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教育”就是通过一定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公民意识.发展公民素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充满活力的社会。公民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价值。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公民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同样具有极大的环境效应。公民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蒋洪元 《江淮论坛》2007,(6):122-126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培养为构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就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打造和谐优雅的校园文化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当今社会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建设的指导,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想教育理念中,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及要求,因此在和谐社会中,在和谐校园里开展高效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人格、和谐人才都有着相辅相承的联系,改革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大学生情智分离与冲突的背景之下,加强大学生情智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素质教育和人才竞争的核心内容。而克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运用融合情智的理念与方法实现个体情智共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因此,开展情智融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张军旺 《理论界》2010,(6):8-10
教育救助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胡锦涛同志非常重视。文章对胡锦涛同志的教育救助思想进行探讨,指出教育救助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事,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做好教育救助工作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教育救助工作,保障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是为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为基本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宁夏社区教育还处于初创阶段,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政府的大力引导、社区的全面推动和居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环节。它从时代精神、共同目标与价值、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体现着先进文化内涵及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学斌 《阴山学刊》2008,21(2):98-10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大量合格公民的存在为基础。因此,公民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审视公民教育不仅有助于改进公民教育,也有利于加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为了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公民教育在指导理念上应灌注和谐哲学,在内容方面要注重培养合作、规则、协商等意识。注重提高知识水平、实际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培养诚信等公共道德。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价值导向作用、动力激发作用、人才培育作用、关系协调作用、力量凝聚作用、社会整合作用、环境保障作用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明确了改革发展教育的新要求。和谐社会的新理念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切实贯彻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略,为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服务,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导、育人、开发作用,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与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与实效性,必须从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奋发精神激励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必武 《江汉论坛》2006,3(3):138-140
和谐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普遍意义。21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轨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点和着力点在于:强化教育战略地位,提升“教育先行”意识;辩证审视教育现实,贯彻教育公平原则;明确教育发展取向,探索教育—社会共振方略。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素质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折射,直接关系着社会和谐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站在和谐社会的高度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人才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对"三创教育"内涵的挖掘、创意人才概念界定以及基本特征分析,认为"三创教育"与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具有耦合之处,指出高校创意人才培养存在对"三创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培养机制、课程改革、平台建设、服务指导等多角度来培养和造就大量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校创意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互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对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的含义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对如何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感恩教育中,存在着诸如教育环境孤立、教育方式的模式化、教育内容的悲情化、教育阶段的非连贯化以及教育行为的单向化等误区。加强感恩文化建设、破除感恩教育的窠臼、尊重个性化差异、构建快乐感恩教育模式等,是走出感恩教育误区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青少年感恩意识的淡薄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感恩教育已成为德育工作者亟待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感恩教育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感恩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等三方面来阐述感恩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中的高校贫困生精神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敖洁  陶传谱 《云梦学刊》2009,30(4):121-123
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旨在通过对贫困生精神世界的改善和充盈,促进其精神世界发展,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实现贫困生的自身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校贫困生的精神教育不仅应包含与一般大学生相同的普遍性精神教育,而且应包含专门指向高校贫困生的针对性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有祖国"北大门"之称,是祖国的北部生态屏障,其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突破和谐社会人才瓶颈的重要举措;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建设是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切入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内蒙古地区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紧迫性、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内蒙古地区可持续发展教育能力建设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9.
论创业教育的耦合性与兼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创业教育是以教育现代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为背景的一种现代教育,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载体,对推动高校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的创业教育耦合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就业教育等教育理念,兼容了专业教育、理想教育等教育内容,推动了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对接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逻辑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育不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绊脚石;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与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