促使地方政府偏爱"土地财政"。要解决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不仅须从制度上解决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且更应关注地方政府自身的财政再生能力,提升地方政府的理财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土地财政"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利益差别与政策博弈: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另类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是两者之间关系的核心内容。双方对利益最大化追求的过程,就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政策博弈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进行利益博弈的一种重要方式。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过程,就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激烈的利益博弈过程。本文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别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政策博弈,提出了相应的制度创新举措,谋求更好地规范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均衡,协调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7.
长期分权化的管理体制使土地资源逐渐游离出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土地资源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引资的重要筹码。由于中央政府完成土地要素市场化的制度变迁可能面临巨大的创新障碍和漫长的改革期限,而且地方政府又存在提高地方财政能力和辖区增长双重压力下的体制冲动,导致地方政府围绕土地资源展开博弈。在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乏力与土地绩效评估机制的缺位的条件下,这种博弈对地区经济发展将造成重要影响。加强土地资源利用中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平衡地区差距、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竞争是超越国家政治性质、所有制性质与结构、政体和政党制度而具有普适性的制度安排。我国的地方政府竞争包括争身份、争政策、争项目和争资金等"面向中央的竞争";以及利用廉价劳动力、土地和财税补贴、完善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和优化政府职能等"软环境"这些"面向社会的竞争"。地方政府竞争改善了经济发展的环境,缔造出具备强烈的学习和创新主动性以及能力的"官员群体",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制度变迁尤其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力量。恶性竞争、区域发展失衡和重复建设则是地方政府竞争引发的主要负面影响。加强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法治调控,关键是建设公开、博弈、法治的调控机制,并促进地方政府合作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与上级及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时期,地方政府与上级和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双向的、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多任务、不对等的委托合同,形成合约的成本较高,这就给双方留下利益空间、制度空间、技术空间、回旋空间,值得博弈、可以博弈、能够博弈。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扩权、争利、脱控、减损、保护、惑上、变通等在经济增长速度、财税利益、宏观调控和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博弈。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纵向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和横向的各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纵向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指向财权和政治利益的交换,横向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是为了吸引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又受到土地资源约束的宏观背景下,当前通过土地制度的模式创新来改变土地的有效供给是至关重要的,但这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制度变迁环境及其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博弈关系的影响。目前对龙华实践的研究忽略了对这些关系的细致分析。文章认为,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土地制度创新模式是目前我国土地制度创新的主导模式,但其中所显露出的制度弊端又亟待我们去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加大是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诱因;1978年以来所实施的以"有偿、可转让、有限期使用"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土地制度变革,在将市场机制引入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也为"土地财政"的出现提供了土壤;土地财政是导致城市化虚高和产业结构虚高的重要因素。在以经济增长为考核导向的激励约束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倾向于通过选择倾斜发展富含地方财政收入的房地产等服务业,扩大土地收益和放大土地在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13.
漫谈“分税制”杨玲“分税制”是通过划分各税种税收的形式,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财力分配关系的财政体制。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方面,均采用“分税制”。美国实行的是彻底的分税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与此国体...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国产业结构"软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资本"离本土化"和"离制造业化"等问题,本文提出产业要素误置说,用以解释中国城市产业过快空心化的原因。文章运用制度变迁和财政分权理论,探讨财政体制演变、政府土地出让策略性行为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空心化现象之间的互动关系。作为府际关系的核心,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调整,势必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进而对地区间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不同产业的发展环境产生影响,最终改变产业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作为中国财政制度变迁的内生性结果,地方政府越来越注重通过积极拓展预算外财政收入和非预算收入来源,解决自身事权财权不对称的问题。地方政府为了最大化获取预算外和非预算收入,借助对土地供给权的垄断,努力在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之间寻求平衡点,促成了近年来土地要素扭曲加重。土地要素扭曲主要通过拥挤效应、虹吸效应、循环因果效应三个渠道,作用于产业空心化。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中央和地方博弈规则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由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然而,转移支付只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中央与地方之间事权、财力、财权的明确划分,转移支付难以实现既定目标.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存在诸多问题.分析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诸多问题的形成机理,探讨中央和地方博弈规则的完善,对于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治理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就是委托代理制 ,而委托代理制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权利的配置问题。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 ,收效甚微 ,是因为政府与企业之间关系刚性的存在 ,导致政府与企业的异质性博弈 ,结果引起国有企业治理的形式化。对于同质性博弈而言 ,博弈本身就是一种约束 ,而对于异质性博弈来说 ,则会导致效率损耗。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进行异质性博弈时 ,双方处于一种非均势的博弈态势 ,博弈的结果取决于对方的异质强制力。异质性博弈表现出较多的不稳定性 ,而且在双方强制力支配下形成的异质性博弈往往是效率较低的。改革以来 ,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变迁进度缓慢 ,并发生大面积亏损 ,从根本上看 ,就是由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刚性引发异质性博弈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丁力 《兰州学刊》2007,9(4):28-31,157
本文主要考察美国开发西部地区(即"西进运动")过程中,在区域关系发展的背景下的制度变迁.本文认为,在美国开放多元利益博弈的宪政秩序下,开发落后地区使得美国西部成为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区域性力量主体.随着西部地区性力量的崛起,它参与到了与美国北部工业力量以及南部奴隶主力量的制度博弈中.这样,制度博弈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制度变迁,进而影响了西部地区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制度变迁;而且对于美国全国性制度的制度变迁以及美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和其面临的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出现了"制度反哺"的情况.本文认为这是开发落后地区所导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案例,对揭示开发落后地区制度变迁的模型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本文对于区域关系下制度博弈发生的环境作了分析;对于制度博弈的具体内容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对于制度变迁的机制要素进行了阐述;并在此三方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分权化的改革推进了地方政府独立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并引发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类型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之间。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主要体现在区域制度、区域增长和区域管理权限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流动性要素和制度、政策上的博弈,与辖区企业的博弈则体现为权责之争。三种类型的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调查发现,199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政府经济行为经历了一个从"经营企业"向"经营土地"的转变。分析表明:1994年的分税制为乡镇政府经营土地、以地生财提供了强大的制度激励;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赋予地方政府以土地一级市场垄断性经营权;企业产权性质的约束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缺位也促使乡镇政府经济行为发生适应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出让环境,规范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然而,制度变迁的累积效应却导致地方政府成本和收益预期发生变化,在既得获利机会面前,土地招拍挂逐步偏离了其制度初衷,成为地方政府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工具。要改变这种状态,可以考虑采取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丰富和完善土地拍卖机制等措施,从而削弱和消除制度变迁累积效应对地方政府产生的边际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